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37430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包括流量控制阀、输入总管、收集瓶和称重板,所述输入总管的左端安装有流量控制阀,且流量控制阀右侧的输入总管底部等间距连通有分流管,所述输入总管的正下方设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收集瓶,所述收集瓶的底端皆设置有输出管,且输出管的顶部皆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收集瓶中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皆固定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底端皆安装有称重板,所述称重板位置处的横板底端皆安装有微型伸缩杆。该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不仅便于控制流速并进行多样本同步检测,提高了监测装置的操作效率,而且减少外部干扰,实现了监测装置的自动校准功能。

Device for monitoring the amount of water and soil lo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利
,涉及一种水土监测
,具体为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水土资源逐渐重视起来,而为了更清晰地了解各地方的水土变化,相关人员通过专用的监测装置对水土流失量进行定期检测。但现有的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点:(1)现有技术中,针对固定地块的水土流失量的监测上,依旧采用人工蓄水、搅拌、取样、称重的操作方法,该方法存在测量滞后、步骤繁琐、取样误差大等问题;(2)一般的监测装置内部缺乏简单易行的校准机构,因而在长期的检测过程中,其称量误差逐渐增大,而检测结果的偏差随之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具备便于同步检测其操作效率高、可自动校准功能等优点,解决了单次检测量较小且操作繁琐、难以快速校验导致检测误差逐渐增大的问题。技术方案: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包括流量控制阀、输入总管、收集瓶和称重板,所述输入总管的左端安装有流量控制阀,且流量控制阀右侧的输入总管底部等间距连通有分流管,所述输入总管的正下方设有横板,且横板的底端等间距焊接有支架,并且横板左侧的支架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所述横板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收集瓶,且收集瓶顶端的计量管均与对应的分流管相互连通,所述收集瓶的底端均设置有输出管,且输出管的顶部均安装有电磁阀,所述收集瓶中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均固定有连接件,且连接件的底端均安装有称重板,并且称重板顶端的一侧均固定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称重板位置处的横板底端均安装有微型伸缩杆,且微型伸缩杆的输出端均延伸至横板的上方并与称重板的底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分流管均与对应的计量管构成嵌套结构,且计量管均与对应的分流管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分流管、计量管以及收集瓶之间呈一体化结构,且分流管、计量管以及收集瓶均为透明材质。优选的,所述计量管的外侧壁上均印制有刻度线,且刻度线与分流管的底端相互配合。优选的,所述收集瓶位置处的横板内部均开设有通槽,且收集瓶与对应的通槽之间均构成升降结构。优选的,所述称重板位置处的横板顶部均开设有凹槽,且凹槽均用于与对应的称重板升降卡合。有益效果:(1)本技术所述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通过在输入总管上安装流量控制阀、分流管,且分流管与计量管、刻度线均一一对应,便于控制流速并进行多样本同步检测,然后通过在收集瓶的底端设置输出管,且输出管的顶部安装电磁阀,便于控制样本的排出,从而提高了监测装置的操作效率;(2)所述装置通过称重板与凹槽之间的升降卡合结构,且微型伸缩杆的输出端与称重板固定连接,称重板的顶端固定压力传感器,便于对收集瓶整体进行托举与二次检测,并通过在分流管与计量管、收集瓶与通槽之间构成升降结构,减少外部干扰,从而实现了监测装置的自动校准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系统流程示意图。图中:1、流量控制阀;2、输入总管;3、分流管;4、计量管;5、收集瓶;6、横板;7、支架;8、输出管;9、电磁阀;10、刻度线;11、通槽;12、连接件;13、压力传感器;14、称重板;15、凹槽;16、微型伸缩杆;17、控制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技术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技术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实施例1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包括流量控制阀1、输入总管2、收集瓶5和称重板14,输入总管2的左端安装有流量控制阀1,该流量控制阀1的型号可为FKC-G02-02H,且流量控制阀1的输入端与控制面板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流量控制阀1右侧的输入总管2底部等间距连通有分流管3,输入总管2的正下方设有横板6,且横板6的底端等间距焊接有支架7,并且横板6左侧的支架7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7,该控制面板17的型号可为DL203,横板6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收集瓶5,且收集瓶5顶端的计量管4均与对应的分流管3相互连通,收集瓶5的底端均设置有输出管8,且输出管8的顶部均安装有电磁阀9,该电磁阀9的型号可为4V210-08,且电磁阀9的输入端均与控制面板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收集瓶5中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均固定有连接件12,且连接件12的底端均安装有称重板14,该称重板14的型号可为LF-17A-M,且称重板14的输出端均与控制面板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并且称重板14顶端的一侧均固定有压力传感器13,该压力传感器13的型号可为PT124G-210,且压力传感器13的输出端均与控制面板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称重板14位置处的横板6底端均安装有微型伸缩杆16,该微型伸缩杆16的型号可为TJC-C1-300,且微型伸缩杆16的输入端均与控制面板17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微型伸缩杆16的输出端均延伸至横板6的上方并与称重板14的底端固定连接。如图1中分流管3均与对应的计量管4构成嵌套结构,且计量管4均与对应的分流管3滑动连接,避免分流管3、计量管4之间相对高度发生变化时产生干扰。如图1中分流管3、计量管4以及收集瓶5之间呈一体化结构,且分流管3、计量管4以及收集瓶5均为透明材质,便于直接观察。如图1和图2中计量管4的外侧壁上均印制有刻度线10,且刻度线10与分流管3的底端相互配合,便于直接读取水体容量。如图3中收集瓶5位置处的横板6内部均开设有通槽11,且收集瓶5与对应的通槽11之间均构成升降结构,避免横板6对收集瓶5造成干扰。如图3中称重板14位置处的横板6顶部均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均用于与对应的称重板14升降卡合,用于称重板14的复位与升降。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工作原理:在使用时,根据附图1所示,首先通过操控控制面板17,打开流量控制阀1,使输入总管2左部的水土混合样本通过分流管3依次流入对应的收集瓶5内部,直至液位达到计量管4的中部,此时,关闭流量控制阀1,根据附图2所示,读取刻度线10上的刻度值,即内部容积,然后启动称重板14,通过连接件12对收集瓶5进行称重,同时称重板14向控制面板17中输送检测信号,随后,控制面板17内部PLC控制器自动计算实际重量与观测容积对应的纯水的重量差,再从多组结果中取平均值,即可获得较为准确的水土流失量值,根据附图1所示,打开电磁阀9,使该样本通过输出管8排出,如此循环,快速完成多组不同样本的检测工作;此外,根据附图3所示,每隔一段时间,可启动微型伸缩杆16,将收集瓶5整体托起,由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流量控制阀(1)、输入总管(2)、收集瓶(5)和称重板(14);所述输入总管(2)的左端安装有流量控制阀(1),且流量控制阀(1)右侧的输入总管(2)底部等间距连通有分流管(3),所述输入总管(2)的正下方设有横板(6),且横板(6)的底端等间距焊接有支架(7),并且横板(6)左侧的支架(7)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7),所述横板(6)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收集瓶(5),且收集瓶(5)顶端的计量管(4)均与对应的分流管(3)相互连通,所述收集瓶(5)的底端均设置有输出管(8),且输出管(8)的顶部均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收集瓶(5)中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均固定有连接件(12),且连接件(12)的底端均安装有称重板(14),并且称重板(14)顶端的一侧均固定有压力传感器(13),所述称重板(14)位置处的横板(6)底端均安装有微型伸缩杆(16),且微型伸缩杆(16)的输出端均延伸至横板(6)的上方并与称重板(14)的底端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监测水土流失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流量控制阀(1)、输入总管(2)、收集瓶(5)和称重板(14);所述输入总管(2)的左端安装有流量控制阀(1),且流量控制阀(1)右侧的输入总管(2)底部等间距连通有分流管(3),所述输入总管(2)的正下方设有横板(6),且横板(6)的底端等间距焊接有支架(7),并且横板(6)左侧的支架(7)外壁上固定有控制面板(17),所述横板(6)的内部等间距设置有收集瓶(5),且收集瓶(5)顶端的计量管(4)均与对应的分流管(3)相互连通,所述收集瓶(5)的底端均设置有输出管(8),且输出管(8)的顶部均安装有电磁阀(9),所述收集瓶(5)中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均固定有连接件(12),且连接件(12)的底端均安装有称重板(14),并且称重板(14)顶端的一侧均固定有压力传感器(13),所述称重板(14)位置处的横板(6)底端均安装有微型伸缩杆(16),且微型伸缩杆(16)的输出端均延伸至横板(6)的上方并与称重板(14)的底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轩田志伟杨红卫张东海王丽君谢德晋冷慧梅骆欢张立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