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极板固定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静电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13309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极板固定机构以及静电净化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电极板支架以及相对设置且连接在两组电极板支架之间的支撑件;每组电极板支架包括具有间隙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第二支撑体,第二支撑体左右两端的中部与第一支撑体相连接,第一支撑体的上边部和下边部具有安装第一电极板的第一安装区,第二支撑体的中部具有安装第二电极板的第二安装区,满足小安装空间爬电距离苛刻要求。

An electrode plate fixing mechanism and its electrostatic clean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极板固定机构及应用该机构的静电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静电净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电极板固定机构,还涉及应用该机构的静电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静电式的静电净化装置现在普遍的使用于各种电器中,使用在空气净化器中可以用于除尘,使用在吸油烟机中可以用于吸附油烟,进而达到净化的效果。而静电净化装置中的不同极性的极板间的爬电问题直接影响到使用的安全性。授权公告号为CN206604646U(申请号为2017420340485.8)的中国技术专利《静电装置和油烟机》,其中公开的静电装置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安装围栏以及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彼此间隔且相互交替地平行安装在安装围栏上,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连接安装在安装围栏上,并且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支撑在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的两端之间的部分。该静电装置中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爬电距离基本上等于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的垂直距离,爬电距离过短,使得静电装置的工作安全性低。另外授权公告号为CN206617998U(申请号为201720340522.5)的中国技术专利《静电模块及油烟机》,其中公开的静电模块包括外框、多个第一电极板和多个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彼此平行且间隔地安装在外框内,外框的端面上设置有多个贯通外框的内表面和外表面的通槽,各个通槽分别位于彼此相邻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如此增加了彼此相邻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爬电距离。该静电模块中通过通槽增加了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爬电距离,但是该通槽也仅仅是在外框厚度的基础上尽量增加了爬电距离,该爬电距离虽然相对于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之间的垂直距离有一定的增加,但是增加量非常有限,并且会减弱外框的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能够在沿不同方向上大大增大电极板间爬电距离,满足小安装空间爬电距离苛刻要求的电极板固定机构。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爬电距离长,安全性高的静电净化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极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电极板支架;每组电极板支架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电极板的第一支撑体以及用于安装第二电极板的第二支撑体,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支撑体左右两端的中部与第一支撑体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的上边部和下边部具有安装第一电极板的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中部具有安装第二电极板的第二安装区。为了尽量增加最短爬电距离,所述第二支撑体每端的中部通过至多三个连接点与第一支撑体进行连接。为了避免第一支撑体与第二支撑体之间发生接触,对应于每个连接点,所述第一支撑体或者第二支撑体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的连接柱,并且所述连接柱支撑设置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之间具有间隙。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为具有开口的框体,所述第二支撑体自第一支撑体的外侧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体上,所述第二支撑体的中部向第一支撑体的开口内凸出设置而形成第二电极板的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内边缘之间具有间隙。为了方便安装,所述第一安装区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电极板的第一卡槽,所述第二安装区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电极板的第二卡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体的第一安装区内表面上凸设一组相对的第一凸筋而形成一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撑体的第二安装区的内表面上凸设一组相对的第二凸筋而形成一个第二卡槽。为了更好的固定电极板,形成第一卡槽的两根第一凸筋分别向相对方向凸设有第一顶脚,形成第二卡槽的两根第二凸筋分别向相对方向凸设有第二顶脚。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静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电极板固定机构,还包括电极板组以及电连接组件,所述电极板组包括具有不同极性的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所述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间隔且交替地排列安装在电极板支架上,所述第一电极板的侧边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体的第一安装区上,所述第二电极板的侧边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体的第二安装区上;所述第一支撑体的内侧面与第二电极板的侧边边缘分离设置,所述第二支撑体的内侧面与第一电极板的侧边边缘分离设置;所述电连接组件包括用于电连接第一电极板的第一连接件和用于电连接第二电极板的第二连接件。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安装在第一支撑体的第一安装区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对应于每个第一电极板设置有与第一电极板进行电连接的第一触脚,所述第一触脚抵在第一电极板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安装在第二支撑体的第二安装区上,所述第二连接件对应于每个第二电极板设置有与第二电极板进行电连接的第二触脚,所述第二触脚抵在第二电极板上。为了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二安装区的中部沿第二电极板的排列方向设置有条孔,所述第二连接件自所述条孔向内延伸设置并与第二电极板电连接,所述条孔内还插设有用于压紧所述第二连接件的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二固定件连接在第二支撑体上。为了保证电连接的稳定性,所述第一连接件上压紧设置有第一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连接在第一支撑体的框边上。为了避免第一电极板与第二支撑体之间的接触,同时避免第二电极板与框边之间的接触,所述第一电极板上对应于第一安装区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二电极板上对应于第二安装区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二凸出部。为了在不额外设置电极板的情况下同时实现电离和集尘功能,两组电极板支架之间相对设置有两个支撑件,各支撑件与电极板支架的两端相连接;所述第一电极板或第二电极板向下延伸设置而形成电离部,所述支撑件向下延伸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连接设置有用于连接极丝的安装框体,所述安装框体的内侧面与电离部分离设置,所述安装框体上连接有位于相邻电离部之间的极丝。为了方便设置极丝,提高极丝的安装效率,所述安装框体的上表面和/或下表面上凸设有用于绕设极丝的支撑块。为了保证电极板的稳定性,所述安装框体的下方设置有一个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电离部的第三卡槽,所述电离部的下端侧边卡设固定在所述第三卡槽内。为了避免电离部与安装框体之间的接触,进而降低极丝与电离部之间的爬电,所述电离部的下端侧边上向外延伸设置有第三凸出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中的电极板固定机构,将两种不同极性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分别安装在不同的部件上,即分别安装在第一支撑体和第二支撑体上,而第二支撑体与第一支撑体中不进行第一电极板安装的框边进行连接,如此两个电极板之间的爬电路径只能从第一电极板在第一支撑体上的连接位置沿第一支撑体的分布方向一直顺沿至第二支撑体在第一支撑体上的连接位置,进而再经过第二支撑体上至第二电极板的连接位置,该爬电路径的距离在不同方向上实现了大幅度的增加,大大增加了两个电极板之间的爬电距离,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极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电极板支架(100),每组电极板支架(100)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电极板(1)的第一支撑体(3)以及用于安装第二电极板(2)的第二支撑体(4),所述第一支撑体(3)和第二支撑体(4)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支撑体(4)左右两端的中部与第一支撑体(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3)的上边部和下边部具有安装第一电极板(1)的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二支撑体(4)的中部具有安装第二电极板(2)的第二安装区(4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极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电极板支架(100),每组电极板支架(100)包括用于安装第一电极板(1)的第一支撑体(3)以及用于安装第二电极板(2)的第二支撑体(4),所述第一支撑体(3)和第二支撑体(4)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支撑体(4)左右两端的中部与第一支撑体(3)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体(3)的上边部和下边部具有安装第一电极板(1)的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二支撑体(4)的中部具有安装第二电极板(2)的第二安装区(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体(4)每端的中部通过至多三个连接点与第一支撑体(3)进行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极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每个连接点,所述第一支撑体(3)或者第二支撑体(4)的表面上设置有用于连接第一支撑体(3)和第二支撑体(4)的连接柱(5),并且所述连接柱(5)支撑设置在第一支撑体(3)和第二支撑体(4)之间使得所述第一支撑体(3)和第二支撑体(4)之间具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3)为具有开口的框体,所述第二支撑体(4)自第一支撑体(3)的外侧连接在所述第一支撑体(3)上,所述第二支撑体(4)的中部向第一支撑体(3)的开口内凸出设置而形成第二电极板(2)的第一安装区,所述第一安装区的边缘与所述第一支撑体(3)的内边缘之间具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区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一电极板(1)的第一卡槽(31),所述第二安装区(40)上设置有用于固定第二电极板(2)的第二卡槽(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体(3)的第一安装区内表面上凸设一组相对的第一凸筋(32)而形成一个第一卡槽(31),所述第二支撑体(4)的第二安装区(40)的内表面上凸设一组相对的第二凸筋(42)而形成一个第二卡槽(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极板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形成第一卡槽(31)的两根第一凸筋(32)分别向相对方向凸设有第一顶脚(321),形成第二卡槽(41)的两根第二凸筋(42)分别向相对方向凸设有第二顶脚(421)。


8.一种静电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7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极板固定机构,还包括电极板组以及电连接组件,所述电极板组包括具有不同极性的所述第一电极板(1)和第二电极板(2);
所述第一电极板(1)和第二电极板(2)间隔且交替地排列安装在电极板支架(100)上,所述第一电极板(1)的侧边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撑体(3)的第一安装区上,所述第二电极板(2)的侧边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撑体(4)的第二安装区上;所述第一支撑体(3)的内侧面与第二电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承杰卢翼天张晓铁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