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压式采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3726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2: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点压式采集装置,属于混凝土结构内缺陷检测设备领域。该采集装置中的采集器设置有多个,激振器与多个采集器按几何排列构成“小排列”检测装置,当激振器通过瞬态冲击结构表面产生弹性波,各采集器均接受沿介质传播弹性波,每次激励形成同源多道弹性波数据,即可获取多源多道弹性波数据体。相对超声波对测法,不需要多个检测面;相对超声波平测法,可确定内缺陷位置;相对地质雷达法,不受内部钢筋等金属物影响;相对传统冲击回波法,改变了单通道观测系统检测效率低、数据量少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冲击响应主观影响,提升了检测精度。

Point pressure acquisition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点压式采集装置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结构内缺陷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点压式采集装置。
技术介绍
虽然我国土建施工技术、施工工艺、检测试验手段在不断创新,但混凝土缺陷,特别是混凝土内部缺陷,如内部孔洞、疏松或分层等,仍是普遍存在的技术问题。这类缺陷对结构的强度、耐久性、防渗性等均会产生不利的影响。混凝土内部缺陷无法直观检查,常规破损检测方法既会损伤建筑结构,影响结构的耐久性,也无法实现对结构的全面检查。近年来,全国各地在混凝土材料及结构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上取得了较大发展,可以在不损伤建筑结构的前提下检测混凝土的内部缺陷。目前,比较成熟的是超声波法、地质雷达法、冲击回波法。其中,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具有探测距离大、不破坏结构性能、探伤灵敏度较高、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该方法在建筑工程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但使用超声波法检测混凝土内部缺陷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多个检测面,进行多次检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检测效率较低。雷达法主要是根据混凝土内部介质之间电磁性质的差异来工作的,差异越大,反射波信号越强。但是,该方法的探测深度一般较浅。此外,该方法受钢筋低阻屏蔽作用影响较大,尤其是钢筋等。冲击回波法是用一钢珠冲击结构混凝土的表面,从而在混凝土内产生一应力波,当该应力波在混凝土内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即混凝土内部缺陷或混凝土地面时,将产生反射波,接收这种反射波并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可得到其频谱图,频谱图上突出的峰值就是应力波在混凝土内部曲线或混凝土地面的发射形成的,根据其峰值频率可计算出混凝土缺陷的位置或混凝土的厚度。由于该方法采用单面测试,特别适合于只有一个测试面如路面、护坡、底板、跑道等混凝土的检测。该方法在测试能力上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目前,单点式冲击回波仪的检测效率低,不适合大范围连续检测;虽然扫描式冲击回波仪通过采用滚动接触式传感器实现了连续检测,提高了测试效率,但由于传感器与测试面是滚动接触,它们之间的耦合状态会相对变差,因而测试的范围和精度会自然降低。(2)对冲击回波测试信号进行合理分析并有效地提取信号的特定信息,一直较为困难,也是最为关键,尤其是传统方法采用的单通道采集,数据量少,人工或机械冲产生应力波受主客观因素影响,数据处理方式单一,检测结果离散性大,效果不理想,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冲击回波技术的应用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压式采集装置,改变单通道检测系统检测效率低、数据量少的问题,降低冲击响应的主观影响,提升检测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点压式采集装置,包括行走小车、设置在行走小车内的采集器以及激振器,采集器至少有三个,沿行走小车走行方向,激振器与各采集器间隔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各采集器上的触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行走小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前端的前轮组、设置在车架后端的后轮组以及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的摆动连杆机构;摆动连杆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车架侧面处的连杆,连杆的两端头处均套装有挡块与连板Ⅰ,挡块位于连板Ⅰ内侧,连杆上位于两挡块之间处套装有弹簧,连板Ⅰ外侧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连杆可拆卸连接;前轮组主要由两个前轮通过前轮轴对应连接而成,后轮组主要由两个后轮通过后轮轴对应连接而成;前轮轴与后轮轴上均可转动连接有连板Ⅱ,各连板Ⅱ的上端均与车架可转动连接,中部则对应与位于车架前、后端的连板Ⅰ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前轮或后轮上设有编码器。进一步,采集器主要由罩壳、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罩壳内的结构件Ⅰ、结构件Ⅱ以及结构件Ⅲ组成;结构件Ⅰ与结构件Ⅱ间隔设置且两者间通过套装在其上的复位簧相连,结构件Ⅱ与结构件Ⅲ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结构件Ⅲ下方设有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的底端面上设有触头。进一步,罩壳与车架可拆卸连接,结构件Ⅱ、结构件Ⅲ以及压电传感器外侧通过密封圈插装在罩壳内;压电传感器伸出罩壳且通过密封圈与车架相连。进一步,结构件Ⅰ、结构件Ⅱ以及结构件Ⅲ上均开设有走线腔。进一步,激振器通过安装架设置在车架上,安装架与车架间设有缓冲垫。进一步,激振器有一个,设置在两采集器之间;或,设置在车架的前端或后端处。进一步,激振器至少有两个,与采集器交替布置。进一步,车架上设有电荷放大板、航插座以及数字显示屏。进一步,车架顶部设有握把。进一步,编码器为滚轮型编码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采集装置中的采集器设置有多个,激振器与多个采集器按几何排列构成“小排列”检测装置,当激振器通过瞬态冲击结构表面产生弹性波,各采集器均接受沿介质传播弹性波,每次激励形成同源多道弹性波数据,即可获取多源多道弹性波数据体。相对超声波对测法,不需要多个检测面;相对超声波平测法,可确定内缺陷位置;相对地质雷达法,不受内部钢筋等金属物影响;相对传统冲击回波法,改变了单通道观测系统检测效率低、数据量少的问题,同时,也降低了冲击响应主观影响,提升了检测精度。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剖面图(边激振式);图3为图1的仰视图;图4为中激振采集装置示意图;图5为采集装置中信号的传输路径图。附图标记:行走小车—1、采集器—2、激振器—3、编码器—4、安装架—5、缓冲垫—6、电荷放大板—7、航插座—8、数字显示屏—9、握把—10;行走小车中:车架—101、摆动连杆机构—102、前轮—103、前轮轴—104、后轮—105、后轮轴—106、连板Ⅱ—107;连杆—1021、挡块—1022、连板Ⅰ—1023、弹簧—1024、定位块—1025;采集器中:触头—201、结构件Ⅰ—202、结构件Ⅱ—203、结构件Ⅲ—204、复位簧—205、压力传感器—206、压电传感器—207、罩壳—208、密封圈—209。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点压式采集装置,包括行走小车、设置在行走小车内的采集器以及激振器,其特征在于:采集器至少有三个,沿行走小车走行方向,激振器与各采集器间隔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各采集器上的触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n行走小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前端的前轮组、设置在车架后端的后轮组以及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的摆动连杆机构;/n摆动连杆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车架侧面处的连杆,连杆的两端头处均套装有挡块与连板Ⅰ,挡块位于连板Ⅰ内侧,连杆上位于两挡块之间处套装有弹簧,连板Ⅰ外侧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连杆可拆卸连接;/n前轮组主要由两个前轮通过前轮轴对应连接而成,后轮组主要由两个后轮通过后轮轴对应连接而成;前轮轴与后轮轴上均可转动连接有连板Ⅱ,各连板Ⅱ的上端均与车架可转动连接,中部则对应与位于车架前、后端的连板Ⅰ的下端可转动连接;/n前轮或后轮上设有编码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点压式采集装置,包括行走小车、设置在行走小车内的采集器以及激振器,其特征在于:采集器至少有三个,沿行走小车走行方向,激振器与各采集器间隔布置在同一水平线上,各采集器上的触头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行走小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前端的前轮组、设置在车架后端的后轮组以及对称设置在车架两侧的摆动连杆机构;
摆动连杆机构包括水平设置在车架侧面处的连杆,连杆的两端头处均套装有挡块与连板Ⅰ,挡块位于连板Ⅰ内侧,连杆上位于两挡块之间处套装有弹簧,连板Ⅰ外侧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与连杆可拆卸连接;
前轮组主要由两个前轮通过前轮轴对应连接而成,后轮组主要由两个后轮通过后轮轴对应连接而成;前轮轴与后轮轴上均可转动连接有连板Ⅱ,各连板Ⅱ的上端均与车架可转动连接,中部则对应与位于车架前、后端的连板Ⅰ的下端可转动连接;
前轮或后轮上设有编码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压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采集器主要由罩壳、由上至下依次设置在罩壳内的结构件Ⅰ、结构件Ⅱ以及结构件Ⅲ组成;结构件Ⅰ与结构件Ⅱ间隔设置且两者间通过套装在其上的复位簧相连,结构件Ⅱ与结构件Ⅲ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结构件Ⅲ下方设有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朋徐莹刘大洋张振东陈卓刘晓东杜雁鹏韩坤林唐定梅王国宇
申请(专利权)人:招商局重庆公路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