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滑槽式经皮组织穿刺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771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31 18: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及其构建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提供待穿刺部位的三维模型;基于穿刺点O获取穿刺点A;基于穿刺点O和穿刺点C获取穿刺点B;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导板本体;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滑动槽;基于穿刺点A构建第一穿刺导向件;基于穿刺点B构建第二穿刺导向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经皮组织穿刺导板可以指导深在部位的穿刺手术,兼顾了手术入路,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污染,减少术中透视,降低穿刺失败率,辅助术中肿瘤病变精确定位,为穿刺提供便利、缩短穿刺时间,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A 3D printing slide type percutaneous tissue puncture gu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滑槽式经皮组织穿刺导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临床上,骨盆肿瘤穿刺活检手术是明确诊断、制定手术计划的重要环节,对于指导后续治疗意义重大。对于骨盆处体积较大,位置浅表的肿瘤,穿刺活检比较简单。但是,骨盆区域肿瘤大多数位置深在,解剖部位复杂(如,髋臼、髂骨深部),毗邻周围重要的血管及神经,经皮精准穿刺活检并不容易,常常需要精准的术前规划和操作。对于此类活检手术,目前通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方法辅助完成。X线透视下的穿刺活检因难以提供病变三维空间信息,对于骨盆部位的肿瘤无法准确定位。CT引导下的穿刺活检手术多用于病变较深、范围较小的病损,或靠近血管神经束的病损。其缺点包括仅能在限定扫描截面引导穿刺,限制了活检路径;辐射剂量较大;受CT检查线圈限制,体态较胖的患者、骨盆等区域穿刺时操作不灵活。MRI具有软组织对比高、可多平面成像、定位准确、无辐射等优点,但由于缺乏引导骨活检需要相应特定的配套器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其他一些影像技术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影像设备要求高,难以获得临床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及其构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专利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提供待穿刺部位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包括穿刺点O以及目标穿刺点C,所述穿刺点O位于皮质骨表面,所述穿刺点C位于穿刺目标区域;基于穿刺点O获取穿刺点A,所述穿刺点A位于髂嵴外缘、且位于髂前上棘后方2~3cm;基于穿刺点O和穿刺点C获取穿刺点B,所述穿刺点B为穿刺点O和穿刺点C的连线与体表的交点;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覆盖于皮肤表面,所述导板本体包括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所述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的位置分别与穿刺点A和穿刺点B的位置相配合;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位于导板本体上、且连接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基于穿刺点A构建第一穿刺导向件,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的延伸方向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O的连线一致,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朝向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开口;基于穿刺点B构建第二穿刺导向件,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的延伸方向于穿刺点C和穿刺点O的连线一致,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朝向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开口。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织选自骨盆组织。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织选自病变组织,优选为肿瘤组织。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穿刺点O位于髋臼处皮质骨表面。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导板本体的具体方法为:基于包括穿刺点A和穿刺点B的皮肤表面构建导板本体基准面,基于导板本体基准面构建导板本体。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板本体延伸至体表的骨标志点,优选的,所述骨性标志点选自髂前上棘、股骨大粗隆、腹股沟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板本体的厚度为2mm~3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基于骨性标志点构建骨性标志点贴合部,优选的,所述骨性标志点贴合部选自髂前上棘贴合部、股骨大粗隆贴合部、腹股沟贴合部。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穿刺孔的孔径为3~5mm,所述第二穿刺孔的孔径为3~5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的长度为10~20mm,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的长度为10~20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和第二穿刺导向件之间的夹角为15~45°。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槽的大小与第一穿刺孔和/或第二穿刺孔相配合。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槽直线延伸。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的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获得的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制备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由所述的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获得、或由所述的经皮组织穿刺导板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或所述的经皮组织穿刺导板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设备执行所述的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的步骤、或所述的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三维模型提供模块,用于提供待穿刺部位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包括穿刺点O以及目标穿刺点C,所述穿刺点O位于骨盆髋臼皮质骨表面,所述穿刺点C位于穿刺目标区域;穿刺点A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穿刺点O获取穿刺点A,所述穿刺点A位于髂嵴外缘、且位于髂前上棘后方2~3cm;穿刺点B获取模块,用于基于穿刺点O和穿刺点C获取穿刺点B,所述穿刺点B为穿刺点O和穿刺点C的连线与体表的交点;导板本体构建模块,用于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覆盖于皮肤表面,所述导板本体包括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所述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的位置分别与穿刺点A和穿刺点B的位置相配合;滑动槽构建模块,用于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在导板本体上构建滑动槽,所述滑动槽连接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第一穿刺导向件构建模块,用于基于穿刺点A构建第一穿刺导向件,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的延伸方向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O的连线一致;第二穿刺导向件构建模块,用于基于穿刺点B构建第二穿刺导向件,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的延伸方向于穿刺点C和穿刺点O的连线一致。可选的,还包括:骨性标志点贴合部构建模块,用于基于骨性标志点构建骨性标志点贴合部,优选的,所述骨性标志点贴合部选自髂前上棘贴合部、股骨大粗隆贴合部、腹股沟贴合部。本专利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包括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还包括第一穿刺孔、第二穿刺孔、滑动槽和骨性标志点贴合部,所述滑动槽位于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之间,所述导板本体上还设有第一穿刺导向件和第二穿刺导向件,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的位置与第一穿刺孔相配合、且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朝向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的位置与第二穿刺孔相配合、且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朝向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开口。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组织选自骨盆病变组织。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板本体包括多个骨性标志点贴合部,所述骨性标志点贴合部包括髂前上棘贴合部、股骨大粗隆贴合部和腹股沟贴合部。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板本体的厚度为2mm~3mm。在本专利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穿刺孔的孔径为3~5mm,所述第二穿刺孔的孔径为3~5mm。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n提供待穿刺部位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包括穿刺点O以及目标穿刺点C,所述穿刺点O位于皮质骨表面,所述穿刺点C位于穿刺目标区域;/n基于穿刺点O获取穿刺点A,所述穿刺点A位于髂嵴外缘、且位于髂前上棘后方2~3cm;/n基于穿刺点O和穿刺点C获取穿刺点B,所述穿刺点B为穿刺点O和穿刺点C的连线与体表的交点;/n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覆盖于皮肤表面,所述导板本体包括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所述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的位置分别与穿刺点A和穿刺点B的位置相配合;/n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位于导板本体上、且连接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n基于穿刺点A构建第一穿刺导向件,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的延伸方向与穿刺点A和穿刺点O的连线一致,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朝向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开口;/n基于穿刺点B构建第二穿刺导向件,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的延伸方向与穿刺点C和穿刺点O的连线一致,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朝向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组织穿刺导板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
提供待穿刺部位的三维模型,所述三维模型包括穿刺点O以及目标穿刺点C,所述穿刺点O位于皮质骨表面,所述穿刺点C位于穿刺目标区域;
基于穿刺点O获取穿刺点A,所述穿刺点A位于髂嵴外缘、且位于髂前上棘后方2~3cm;
基于穿刺点O和穿刺点C获取穿刺点B,所述穿刺点B为穿刺点O和穿刺点C的连线与体表的交点;
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导板本体,所述导板本体覆盖于皮肤表面,所述导板本体包括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所述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的位置分别与穿刺点A和穿刺点B的位置相配合;
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位于导板本体上、且连接第一穿刺孔和第二穿刺孔;
基于穿刺点A构建第一穿刺导向件,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的延伸方向与穿刺点A和穿刺点O的连线一致,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朝向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开口;
基于穿刺点B构建第二穿刺导向件,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的延伸方向与穿刺点C和穿刺点O的连线一致,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朝向滑动槽的一侧设有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选自骨盆组织;
和/或,所述组织选自病变组织,优选为肿瘤组织;
和/或,所述穿刺点O位于髋臼处皮质骨表面;
和/或,基于穿刺点A和穿刺点B构建导板本体的具体方法为:基于包括穿刺点A和穿刺点B的皮肤表面构建导板本体基准面,基于导板本体基准面构建导板本体;
和/或,所述导板本体延伸至体表的骨标志点,优选的,所述骨性标志点选自髂前上棘、股骨大粗隆、腹股沟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组合;
和/或,所述导板本体的厚度为2mm~3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于骨性标志点构建骨性标志点贴合部,优选的,所述骨性标志点贴合部选自髂前上棘贴合部、股骨大粗隆贴合部、腹股沟贴合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刺孔的孔径为3~5mm,所述第二穿刺孔的孔径为3~5mm;
和/或,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的长度为10~20mm,所述第二穿刺导向件的长度为10~20mm;
和/或,所述第一穿刺导向件和第二穿刺导向件之间的夹角为15~45°。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槽的大小与第一穿刺孔和/或第二穿刺孔相配合;
和/或,所述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文郝永强戴尅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