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1816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8:19
本申请涉及一种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包括加料腔、注射腔、推送组件和容纳在所述加料腔内的注射物,在所述注射系统的远端设置有注射针,所述注射针为中空结构,在所述注射系统内设置有逆止机构和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使得所述加料腔与所述注射腔和所述注射针的内腔流体连通,当所述加料腔内的注射物通过连通口输入到所述注射腔时,所述推送组件向近端方向移动,以便于所述注射腔内保持负压状态。本申请易于添加和注射较为粘稠状的注射物,适用于微创外科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注射物的利用度高且注射量控制精准,便于在体内的任何位置即时地加料,满足仅使用一套注射系统便可进行体内多次加料及注射的要求。

A remote feeding inje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
本申请涉及医用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注射器的起源追溯于15世纪,发展至今,常用规格多从1毫升至100毫升,材质也基本固定为硬质塑料或者玻璃材质,注射器结构并未有较大的改变。传统注射器的设计,目的是用于流动性较好的液体以及在体表上进行体外注射。但随着近年来微创外科手术和微创介入等新术式的出现,医务人员提出了在上述术式中使用注射器向人体内注射药物或者治疗物等注射物的需求,例如,在组织修复术或组织填充术中注射黏度较高的填充物,在微创手术中通过血管系统向心脏部位注射药物或者填充物等应用,而针对上述新需求,目前医务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仍旧采用传统注射器,会产生如下问题:1.传统注射器加料(亦即:添加注射物)时,通常采用从注射器远端(亦即注射针头)回抽吸入的加料方式,但是当注射物较为粘稠时,由于其流动性较差,且注射针头孔径较小,因此对注射器的注射管与活塞配合后,活塞圆周边缘的气密性要求异常高,而医务人员要求活塞在注射管中能够自由顺畅地滑动以便于轻松且快捷地实现加料和后续注射操作,这一对矛盾性的要求几乎很难通过注射管与活塞选用的医用材料和二者的尺寸配合设计得以满足,故而传统注射器仅适用于添加流动性良好的非粘稠的注射物。如果使用传统的注射器并强行采用现行的加料方式添加较为粘稠的注射物会导致外界环境中的有菌气体从注射器尾部经活塞圆周边缘进入到注射腔内部,这不仅导致注射物接触并混入外界有菌气体而受到污染,致使手术安全性大打折扣或丧失,还因混入的空气体积无法准确测量,使注射物的吸入量无法精确定量,当在施行对注射剂量精度要求较高的治疗时,无法达到精准治疗的目的,影响治疗效果。医务人员为解决这个问题,在现有注射器条件下,可能采用拉出活塞杆,从注射器尾部加料的方法,这种方法虽实现了加料,但同时会造成如下问题:a)因为活塞以及注射物不得不暴露在外界有菌环境中而受到污染,导致手术安全性大打折扣或丧失;b)加料完成后活塞将再次插入注射器内并配合,通常会发现外界空气混入到注射物中或注射器内,而由于注射物较为粘稠,流动性差,使得混入的空气无法从注射针孔排除,如果采用此方法进行注射物注射便会造成术中空气栓塞等安全性问题,当然也会因混入空气造成注射物整体性能,例如注射物的力学强度降低等手术有效性问题,以及注射物最终达到性能稳定的时间大大延长等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总之,传统注射器不适用于添加和注射流动性差的粘稠的注射物。2.在微创外科手术或微创介入手术中,为了将注射物等治疗物输送到体内目标组织或器官,需要利用人体及动物体内的通道,包括但不仅限于体内心血管系统、开口位于体表的各种自然腔道、各种人造通道。这些通道,尤其是体内心血管系统、自然腔道具有迂曲、细长等特点,而传统注射器质地硬、粗短(市售可获取的注射器最小规格约为0.3mL,其注射管的外径达到5.1mm,长度仅为60mm),如若将传统注射器直接通过这些通道进行微创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手术则会致使:a)传统注射器的外部注射管和内部的活塞以及活塞推杆不能顺着迂曲的通道进行适应性弯曲,进而无法通过这些通道到达目标组织或器官;特别地,当利用微创介入手术常用的体内心血管系统这类通道时,传统注射器(包括注射针)不能从体表经皮穿刺进入颈动脉、桡动脉、股动脉等经迂曲的各血管脉路,到达位于体内深处的器官,如心脏。因此传统注射器无法经体内自身血管系统对心脏进行(经皮)微创介入注射治疗,这自然包括经心血管系统通道抵达左心室腔进行心肌微创注射术;b)上述提及的各类通道均细小,当目标组织或器官为埋藏于体内的心脏时,医务人员很难观察到其表面的具体形态,这势必不能实现注射位置精度的控制;特别地,当利用人造通道,例如经胸部小切口并建立腔镜通道以到达目标组织,更为具体地,如利用腔镜途径抵达心脏外表面进行心肌微创注射术时,也会因切口尺寸小,通道狭小等因素致使操作空间十分有限,医务人员很难肉眼观察到注射器的远端。简言之,传统注射器不能应用于微创外科手术或者微创介入手术向人体内深处病灶部位打注射物。3.传统注射器的活塞头端通常被设计成平滑的锥面或弧形面,在注射器推送注射物时,始终会有注射物残留在整个注射针孔内,造成注射物无法完全从注射器中推送出。当注射流动性较好的液体时这个问题尚可忽视,但是当注射黏度较高的注射物时,注射物堵塞针孔等问题极可能会随之出现,这种情况一旦发生,轻则导致注射器或者注射针无法再次使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重则使得在传统注射器的注射针刺入到目标组织后,因目标注射位置的组织较为致密,注射过程中推送活塞时的手感阻力大,不仅导致注射操作难度高,还易导致注射速度不均一,进而无法精准控制注射物的注射量,最终导致在体内注射时要么术中注射过量致使注射物泄露等致命风险,要么术中注射量不足无法实现有效的注射导致手术失败。4.更为重要的是,或许设计人员基于传统注射器的结构设计原理(包括注射针、注射管以及注射管内的活塞和活塞推杆),能临时性拼凑出一种注射管的外径在2mm以内,且长度比传统注射器更长,例如长达1m的加长型注射器以指望能够用于微创外科手术和微创介入术,但这种加长型注射器一次性能装载的注射物的量(亦即装载容积)仅约3mL,特别地,当进行心肌微创注射术时,该手术要求总的注射量高至10mL甚至更多,这意味着该手术需要利用此注射器进行第二次或更多次地添加注射物及注射操作,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和传统注射器的设计不足,术者不得不将此注射器完全撤出到体外,才能进行重复的添加注射物,接着将此注射器第二次或更多次地沿手术入路导入到理想的目标注射区域及进行后续的多个点注射操作,或者直接更换另一套注射系统。这种每一次向此注射器的注射腔添加注射物均要在体外才能进行,而接着将该注射器沿手术入路导入到理想的目标注射区域的重复性操作不仅使得整个手术步骤十分繁琐,还造成手术时间大大延长,显著增加手术风险,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亟需设计一款适用于微创外科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经体内的通道,特别是经腔镜通道途径或体内心血管系统通道途径进行心肌微创注射手术等使用的注射系统,且还可在体内即时且重复性地添加注射物及进行注射的注射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用于解决传统注射器无法适用于微创外科手术和微创介入手术向人体内深处病灶部位注射药物或填充物等注射物的弊端,该系统易于添加和注射较为粘稠状的注射物,注射物的利用度高且注射量控制精准,便于在体内的任何位置即时地加料,满足只使用一套注射系统便可进行体内多次加料及注射的要求。本申请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包括加料腔、注射腔、推送组件和容纳在所述加料腔内的注射物,在所述注射系统的远端设置有注射针,所述注射针为中空结构,在所述注射系统内设置有逆止机构和连通口,所述连通口使得所述加料腔与所述注射腔和所述注射针的内腔流体连通,当所述加料腔内的所述注射物通过所述连通口输入到所述注射腔时,所述推送组件能够向近端方向移动,以便于所述注射腔内保持负压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腔(13)、注射腔(12)、推送组件(2)和容纳在所述加料腔(13)内的注射物(3),在所述注射系统的远端设置有注射针(11),所述注射针(11)为中空结构,在所述注射系统内设置有逆止机构(17)和连通口(14),所述连通口(14)使得所述加料腔(13)与所述注射腔(12)和所述注射针(11)的内腔流体连通,当所述加料腔(13)内的所述注射物(3)通过所述连通口(14)输入到所述注射腔(12)时,所述推送组件(2)能够向近端方向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料腔(13)、注射腔(12)、推送组件(2)和容纳在所述加料腔(13)内的注射物(3),在所述注射系统的远端设置有注射针(11),所述注射针(11)为中空结构,在所述注射系统内设置有逆止机构(17)和连通口(14),所述连通口(14)使得所述加料腔(13)与所述注射腔(12)和所述注射针(11)的内腔流体连通,当所述加料腔(13)内的所述注射物(3)通过所述连通口(14)输入到所述注射腔(12)时,所述推送组件(2)能够向近端方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送组件(2)包括动力源(25)和传动介质(24),所述动力源(25)被设置在所述注射腔(12)的近端外,所述传动介质(2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注射腔(12)中,所述传动介质(24)能够沿所述注射腔(12)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介质(24)包括活塞杆(22)和设置在所述活塞杆(22)远端的活塞(21),所述活塞杆(22)能够在轴向上传递力,所述动力源(24)驱动所述活塞(21)在所述注射腔(12)中进行轴向移动,所述活塞(21)与所述注射腔(12)实现滑动密封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远端加料的注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机构(17)被设置在所述加料腔(13)的近端区域,所述逆止机构(17)为手动开关式阀门结构或所述逆止机构(17)为自动开关式阀门结构,当向所述加料腔(13)内添加所述注射物(3)时,所述逆止机构(17)为打开状态,此时所述加料腔(13)与所述注射腔(12)以及所述注射针(11)流体连通;当所述注射系统处于注射的工作状态时,所述逆止机构(17)为关闭状态,此时所述加料腔(13)内的所述注射物(3)不能流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胡晓明李佳楠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迪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