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包括:筏板主体,所述筏板主体内部设置有钢套管,所述钢套管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地埋管通孔,所述地埋管通孔内插入有地埋管,所述地埋管与所述钢套管之间间隙处设置有自流型密封材料层,钢套管内壁与地埋管及地埋管之间设置有自流型密封材料层,自流型密封材料层对间隙起到填充作用。自流型密封材料层用来填充构形间隙、自流型密封材料层与其他结构之间通过胶粘剂粘接,能够引随密封面形状而变形、有一定粘结性的密封防水材料。在孔隙直接灌注后能够靠自身重力流淌,填满不规则间隙形成自流型密封材料层,达到密封防水的效果。
A kind of water-proof raft structure of buried pipe for heat exchange of ground source heat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防水结构
,具体涉及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
技术介绍
地源热泵是浅层地热开发利用的主要技术之一,低品位的浅层地热能经采集并通过热泵技术提升后可用于建筑采暖。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为:在冬季采集地下土壤中的热量作为供暖的热源,通过热泵把温度较低的热量转移到温度较高的室内用户,在夏季提取温度较高的室内热量转移到温度较低的地下土壤中。地源热泵系统主要由地热能采集系统、热泵机组和建筑物内系统组成。浅层岩土体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采用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其中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又可根据换热器埋管方式主要分为水平埋管式、竖直埋管式和桩基埋管式。水平埋管方式虽然造价低,但由于埋管区域地温容易受室外气温变化的影响,而且占地面积大,因此不太适用于城市地区。竖直埋管方式在造价和施工方面更具优势,埋管区域地温比较稳定,因而应用较为广泛。但城市建筑群可供埋设竖直埋管的空间有限,建筑物之间的绿地面积往往无法满足需求,大量工程需要将埋管设置在建筑物或车库正下方。埋管需要穿过建筑基础和筏板进入室内,建筑物底层或车库如果出现积水,积水将会渗透到建筑物底层或车库正下方,积水如果渗入筏板与地埋管外壁接触,水通过地埋管外壁会进入室内热泵机房,造成内热泵机房渗水影响正常工作,因此对筏板穿孔处的防水要求很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以解决水通过地埋管外壁会进入室内热泵机房,造成内热泵机房渗水影响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包括筏板主体,所述筏板主体内部设置有钢套管,所述钢套管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地埋管通孔,所述地埋管通孔内插入有地埋管,所述地埋管与所述钢套管之间间隙处设置有自流型密封材料层,所述钢套管中部外壁设置有防水卷材层,所述钢套管、所述钢套管两端焊接有止水钢环,所述止水钢环以及所述防水卷材层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层,防水卷材层与钢套管接触处设置遇水膨胀密封条。优选的,所述钢套管外壁均匀设置有凸块。优选的,所述地埋管通孔内壁轮廓与所述地埋管外壁轮廓匹配。优选的,所述地埋管通孔至少为5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包括:筏板主体,所述筏板主体内部设置有钢套管,所述钢套管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地埋管通孔,所述地埋管通孔内插入有地埋管,所述地埋管与所述钢套管之间间隙处设置有自流型密封材料层,钢套管内壁与地埋管及地埋管之间设置有自流型密封材料层,自流型密封材料层对间隙起到填充作用。自流型密封材料层用来填充构形间隙、自流型密封材料层与其他结构之间通过胶粘剂粘接,能够引随密封面形状而变形、有一定粘结性的密封防水材料。在孔隙直接灌注后能够靠自身重力流淌,填满不规则间隙形成自流型密封材料层,达到密封防水的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的外部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的内部剖面示意图;图示说明:1、地埋管,2、钢套管,3、遇水膨胀止水层,4、止水钢环,5、筏板,6、混凝土垫层,7、防水卷材层,8、自流型密封材料层,9、遇水膨胀密封条,10、地埋管通孔。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方式。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使得本申请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起见,扩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并且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器件,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描述。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包括筏板主体5,所述筏板主体5内部设置有钢套管2,所述钢套管2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地埋管通孔10,所述地埋管通孔10内插入有地埋管1,所述地埋管1与所述钢套管2之间间隙处设置有自流型密封材料层8,所述钢套管2中部外壁设置有防水卷材层7,所述钢套管2、所述钢套管2两端焊接有止水钢环4,所述止水钢环4以及所述防水卷材层7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层3,防水卷材层7与钢套管2接触处设置遇水膨胀密封条9。具体的,所述钢套管2外壁均匀设置有凸块,凸块用于增加钢套管2外壁与筏板主体5接触面积防止滑动。具体的,所述地埋管通孔10内壁轮廓与所述地埋管1外壁轮廓匹配。具体的,所述地埋管通孔10至少为5个。工作原理:本申请包括地埋管1、钢套管2、遇水膨胀止水层3、止水钢环4、筏板5、混凝土垫层6、防水卷材层7、自流型密封材料层8。止水钢环4设置固定在钢套管2外壁,为圆环形状,止水钢环4的内壁与钢套管2外壁之间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钢套管2外焊接有止水钢环4,止水钢环4空间位置分别位于筏板5和混凝土垫层6的中部。止水钢环4的原理为:混凝土和钢套管2接触位置属于防水混凝土防水的薄弱环节,增加止水钢环4后,水沿着混凝土与钢套管2接缝位置的缝隙渗透时碰见止水钢环4后无法继续渗透,止水钢环4起到切断水渗透路径的作用。地下水沿着止水钢环4与混凝土之间的缝隙渗透,止水钢环4有一定的宽度,也延长了水的渗透路径,同样可以起到防水作用。它和剪力墙施工缝埋的钢板止水带一样的作用,原理就是加数倍的延长水渗浸的路径,大大增加了渗浸阻力来达到抗渗目的,还能够增强钢套管2与筏板5之间连接的牢固性,避免套管的松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筏板主体(5),所述筏板主体(5)内部设置有钢套管(2),所述钢套管(2)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地埋管通孔(10),所述地埋管通孔(10)内插入有地埋管(1),所述地埋管(1)与所述钢套管(2)之间间隙处设置有自流型密封材料层(8),所述钢套管(2)中部外壁设置有防水卷材层(7),所述钢套管(2)、所述钢套管(2)两端焊接有止水钢环(4),所述止水钢环(4)以及所述防水卷材层(7)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层(3),防水卷材层(7)与钢套管(2)接触处设置遇水膨胀密封条(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源热泵换热地埋管防水筏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筏板主体(5),所述筏板主体(5)内部设置有钢套管(2),所述钢套管(2)内部由左至右依次设置有地埋管通孔(10),所述地埋管通孔(10)内插入有地埋管(1),所述地埋管(1)与所述钢套管(2)之间间隙处设置有自流型密封材料层(8),所述钢套管(2)中部外壁设置有防水卷材层(7),所述钢套管(2)、所述钢套管(2)两端焊接有止水钢环(4),所述止水钢环(4)以及所述防水卷材层(7)之间的间隙处设置有遇水膨胀止水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强,陶鹏飞,王侃,朱昱谌,刘博洋,张英琛,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中煤新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