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一种张拉板组件及张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4833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7: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张拉板组件及张拉装置,其中,该张拉板组件包括张拉板体,所述张拉板体用于连接混凝土桩的受力筋;还包括加长模块,所述张拉板体安装于所述加长模块,且所述加长模块还安装有张拉杆;使用状态下,所述加长模块的底面与模具的模腔的底壁相贴合,所述加长模块的横向两个侧面与所述模腔的两个侧壁相贴合,所述张拉板体单独或者所述张拉板体与所述加长模块共同形成与混凝土桩相贴合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相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张拉板组件在纵向的尺寸较大,稳定性较高,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可较大程度地保证第一板面与模腔底壁及侧壁的垂直度。

A tension plate assembly and a tens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张拉板组件及张拉装置
本技术涉及预制混凝土桩的制造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张拉装置、张拉板组件及张拉板。
技术介绍
为了增加预制混凝土方桩的抗弯、抗剪、抗拉能力,需要采用张拉装置对预制混凝土方桩的受力筋笼进行预应力张拉。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张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张拉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挡墙01和位于两挡墙01之间的模具02,该模具02开设有用于浇筑混凝土的模腔,模腔内设有两张拉板03,两张拉板03之间连接有若干受力筋04所形成的受力筋笼,且两张拉板03分别通过螺杆05与挡墙01相连,这两个张拉板03可以均为活动板,也可以其中一者为活动板、另一者为固定板,连接于固定板的螺杆05与挡墙01为固定连接,而连接于活动板的螺杆05还可以与外部的驱动设备相连,驱动设备可以通过螺杆05来操纵活动板03进行位移,以对受力筋04进行张拉。以左侧的张拉板03是活动板为例,在张拉过程中,张拉板03受到螺杆05的张拉力、受力筋04抗变形的反作用力以及模腔内壁的摩擦力,当这三个力发生偏心时,就可能会导致左右两侧的两张拉板03的中轴线不共线,使得张拉板03发生倾斜,进而导致与该张拉板03相贴合的混凝土方桩的桩端面发生倾斜,一旦桩端面发生倾斜,又会导致接桩时两桩的相邻端面之间留有缝隙、小应变检测不合格、桩身接长后不是直线而呈折线状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影响混凝土方桩的正常使用。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方案,以改善或克服上述缺陷,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r>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张拉板组件及张拉装置,其中,该张拉板组件在纵向的尺寸较大,稳定性较高,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可较大程度地保证第一板面与模腔底壁及侧壁的垂直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张拉板组件,包括张拉板体,所述张拉板体用于连接混凝土桩的受力筋;还包括加长模块,所述张拉板体安装于所述加长模块,且所述加长模块还安装有张拉杆;使用状态下,所述加长模块的底面与模具的模腔的底壁相贴合,所述加长模块的横向两个侧面与所述模腔的两个侧壁相贴合,所述张拉板体单独或者所述张拉板体与所述加长模块共同形成与混凝土桩相贴合的第一板面,所述第一板面与所述底壁、所述侧壁相垂直。采用这种方案,加长模块相当于对张拉板体的纵向尺寸进行了增加,使得加长模块与张拉板体所形成的组合件可以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可更好地保证张拉板体的第一板面与模腔的底壁、侧壁的垂直度,从而可较大程度地避免混凝土桩在浇筑过程中的桩端面倾斜,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可选地,所述加长模块包括端板体和连接板体,所述端板体与所述张拉板体间隔设置,且所述端板体用于安装所述张拉杆;所述连接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端板体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张拉板体相连。可选地,所述张连接板体包括底板体和两个侧板体,所述底板体的一端部与所述端板体的下端部相连,另一端部与所述张拉板体的下端部相连,所述底板体用于和所述模腔的底壁相贴合;所述侧板体的一端部与所述端板体的侧端部相连,另一端部与所述张拉板体的侧端部相连,所述侧板体用于和所述模腔的相应侧的侧壁相贴合。可选地,所述张拉板体背离所述端板体的板面的底部及横向两侧部均设有凹陷部,所述底板体与所述张拉板体的连接端部设有第一凸起止挡部,所述侧板体与所述张拉板体的连接端部设有第二凸起止挡部;所述第一凸起止挡部与底部的所述凹陷部相匹配,所述第二凸起止挡部与侧部的所述凹陷部相匹配,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凸起止挡部能够插入底部的所述凹陷部,所述第二凸起止挡部能够插入侧部的所述凹陷部,且所述第一凸起止挡部、所述第二凸起止挡部背离所述端板体的端面能够与所述张拉板体背离所述端板体的板面共面,并形成完整的所述第一板面。可选地,侧部的所述凹陷部自所述张拉板体的顶面向下延伸,且两侧部的所述凹陷部和底部的所述凹陷部相连通。可选地,所述端板体的底面以及横向两个侧面均设有插槽,所述底板体与所述张拉板体的连接端部设有第一凸起止挡部,所述侧板体与所述张拉板体的连接端部设有第二凸起止挡部;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凸起止挡部能够插接固定于设在底面的所述插槽,所述第二凸起止挡部能够插接固定于设在侧面的所述插槽,所述张拉板体背离所述端板体的板面单独形成所述第一板面。可选地,所述端板体与所述连接板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端板体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张拉杆为螺杆,所述螺杆拧接于所述端板体。可选地,还包括并紧部件,所述并紧部件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并紧部件拧接于所述螺杆,并与所述端板体相贴合;或者,所述并紧部件固定于所述端板体,或者,所述并紧部件与所述端板体为一体式结构,所述螺杆拧接于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可选地,所述并紧部件位于所述端板体与所述张拉板体相邻的板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张拉装置,包括张拉挡墙、模具和张拉板组件,所述模具设有模腔;所述张拉板组件为上述的张拉板组件,所述张拉板体、所述加长模块均位于所述模腔内。由于上述的张拉板组件已经具备如上的技术效果,那么,具有该张拉板组件张拉装置亦当具备相类似的技术效果,故在此不做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张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张拉板组件的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图2中张拉板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张拉板组件的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张拉板体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所提供张拉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俯视图。图1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01挡墙、02模具、03张拉板、04受力筋、05螺杆。图2-8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张拉板体、1a第一板面、11受力筋、12凹陷部、13插槽;2加长模块、21张拉杆、22端板体、23底板体、231第一凸起止挡部、24侧板体、241第二凸起止挡部、25并紧部件;3模具、31底壁、32侧壁;4张拉挡墙、41锁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文中所述“若干”是指数量不确定的多个,通常为两个以上;且当采用“若干”表示某几个部件的数量时,并不表示这些部件在数量上的相互关系。本文中所述“第一”、“第二”等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结构相同或相类似的两个以上的结构或部件,并不表示对顺序的某种特殊限定。本文中,以设置在模具的模腔的延伸方向为纵向,在水平面内与该纵向相垂直的方向为横向,以与水平面相垂直的方向为上下方向,其中,靠近地面的方向为下,远离地面的方向为上;对于任一部件而言,其相对靠下的一端(壁)可称之为下端(下壁)、底端(底壁),位于横向的两端(壁)可称之为侧端(壁)。请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张拉板组件,包括张拉板体(1),所述张拉板体(1)用于连接混凝土桩的受力筋(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长模块(2),所述张拉板体(1)安装于所述加长模块(2),且所述加长模块(2)还安装有张拉杆(21);/n使用状态下,所述加长模块(2)的底面与模具(3)的模腔的底壁(31)相贴合,所述加长模块(2)的横向两个侧面与所述模腔的两个侧壁(32)相贴合,所述张拉板体(1)单独或者所述张拉板体(1)与所述加长模块(2)共同形成与混凝土桩相贴合的第一板面(1a),所述第一板面(1a)与所述底壁(31)、所述侧壁(32)相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拉板组件,包括张拉板体(1),所述张拉板体(1)用于连接混凝土桩的受力筋(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长模块(2),所述张拉板体(1)安装于所述加长模块(2),且所述加长模块(2)还安装有张拉杆(21);
使用状态下,所述加长模块(2)的底面与模具(3)的模腔的底壁(31)相贴合,所述加长模块(2)的横向两个侧面与所述模腔的两个侧壁(32)相贴合,所述张拉板体(1)单独或者所述张拉板体(1)与所述加长模块(2)共同形成与混凝土桩相贴合的第一板面(1a),所述第一板面(1a)与所述底壁(31)、所述侧壁(32)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张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长模块(2)包括端板体(22)和连接板体,所述端板体(22)与所述张拉板体(1)间隔设置,且所述端板体(22)用于安装所述张拉杆(21);
所述连接板体的一端与所述端板体(22)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张拉板体(1)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张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体包括底板体(23)和两个侧板体(24);
所述底板体(23)的一端部与所述端板体(22)的下端部相连,另一端部与所述张拉板体(1)的下端部相连,所述底板体(23)用于和所述槽体的底壁(31)相贴合;
所述侧板体(24)的一端部与所述端板体(22)的侧端部相连,另一端部与所述张拉板体(1)的侧端部相连,所述侧板体(24)用于和所述槽体的相应侧的侧壁(32)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张拉板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张拉板体(1)背离所述端板体(22)的板面的底部及横向两侧部均设有凹陷部(12),所述底板体(23)与所述张拉板体(1)的连接端部设有第一凸起止挡部(231),所述侧板体(24)与所述张拉板体(1)的连接端部设有第二凸起止挡部(241);
所述第一凸起止挡部(231)与底部的所述凹陷部(12)相匹配,所述第二凸起止挡部(241)与侧部的所述凹陷部(12)相匹配,装配状态下,所述第一凸起止挡部(231)能够插入底部的所述凹陷部(12),所述第二凸起止挡部(241)能够插入侧部的所述凹陷部(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