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兆弟专利>正文

电梯井单元及混凝土预制电梯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2233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20: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井单元及混凝土预制电梯井,解决混凝土电梯井现场现浇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大的问题。电梯井单元包括本体、受力筋、连廊、安装架、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所述连廊与住宅楼墙体通过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连廊横向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上设有竖井和与所述竖井连通的电梯口,所述受力筋竖向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上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筋上端,所述下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筋下端。

Elevator shaft unit and concrete prefabricated elevator shaf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单元及混凝土预制电梯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
,涉及电梯井单元及混凝土预制电梯井。
技术介绍
现有的电梯井包括钢结构电梯井和混凝土电梯井,其中,钢结构电梯井受限于原材料成本高的缺点,不利于大范围推广使用,因此,部分小区或部分具有特殊要求的建筑会采用混凝土电梯井。然而,现浇的混凝土电梯井具有现场施工周期长、施工现场环境污染大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井单元及混凝土预制电梯井,以缩短混凝土预制电梯井的现场现浇施工周期、消除混凝土预制电梯井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单元,包括本体、受力筋、连廊、安装架、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所述连廊与住宅楼墙体通过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连廊横向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包括剪力墙,所述剪力墙的厚度尺寸≥200mm,所述本体上设有竖井和与所述竖井连通的电梯口,所述受力筋竖向埋设于所述本体,所述上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筋上端,所述下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筋下端。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连廊锚固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连廊通过第一膨胀锚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膨胀锚栓贯穿所述第一条形孔并可沿所述第一条形孔上下运动;或,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膨胀锚栓贯穿所述第一通孔。进一步的,所述电梯井单元还包括第二膨胀锚栓,所述第二膨胀锚栓用于连接所述安装架与住宅楼墙体。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上还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膨胀锚栓贯穿所述第二通孔;或,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二条形孔,所述第二膨胀锚栓贯穿所述第二条形孔并可沿所述第二条形孔上下运动。进一步的,所述连廊上设有内容空间,所述安装架设置在所述内容空间内。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二安装板和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安装板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的第三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设置在所述连廊上,所述第二安装板设置在住宅楼墙体上。进一步的,所述本体上还设有与所述竖井连通的减重槽。混凝土预制电梯井,包括基座、顶盖和至少两个电梯井单元,所述顶盖设置在最上方电梯井单元的上方,所述基座设置在最下方电梯井单元的下方,所述电梯井单元为上述任一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电梯井单元,电梯井单元的下连接组件可与其下方电梯井单元的上连接组件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混凝土预制电梯井包括至少两个电梯井单元,电梯井单元在生产车间浇筑完成后运送至施工现场,每个电梯井单元包括本体和受力筋,电梯井单元的下连接组件可与其下方电梯井单元的上连接组件连接。如此设计,电梯井单元无需现场浇筑,以实现缩短混凝土预制电梯井的施工周期、避免混凝土预制电梯井施工现场出现环境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梯井单元的立体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梯井单元的俯视图;图3为图2中A-A处的剖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本体和连廊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安装架的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电梯井单元的仰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混凝土预制电梯井和住宅楼的立体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的第一装配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的第二装配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的第三装配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参见图2、图3和图7,电梯井单元100包括本体1、受力筋3、连廊2、安装架4、上连接组件5和下连接组件6,连廊2与住宅楼墙体400通过安装架4连接,连廊3横向设置在本体1上,所述本体的高度>所述本体的宽度,本体1上设有竖井11和与竖井11连通的电梯口111,受力筋3竖向埋设于本体1,上连接组件5设置在受力筋3上端,下连接组件6设置在受力筋3下端。受力筋3用于设置上连接组件5的部分为受力筋3的接头,受力筋3用于设置下连接组件6的部分也为受力筋3的接头,本专利技术中,受力筋3的接头采用I级接头,I级接头应满足接头抗拉强度等于被连接受力筋实际抗拉强度或不小于1.10倍受力筋抗拉强度标准值,残余变形小并具有高延性及反复拉压性能。本专利技术中,所述受力筋3包括PC钢棒、螺纹钢棒、碳纤维棒等。本专利技术介绍三种上连接组件5和三种下连接组件6的结构。第一种上连接组件5和第一种下连接组件6的结构:如图8所示,下连接组件6包括插接杆61和锁紧件62,插接杆61一端与受力筋3旋接,锁紧件62外套在插接杆61上且两者形成螺纹配合;上连接组件5包括旋接头51、螺旋弹簧52、弹性卡环53(旋接头51贯穿弹性卡环53后,弹性卡环53分裂成数个弧形片)和限位筒54,旋接头51呈圆管状,旋接头51一端与受力筋3旋接,限位筒54与旋接头51另一端旋接,螺旋弹簧52和弹性卡环53设置在旋接头51内,螺旋弹簧52推动弹性卡环53抵接限位筒54。在插接杆61另一端依次贯穿限位筒54和弹性卡环53后,弹性卡环53可阻止插接杆61退出限位筒54,以实现上连接组件5与下连接组件6连为一体。当插接杆61另一端依次贯穿限位筒54和弹性卡环53时,将固化剂(所述固化剂可以为环氧树脂、高强混凝土或者二者的混合物)注入旋接头51内,以实现进一步提高上连接组件5与下连接组件6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当插接杆61另一端依次贯穿限位筒54和弹性卡环53时,旋转锁紧件62,以实现锁紧件62抵接限位筒54。如此设计,锁紧件62将阻止限位筒54退出旋接头51。第二种上连接组件5和第二种下连接组件6的结构:如图9所示,下连接组件6包括插接杆61和锁紧件62,插接杆61一端与受力筋3旋接,锁紧件62外套在插接杆61上且两者形成螺纹配合;上连接组件5包括旋接头51和卡簧52,旋接头51呈圆管状,旋接头51一端与受力筋3旋接,卡簧52呈C型,卡簧52设置在旋接头51内。在插接杆61另一端贯穿卡簧52后,卡簧52可阻止插接杆61退出旋接头51,以实现上连接组件5与下连接组件6连为一体。当插接杆61另一端贯穿卡簧52时,将固化剂(所述固化剂可以为环氧树脂、高强混凝土或者二者的混合物)注入旋接头51内,以实现进一步提高上连接组件5与下连接组件6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外,当插接杆61另一端贯穿卡簧52时,锁紧件62抵接旋接头51。如此设计,锁紧件8将阻止插接杆61向下运动。第三种上连接组件5和第三种下连接组件6的结构:如图10所示,下连接组件6包括插接杆61和锁紧件62,插接杆61一端与受力筋3旋接,锁紧件62外套在插接杆61上且两者形成螺纹配合;上连接组件5包括旋接头51和弹性筒夹52,旋接头51呈圆管状,旋接头51一端与受力筋3旋接,弹性筒夹52与旋接头51另一端旋接。在插接杆61另一端贯穿弹性筒夹52后,弹性筒夹52可阻止插接杆61退出旋接头51,以实现上连接组件5与下连接组件6连为一体。当插接杆61另一端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电梯井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受力筋、连廊、安装架、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所述连廊与住宅楼墙体通过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连廊横向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上设有竖井和与所述竖井连通的电梯口,所述受力筋竖向埋设于所述本体,所述上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筋上端,所述下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筋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梯井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受力筋、连廊、安装架、上连接组件和下连接组件,所述连廊与住宅楼墙体通过所述安装架连接,所述连廊横向设置在所述本体上,所述本体上设有竖井和与所述竖井连通的电梯口,所述受力筋竖向埋设于所述本体,所述上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筋上端,所述下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受力筋下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梯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连廊锚固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电梯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连廊通过第一膨胀锚栓固定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电梯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一膨胀锚栓贯穿所述第一条形孔并可沿所述第一条形孔上下运动;或,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竖向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膨胀锚栓贯穿所述第一通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电梯井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井单元还包括第二膨胀锚栓,所述第二膨胀锚栓用于连接所述安装架与住宅楼墙体。


6.如权利要求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兆弟
申请(专利权)人:周兆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