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粒体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221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由粉末燃料和颗粒燃料组成的混合燃烧的涡流燃烧室,它由燃烧室,送料装置,二次空气装置,三次空气装置和粉粒体分解室等组成,粉粒体分解室将其所产生的煤气以及解体后的颗粒燃料通过出气窗,经输气管而进入燃烧室,所说的燃烧室是一种具有灰槽的涡流燃烧室(另案申请),灰槽底部开有加孔盖的清灰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可同时燃烧粉末燃料和颗粒燃料,节约了燃料成本,并且,燃烧效率高,同时,颗粒燃料燃烧后所产生的大量熔渣不会堵塞三次空气进气孔。(*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由粉末燃料和颗粒燃料组成的混合燃料的涡流燃烧器,特别是一种粉粒体燃烧器。台湾曾经公用过一种粉料涡流燃烧器,其结构简图如附图1,其所燃烧的燃料为纯粉末燃料,并通过喷管2对燃烧室1提供,燃烧室1断面为完整的圆形,之中没有灰槽以容纳灰渣,也没有清灰孔,故灰渣极易堵塞设在燃烧室1底部的三次空气进气孔6,对于那种燃烧后,形成熔融状态玻璃体灰渣尤其多的不易燃烧彻底的颗粒燃料,很显然该现有技术是无法采纳以燃烧的,而将颗粒燃料研磨成粉末燃料,既费时又增加燃料成本。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可同时燃烧粉末燃料和颗粒燃料,且燃烧又较彻底的,同时排渣又较方便的粉粒体燃烧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的。粉粒体燃烧器,由如下部分组成:燃烧室,通过喷管对燃烧室喷射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装置;通过三次空气进气孔对燃烧室提供三次空气的三次空气装置;所说的三次空气装置由鼓风机和沿燃烧室外壁分布的三次空气管道等组成,三次空气管道一端与三次空气进气孔连通,另一端与鼓风机连通;在三次空气进气孔上方,安放有一种贯穿燃烧室炉体和三次空气管道管壁的与燃烧室连通的输气管;所说的粉粒体燃烧器还包含有一种其出气窗与输气管气密联接的、产生煤气以及解体颗粒燃料的粉粒体分解室,所说的燃烧室是一种具有灰槽的涡流燃烧室(另案申请)灰槽底部开有加孔盖的清灰孔。这样,燃烧室中的燃料实际上有两个输入途径,一是现有技术中喷射粉末燃料的喷管;另一则是供应煤气和解体后的颗粒燃料的粉粒体分解室。粉粒体燃料进入粉粒体分解室后,其中的粉末燃料被燃烧后形成煤气,一小部分煤气当即被燃烧形成炽热空气,大部分煤气未及燃烧,而颗粒燃料-->被燃烧解体化成粉末燃料,燃烧室中一部分涡流空气进入粉粒体分解室后可作为助燃物,由于粉末燃料爆炸性燃烧,形成一种推力,从而将大部分未及燃烧的煤气、一小部分煤气燃烧所形成的炽热空气以及解体后的颗粒燃料所形成的粉末燃料等从出气窗中喷出,进入燃烧室。由此可见,从燃烧层次上来讲,粉粒体分解室是粉粒体燃料的一次燃烧室,而所说的燃烧室则是二次燃烧室。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粉粒体分解室上沿其轴向均布的至少两个出气窗与至少两根输气管连通。至少两个独立的粉粒体分解室上的出气窗分别与每根输气管连通。所说的粉粒体分解室最好由外筒、螺杆、炉体、料斗以及驱动装置等部分组成;所说的螺杆由光轴和螺旋片组成,并安装在外筒内腔里;炉体坐在外筒上,其炉腔与外筒连通;外筒上靠螺杆尾部制造有一种开口朝上并与料斗气密联接的进料口;炉体一侧制造有出气窗,其对侧则制造有均加有气密联接盖的空气调节孔和点火孔;炉体端部靠螺杆头部处制造有一种加盖的灰烬出口。所说的粉粒体分解室上的至少二个空气调节孔沿炉体轴向均布。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可同时燃烧粉末燃料和颗粒燃料,从而扩展了燃烧器对燃料的适应范围,节约了燃料成本,并且,燃烧效率高,燃料燃烧较彻底;由于颗粒燃料燃烧所形成的大量熔渣可随时从灰槽上的清灰孔中排出,故排渣方便,不会产生堵塞三次空气进气孔之现象,从而保证了粉粒体燃烧器的正常、安全运作。附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粉料涡流燃烧器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现有技术中粉料涡流燃烧器断面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粉粒体燃烧器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粉粒体燃烧器断面示意图。附图5是粉粒体分解室结构简图。下面我们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尽的描述。实施例:-->参照附图3,粉粒体燃烧器由燃烧室1,喷管2,送料装置3,涡流空气筒4,二次空气装置5,三次空气装置,粉粒体分解室12以及螺旋运输机24等组成,燃烧室1同侧分布有分别沿燃烧室1轴向均布的5根输气管9,5个三次空气进气孔6和5个清灰孔15,喷管2一端与送料装置3联接,另一端与燃烧室1连通,二次空气装置5与涡流空气筒4联接,涡流空气筒4固接在燃烧室1底部外壁上;三次空气装置由鼓风机7和一种其宽度与燃烧室1轴向长度基本相等的三次空气管道8等组成;粉粒体分解室12上制造有出气窗10。参照附图4,燃烧室1断面呈一种由3/4圆周和分别与其相切接触的横向倾角侧边,以及竖向倾角侧边包容成雨滴形,所说的横向倾角侧边和竖向倾角侧边在燃烧室1侧底部相交,所成夹角即为灰槽13,竖向倾角侧边一侧从上至下分布有均贯穿燃烧室1内、外壁的输气管9,三次空气进气孔6和清灰孔15;清灰孔15是一种方形孔,其孔底平面与延长后的横向倾角侧边重合,清灰孔15外孔口与一种导引套11固接后,再与孔盖14铰接,铰接时应注意联接的气密性。三次空气进气孔6一端与三次空气管道8连通,粉粒体分解室12上的出气窗10与输气管9气密联接,所说的出气窗10通过输气管9与燃烧室1内腔连通,并且出气窗10与输气管9同轴;三次空气管道8沿燃烧室1外壁分布籍以吸收燃烧室1外壁上的热量,使三次空气转化为热风,三次空气管道8一端与鼓风机7连通。参照附图5,粉粒体分解室12由外筒16,螺杆17,炉体18,料斗19和驱动装置20等部分组成,螺杆17由光轴和螺旋片组成,安装在外筒16内腔中,其后端与驱动装置20联接,外筒16上靠螺杆17尾部处制造有开口朝上并与料斗19连通的进料口,炉体18坐在外筒16上,其内腔与外筒16内腔连通,炉体18一侧沿其轴向均布有5个出气窗10,在出气窗10对侧制造有空气调节孔21和点火孔22,所说的空气调节孔21和点火孔22均气密联接有孔盖;炉体18前端部制造有孔口加有气密盖的灰烬出口23。本实施例未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附图标号说明:1.燃烧室2.喷管3.送料装置4.涡流空气筒-->5.二次空气装置6.三次空气进气孔7.鼓风机8.三次空气管道9.输气管10.出气窗11.导引套12.粉粒体分解室13.灰槽14.孔盖15.清灰孔16.外筒17.螺杆18.炉体19.料斗20.驱动装置21.空气调节孔22.点火孔23.灰烬出口24.螺旋运输机附注:与本案相关的“具有灰槽的涡流燃烧室”已由本申请人与本案同时向中国专利局提出技术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粉粒体燃烧器,由如下部分组成,(1.1)燃烧室1,(1.2)通过喷管2对燃烧室1喷射粉末燃料和一次空气的送料装置3,(1.3)通过涡流空气,筒4对燃烧室1喷射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装置5,(1.4)通过三次空气进气孔6对燃烧室1提供三次空气的三次空气装置,所说的三次空气装置由(1.4.1)鼓风机7和(1.4.2)沿燃烧室1外壁分布的三次空气管道8等组成,三次空气管道8一端与鼓风机7连通,另一端与三次空气进气孔6连通,其特征在于,(1.5)在三次空气进气孔6上方,安放有一种贯穿燃烧室1炉体和三次空气管道8管壁的与燃烧室1连通的输气管9,(1.6)所说的粉粒体燃烧器还包含有一种其出气窗10与输气管9气密联接的产生煤气以及解体颗粒燃料的粉粒体分解室12,(1.7)所说的燃烧室1是一种具有灰槽的涡流燃烧室,灰槽13底部开有加孔盖14的清灰孔15。

【技术特征摘要】
1、粉粒体燃烧器,由如下部分组成,(1.1)燃烧室1,(1.2)通过喷管2对燃烧室1喷射粉末燃料和一次空气的送料装置3,(1.3)通过涡流空气,筒4对燃烧室1喷射二次空气的二次空气装置5,(1.4)通过三次空气进气孔6对燃烧室1提供三次空气的三次空气装置,所说的三次空气装置由(1.4.1)鼓风机7和(1.4.2)沿燃烧室1外壁分布的三次空气管道8等组成,三次空气管道8一端与鼓风机7连通,另一端与三次空气进气孔6连通,其特征在于,(1.5)在三次空气进气孔6上方,安放有一种贯穿燃烧室1炉体和三次空气管道8管壁的与燃烧室1连通的输气管9,(1.6)所说的粉粒体燃烧器还包含有一种其出气窗10与输气管9气密联接的产生煤气以及解体颗粒燃料的粉粒体分解室12,(1.7)所说的燃烧室1是一种具有灰槽的涡流燃烧室,灰槽13底部开有加孔盖14的清灰孔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粉粒体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粉粒体分解室12上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淡龙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钜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