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40226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技术方案为:包括导体,所述导体为由若干铝合金丝绞合后经过二次退火制成的导体,所述导体的外侧挤包有双层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内层为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层为低烟无卤辐照聚烯烃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侧绕包有铝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的外侧绕包有镀锡丝屏蔽层,镀锡丝屏蔽层外挤包有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
技术介绍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用车内电缆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性能优劣也将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各种使用性能。目前汽车企业为了降低整车能耗,除提高蓄电池的性能外就是减少汽车整车重量。线束作为整车的神经系统数量很大,因此在轻量化方面有很大的利用空间,当前汽车用线束使用材料主要以铜为主,所以在轻量化方面除了缩小截面外,就是采用比铜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时车内空间狭小,对电缆的弯曲性能要求较高,传统铝合金电缆无法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同时车内电压较高,故对电缆的电性能要求较高,传统的低烟无卤阻燃型电缆由于其绝缘受潮后绝缘电阻不稳定,无法满足车内高电压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当前汽车用线束使用材料主要以铜为主,所以在轻量化方面除了缩小截面外,就是采用比铜更轻的铝合金材料,同时车内空间狭小,对电缆的弯曲性能要求较高,传统铝合金电缆无法满足弯曲半径要求。同时车内电压较高,故对电缆的电性能要求较高,传统的低烟无卤阻燃型电缆由于其绝缘受潮后绝缘电阻不稳定,无法满足车内高电压的要求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包括导体,所述导体为由若干铝合金丝绞合后经过二次退火制成的导体,所述导体的外侧挤包有双层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内层为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层为低烟无卤辐照聚烯烃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侧绕包有铝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的外侧绕包有镀锡丝屏蔽层,镀锡丝屏蔽层外挤包有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本技术采用多根0.5mm铝合金丝绞合导体+辐照交联聚烯烃与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铝塑复合带+镀锡丝编织屏蔽+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阻燃护套。电缆导体采用8030系列铝合金杆拉制的多根0.5mm铝合金丝绞合而成,导体绞合后采用采用地罐式退火炉退火,导体冷却后采用辐照交联聚烯烃及低烟无卤辐照聚烯烃绝缘双层共挤绝缘;绝缘辐照后绕包铝塑复合带,在铝塑复合带编织镀锡丝屏蔽,编织密度不小于90%,编织层外挤包材料硬度80A以下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护套后再次辐照。这种组合型方式不但大大的减轻电缆自身的重量,同时由于绝缘采用辐照交联聚烯烃+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的双层绝缘结构在保证电缆阻燃环保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解决传统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电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在与铜芯电缆相同载流量下,本技术自身重量约减轻45%,采用双绝缘结构在保证电缆阻燃环保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电缆的绝缘电阻及用电安全性能。作为优选,所述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为成套后进行过二次辐照的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作为优选,所述导体为由若干0.5mm铝合金丝绞合后经过地罐式退火炉二次退火制成的导体。作为优选,所述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为材料硬度80A以下的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作为优选,所述镀锡丝屏蔽层为编织密度大于等于90%的镀锡丝屏蔽层。本技术的实质性效果是:在与铜芯电缆相同载流量下,本技术自身重量约减轻45%,采用双绝缘结构在保证电缆阻燃环保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电缆的绝缘电阻及用电安全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导体,2、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3、低烟无卤辐照聚烯烃绝缘层,4、铝塑复合带,5、镀锡丝屏蔽层,6、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实施例1:一种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包括导体1,所述导体为由若干铝合金丝绞合后经过二次退火制成的导体,所述导体的外侧挤包有双层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内层为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2,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层为低烟无卤辐照聚烯烃绝缘层3,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侧绕包有铝塑复合带4,铝塑复合带的外侧绕包有镀锡丝屏蔽层5,镀锡丝屏蔽层外挤包有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6。本实施例采用多根0.5mm铝合金丝绞合导体+辐照交联聚烯烃与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铝塑复合带+镀锡丝编织屏蔽+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阻燃护套。电缆导体采用8030系列铝合金杆拉制的多根0.5mm铝合金丝绞合而成,导体绞合后采用采用地罐式退火炉退火,导体冷却后采用辐照交联聚烯烃及低烟无卤辐照聚烯烃绝缘双层共挤绝缘;绝缘辐照后绕包铝塑复合带,在铝塑复合带编织镀锡丝屏蔽,编织密度不小于90%,编织层外挤包材料硬度80A以下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护套后再次辐照。这种组合型方式不但大大的减轻电缆自身的重量,同时由于绝缘采用辐照交联聚烯烃+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的双层绝缘结构在保证电缆阻燃环保性能的前提下,有效的解决传统低烟无卤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电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在与铜芯电缆相同载流量下,本技术自身重量约减轻45%,采用双绝缘结构在保证电缆阻燃环保性能的前提下,提高了电缆的绝缘电阻及用电安全性能。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种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所述导体为由若干铝合金丝绞合后经过二次退火制成的导体,所述导体的外侧挤包有双层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内层为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层为低烟无卤辐照聚烯烃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侧绕包有铝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的外侧绕包有镀锡丝屏蔽层,镀锡丝屏蔽层外挤包有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导体,所述导体为由若干铝合金丝绞合后经过二次退火制成的导体,所述导体的外侧挤包有双层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内层为辐照交联聚烯烃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层为低烟无卤辐照聚烯烃绝缘层,所述双层绝缘层的外侧绕包有铝塑复合带,铝塑复合带的外侧绕包有镀锡丝屏蔽层,镀锡丝屏蔽层外挤包有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铝合金轻型车内用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低烟无卤辐照交联阻燃聚烯烃护套为成套后进行过二次辐照的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守纪李金铮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