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3210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0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包括第一法兰、通孔和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侧的内侧安装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侧的外侧安装有固定件,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管体的顶端通过第二法兰固定连接有外置管,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安装有下料转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三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三密封圈,并且第一密封圈与第三密封圈的内侧均固定于第二管体的外壁上,实现了使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连接后密封性好的功能,易于推广使用。

An acid and alkali resistant ductile iron pipe for sewage transpor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
本技术涉及球墨铸铁管设备
,具体为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
技术介绍
球墨铸铁管是用于保送水、煤气、气氛、油和取暖蒸汽等日常较高压力流体和其他用处的球墨铸材的特点是内壁光滑、重量轻、耐腐蚀、防结垢功用好、代价低一级,球墨铸铁管的锻造工艺有连续造法和水冷离心锻造法,个中水冷法为当现代艺,不合工艺球墨铸铁技艺功与浅显铸铁管对比,不只对峙了浅显铸铁管的抗腐蚀性,而且具有强度高、韧性好、壁薄、重量轻、耐冲击、弯曲功用大、安装便当等,而且在国内也取得了很好的履行运用;现有国内用于输污水的球墨铸铁管虽有防腐蚀层,但不可避免被腐蚀,只是腐蚀速率慢,但污水中的酸碱严重不平衡,污水量大,长期以往的腐蚀慢慢破坏球墨铸铁管内部结构,并且更换污水管道较为麻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而且现有的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不具有便于拼接安装、减弱酸碱性和耐腐蚀高温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不具有便于拼接安装、减弱酸碱性和耐腐蚀高温的功能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包括第一法兰、通孔和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侧的内侧安装有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一侧的外侧安装有固定件,所述第一管体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密封圈,所述第二管体的顶端通过第二法兰固定连接有外置管,所述第二法兰下方设置有连接管,且连接管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管体的内部,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安装有下料转盘,所述连接管的两侧均通过支撑件固定连接于第二管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部皆均匀设置有加强筋。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凹槽,且第三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三凹槽一侧第一管体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的内侧安装有第三密封圈,并且第一密封圈与第三密封圈的内侧均固定于第二管体的外壁上。优选的,所述第二管体外壁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且固定件的两端内壁上均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均安装有卡扣,且卡扣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卡槽的内侧,并且卡扣与卡槽相互合作,构成固定结构。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底端设置有酸碱中和剂储存球,且酸碱中和剂储存球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通孔。优选的,所述外置管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法兰,且外置管的底端安装有第二法兰。优选的,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外侧均设置有碳纤维包覆层,且碳纤维包覆层的外侧均涂覆有环氧树脂涂层,所述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侧均涂覆有氟碳涂层,且氟碳涂层的内侧均涂覆有聚丙烯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安装有外置管、下料转盘、连接管、酸碱中和剂储存球和通孔,通过把酸碱中和剂放进外置管内,再通过下料转盘加快中和剂向下落的速度,且不易使连接管堵塞,然后酸碱中和剂储存球内的中和剂通过通孔冲进污水中,从而减弱污水的酸碱性,便于后面的水处理;(2)同时铸铁管通过安装有固定件、第一管体、第一密封圈、第三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凹槽、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二管体、弹簧、卡扣和卡槽,首先把固定件固定在第一管体的一侧,然后把第一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分别安装在第三凹槽、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内,再通过把第二管体的一侧固定在第一管体的内侧,实现了使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之间的密封性好,通过弹簧变形,使卡扣固定在卡槽内,从而便于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的拼接安装;(3)同时铸铁管通过设置有加强筋、碳纤维包覆层、环氧树脂涂层、氟碳涂层和聚丙烯层,铸铁管通过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具有使铁管加固的作用,通过设置有碳纤维包覆层,碳纤维包覆层能够耐受3000℃以上的高温,具有突出的耐热性能,与其他材料相比,碳纤维要温度高于1500℃时强度才开始下降,而且温度越高,纤维强度越大,碳纤维还具有良好的耐低温性能,如在液氮温度下也不脆化,使其抗腐蚀性显著增强,再通过涂覆有环氧树脂涂层,环氧树脂涂层与碳纤维包覆层相互配合,进一步的增强了其抗腐蚀性,再通过涂覆有氟碳涂层,涂覆有氟碳涂层具有耐候性、耐热性、耐低温性的作用,通过涂覆有聚丙烯层,聚丙烯层使管道内具有耐热、耐腐蚀的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铸铁管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铸铁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管体;2、第一密封圈;3、第一凹槽;4、固定件;5、弹簧;6、卡槽;7、第二凹槽;8、第一法兰;9、外置管;10、第二法兰;11、第二管体;12、第二密封圈;13、卡扣;14、第三密封圈;15、第三凹槽;16、碳纤维包覆层;17、环氧树脂涂层;18、加强筋;19、聚丙烯层;20、氟碳涂层;21、连接管;22、下料转盘;23、支撑件;24、酸碱中和剂储存球;25、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包括第一法兰8、通孔25和第一管体1,第一管体1一侧的内侧安装有第二管体11,第一管体1一侧的外侧安装有固定件4,第一管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凹槽15,且第三凹槽15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密封圈2,第三凹槽15一侧第一管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3,且第一凹槽3的内侧安装有第三密封圈14,第一密封圈2与第三密封圈14的内侧均固定于第二管体11的外壁上,第二管体11外壁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6,固定件4的两端内壁上均安装有弹簧5,且弹簧5的一端均安装有卡扣13,卡扣13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卡槽6的内侧,卡扣13与卡槽6相互合作,构成固定结构,第一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7,且第二凹槽7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密封圈12,第二管体11的顶端通过第二法兰10固定连接有外置管9,且外置管9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法兰8,第二法兰10下方设置有连接管21,且连接管21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管体11的内部,连接管21的内侧安装有下料转盘22,连接管21的两侧均通过支撑件23固定连接于第二管体11的内壁上,连接管21的底端设置有酸碱中和剂储存球24,且酸碱中和剂储存球24的外侧均匀设置有通孔25,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11的内部皆均匀设置有加强筋18,加强筋18具有使铁管加固的作用,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11的外侧均设置有碳纤维包覆层16,碳纤维包覆层16能够耐受3000℃以上的高温,具有突出的耐热性能,与其他材料相比,碳纤维要温度高于1500℃时强度才开始下降,而且温度越高,纤维强度越大,碳纤维还具有良好的耐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包括第一法兰(8)、通孔(25)和第一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一侧的内侧安装有第二管体(11),所述第一管体(1)一侧的外侧安装有固定件(4),所述第一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7),且第二凹槽(7)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密封圈(12),所述第二管体(11)的顶端通过第二法兰(10)固定连接有外置管(9),所述第二法兰(10)下方设置有连接管(21),且连接管(21)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管体(11)的内部,所述连接管(21)的内侧安装有下料转盘(22),所述连接管(21)的两侧均通过支撑件(23)固定连接于第二管体(1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11)的内部皆均匀设置有加强筋(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包括第一法兰(8)、通孔(25)和第一管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一侧的内侧安装有第二管体(11),所述第一管体(1)一侧的外侧安装有固定件(4),所述第一管体(1)的外侧设置有第二凹槽(7),且第二凹槽(7)的内侧安装有第二密封圈(12),所述第二管体(11)的顶端通过第二法兰(10)固定连接有外置管(9),所述第二法兰(10)下方设置有连接管(21),且连接管(21)的底端延伸至第二管体(11)的内部,所述连接管(21)的内侧安装有下料转盘(22),所述连接管(21)的两侧均通过支撑件(23)固定连接于第二管体(1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11)的内部皆均匀设置有加强筋(1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污水运输的耐酸碱的球墨铸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三凹槽(15),且第三凹槽(15)的内侧安装有第一密封圈(2),所述第三凹槽(15)一侧第一管体(1)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凹槽(3),且第一凹槽(3)的内侧安装有第三密封圈(14),并且第一密封圈(2)与第三密封圈(14)的内侧均固定于第二管体(11)的外壁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兆利李广顺张其山亓效强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港通管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