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间集渣排尽余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4175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间集渣排尽余水结构,包括洗涤水槽、平面过滤器、水杯、集渣杯,所述集渣杯位于洗涤水槽内腔底面中央并与水杯连接,所述水杯底部设有排水泵固定座,所述排水泵固定座两侧分别设有与出水管连接的大孔、与余水管连接的小孔,所述余水管上设有电磁阀门;在洗碗机洗涤最后阶段,打开电磁阀门,由于电磁阀门处于整个洗碗机的最低处,水会依靠重力自动排出洗碗机,从而达到排尽余水的作用。

A structure of middle slag collection and drainage of residual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间集渣排尽余水结构
本技术涉及洗碗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中间集渣排尽余水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集渣杯因安装位置不在洗涤水槽的中心位置,回流的水因不能同时进入集渣杯中,造成排水泵起动后,水排尽,而食物残渣还在水槽内的情况发生,使洗碗机的使用体验变差;现有洗碗机排水方式分为呼吸器排水和直通阀门排水两种方式,其中呼吸器排水因有反倒流结构导致水无法排尽,易造成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中间集渣排尽余水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间集渣排尽余水结构,包括洗涤水槽、平面过滤器、水杯、集渣杯,所述集渣杯位于洗涤水槽内腔底面中央并与水杯连接,所述水杯底部设有排水泵固定座,所述排水泵固定座两侧分别设有与出水管连接的大孔、与余水管连接的小孔,所述余水管上设有电磁阀门。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底壳上设有用于余水管穿出的通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洗碗机洗涤最后阶段,打开电磁阀门,由于电磁阀门处于整个洗碗机的最低处,水会依靠重力自动排出洗碗机,从而达到排尽余水的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组装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水杯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一种中间集渣排尽余水结构,包括洗涤水槽1、平面过滤器2、水杯3、集渣杯4,集渣杯4位于洗涤水槽1内腔底面中央并与水杯3连接,把集渣杯4设计在洗涤水槽1的中心位置,有利于把从碗碟上冲下的食物残渣同时汇集到集渣杯4中,克服了偏心集渣杯4因水在把食物残渣推向集渣杯4的过程中,因距离不同,水从平面过滤器2中提前流失而造成的推动力不足,食物残渣不能很好集中的问题;水杯3底部设有排水泵固定座5,排水泵固定座5两侧分别设有与出水管6连接的大孔51、与余水管7连接的小孔52,余水管7上设有电磁阀门9;底壳上设有用于余水管7穿出的通孔。采用呼吸器排出洗涤污水和残渣的结构时,该种结构因有防水倒流和虹吸的倒U形结构,排水口高度高于排水泵和水杯3的相应结构的高度,造成洗涤完成以后不可能完全排尽余水,虽余水是干净的洗涤水,但如果用户不经常使用,内部的余水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通过在整机水位最低处,安装一装有电磁阀门9的余水管7,余水管7的出口直接穿过底壳;在洗涤末段,呼吸器完成排水,有部分回流的水重新回到水杯3内部和排水泵内部时,打开电磁阀门9利用重力或排水泵的排力,把内部余水全部排尽;在使用时,可排尽污水和食物残渣后,再起动阀门排尽漂洗后的余水,无存余水和食物残渣阻挡漏水风险,从而能阻止细菌滋生和异味产生,提升用户使用体验。根据上述原理,本技术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间集渣排尽余水结构,包括洗涤水槽(1)、平面过滤器(2)、水杯(3)、集渣杯(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杯(4)位于洗涤水槽(1)内腔底面中央并与水杯(3)连接,所述水杯(3)底部设有排水泵固定座(5),所述排水泵固定座(5)两侧分别设有与出水管(6)连接的大孔(51)、与余水管(7)连接的小孔(52),所述余水管(7)上设有电磁阀门(9),所述余水管(7)与排水管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间集渣排尽余水结构,包括洗涤水槽(1)、平面过滤器(2)、水杯(3)、集渣杯(4),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渣杯(4)位于洗涤水槽(1)内腔底面中央并与水杯(3)连接,所述水杯(3)底部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洪刚刘小再李英张爱萍林俊杰邱子鹏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宝嘉智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