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2178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3:36
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包括滤池、排水槽、管廊;滤池、排水槽、管廊相邻设置并由竖墙相互隔开,横隔板将排水槽分为上层、下层两层;排水槽下层的侧墙上部设置布气孔、下部设置布水孔,排水槽下层与滤池通过布水孔联通;排水槽下层和滤池之间的侧墙上底部设置检修孔、检修孔上安装检修门密封,检修门通过门栓固定,检修门位于排水槽内,检修门的一边与侧墙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现有的检修人孔装卸较为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管道穿墙处可能产生泄漏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
本技术装置属于滤池检修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
技术介绍
V型滤池的设计中,考虑施工时进入滤板底部清理、检查及安装的需求,以及V型滤池投产后定期进入滤板底部维护的需求,需要给每格V型滤池设置检修人孔。现有的设计中,检修人孔设置在V型滤池池壁外侧,为保证V型滤池的密封性,检修人孔盖采用法兰封头型式。做法为一根焊有防水翼环的管道穿过V型滤池池壁,在钢管端头焊接一片法兰,并与另一片焊有椭圆封头的法兰通过螺栓连接,以保证V型滤池正常运行时检修人孔盖处的密封性。为确保人员进出检修人孔的空间,该检修人孔直径一般≥DN700,配套的DN700法兰封头安装、拆卸时,以规格为DN700PN6的法兰为例,法兰封头需装卸24个M24的螺栓,导致在人员安装、拆卸人孔盖时工序较为繁琐。同时,由于该检修人孔设在池壁外侧,在V型滤池内的水放空前,如人员误操作打开检修人孔盖,会造成跑水淹没管廊,存在安全隐患。此外,管道穿墙处可能成为渗漏点,导致池壁存在漏水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解决现有的检修人孔装卸较为繁琐且存在安全隐患,管道穿墙处可能产生泄漏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包括滤池、排水槽、管廊;所述滤池、排水槽、管廊相邻设置并由竖墙相互隔开,横隔板将所述排水槽分为上层、下层两层;所述排水槽下层的侧墙上部设置布气孔、下部设置布水孔,所述排水槽下层与所述滤池通过布水孔联通;所述排水槽下层和所述滤池之间的侧墙上底部设置检修孔、所述检修孔上安装检修门密封,所述检修门通过门栓固定,所述检修门位于所述排水槽内,所述检修门的一边与所述侧墙铰接。所述检修门包括门板,所述门板盖住所述检修孔密封压紧,所述门板四个对角处对称设置所述门栓、底边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门栓两头分别插入固定在所述侧墙上的门鼻和所述门板上的门栓扣内固定。所述门板上对应所述布水孔位置开设门板布水孔。所述门板上设置螺栓固定所述合页、门栓扣,所述侧墙上设置化学螺栓固定所述合页、门鼻;所述门板和侧墙上的合页铰接。所述门板上设置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位于排水槽一侧。所述检修孔和门板之间设置密封条密封;所述门板边缘固定一圈压板,所述压板上固定一圈所述密封条,所述密封条嵌入所述检修孔和门板之间的缝隙。所述门栓倾斜安装,各所述门栓靠外的一头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本技术有以下积极有益效果:1)本技术设计的一种从V型滤池排水槽下层进入滤板底部的检修门。检修门安装完成后,人员通行时,只需要拉开门栓即可打开检修门,操作便利。2)由于排水槽下层与V型滤池本身就通过布水孔联通,在V型滤池内有水存在的情况下,人员无法进入V型滤池,杜绝了误操作造成跑水的安全隐患。3)因排水槽下层与V型滤池联通,因此对检修门的密封性要求不是非常严格,允许存在少量渗漏,便于施工。4)本技术装置采用市政工程中常用材料,制作简单,施工便捷,可在实际工程中有效推广应用。5)取消穿墙管道后减少了池壁的渗漏点。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V型滤池检修人孔安装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V型滤池检修人孔安装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检修门处的放大图;图6是图5中的Ⅰ位置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A-A处截面图;图8是图5中的Ⅱ位置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6中B-B处截面图;图10是门栓和门栓扣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11是门栓和门鼻的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编号:1-门板,2-加强筋,3-布水孔,4-检修孔,5-压板,6-密封条,7-下合页,8-上合页,9-门栓,10-门栓扣,11-门鼻,12-化学螺栓,13-布气孔,14-椭圆封头,15-法兰,16-钢管,17-防水翼环,18-管廊,19-排水槽,20-滤池,21-门板布水孔,22-横隔板,23-检修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是为清楚说明本技术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下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而这些属于本技术精神所引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中。参见图3~11,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包括滤池、排水槽、管廊;所述滤池、排水槽、管廊相邻设置并由竖墙相互隔开,横隔板将所述排水槽分为上层、下层两层;所述排水槽下层的侧墙上部设置布气孔、下部设置布水孔,所述排水槽下层与所述滤池通过布水孔联通;所述排水槽19下层和所述滤池20之间的侧墙上底部设置检修孔4、所述检修孔4上安装检修门23密封,所述检修门23通过门栓9固定,所述检修门23位于所述排水槽19内,所述检修门23的一边与所述侧墙铰接。参见图5、6,所述检修门包括门板1,所述门板1盖住所述检修孔4密封压紧,所述门板1四个对角处对称设置所述门栓9、底边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门栓9两头分别插入固定在所述侧墙上的门鼻11和所述门板1上的门栓扣10内固定。所述门板1上对应所述布水孔3位置开设门板布水孔21。参见图7~11,所述门板1上设置螺栓固定所述合页、门栓扣10,所述侧墙上设置化学螺栓12固定所述合页、门鼻11;所述门板1和侧墙上的合页铰接。所述门板1上设置加强筋2,所述加强筋2位于排水槽19一侧。参见图9,所述检修孔4和门板1之间设置密封条6密封;所述门板1边缘固定一圈压板5,所述压板5上固定一圈所述密封条6,所述密封条6嵌入所述检修孔4和门板1之间的缝隙。参见图6,所述门栓9倾斜安装,各所述门栓9靠外的一头向下倾斜、与水平方向夹角为4~5°。本技术V型滤池是指在横断面上,两侧进水槽为V字形;本技术中所述V型滤池为现有滤池。滤池20内的液体自布水孔3流入排水槽19下层,排水槽19下层底部的集水管道将液体收集起来经管廊18引出。检修时,排空滤池20,自管廊18进入排水槽19下层,打开检修门23进入滤池20内检修。土建施工时,首先在V型滤池排水槽19下层与滤池20的隔墙上预留检修孔4,并使用化学螺栓12将下合页7安装在检修孔4下方,使用化学螺栓12将门鼻11安装在检修孔4四角。门板1需根据检修孔4的尺寸和使用条件,设置必要的加强筋2,并根据排水槽布水孔3的具体位置,在门板1上的合适位置设置门板布水孔21。门板1制作完成后,将密封条6和压板5固定在门板1四周的边框处,将门栓9和门栓扣10安装在门板1四角,将上合页8安装在门板1下部。上述零部件组装完成后,将门板1上的上合页8穿入下合页7,并将门栓9穿入门鼻11固定检修门23。当人员需要穿越检修门23时,拉开门栓9,放下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包括滤池、排水槽、管廊;所述滤池、排水槽、管廊相邻设置并由竖墙相互隔开,横隔板将所述排水槽分为上层、下层两层;所述排水槽下层的侧墙上部设置布气孔、下部设置布水孔,所述排水槽下层与所述滤池通过布水孔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9)下层和所述滤池(20)之间的侧墙上底部设置检修孔(4)、所述检修孔(4)上安装检修门(23)密封,所述检修门(23)通过门栓(9)固定,所述检修门(23)位于所述排水槽(19)内,所述检修门(23)的一边与所述侧墙铰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包括滤池、排水槽、管廊;所述滤池、排水槽、管廊相邻设置并由竖墙相互隔开,横隔板将所述排水槽分为上层、下层两层;所述排水槽下层的侧墙上部设置布气孔、下部设置布水孔,所述排水槽下层与所述滤池通过布水孔联通;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19)下层和所述滤池(20)之间的侧墙上底部设置检修孔(4)、所述检修孔(4)上安装检修门(23)密封,所述检修门(23)通过门栓(9)固定,所述检修门(23)位于所述排水槽(19)内,所述检修门(23)的一边与所述侧墙铰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门包括门板(1),所述门板(1)盖住所述检修孔(4)密封压紧,所述门板(1)四个对角处对称设置所述门栓(9)、底边通过合页铰接;所述门栓(9)两头分别插入固定在所述侧墙上的门鼻(11)和所述门板(1)上的门栓扣(10)内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V型滤池的检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磊宋桂杰纪海霞张炯李张卿张周强刘超然岳靖淋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