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钢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1196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冠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属于轮胎结构技术领域。其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胎体和胎面,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第一带束层的两端沿着胎体外表面和胎侧胶层内表面延伸到胎侧位置处;所述带束层结构左右两侧设有胎肩垫胶,胎肩垫胶分别与胎面内侧表面、第二带束层内侧表面和第一带束层外侧表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带束层的延伸至胎侧,加强胎侧部位,使得胎侧部位形变减少,提高胎侧刚性,提高轮胎承载能力;胎侧形变部位在第一带束层的保护下即便还是容易接触地面硬物,也可以大大降低被刺穿的风险,提高轮胎安全性能。

Crown structure of all steel radial ti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钢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胎胎冠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属于轮胎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全钢子午线轮胎越来越广发的被运用于各个运输行业,不管是矿区、高速、或者是乡镇转运,到处可见全钢子午线轮胎的影子。随着应用的不断推广,人们渐渐的对全钢子午线轮胎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不同的需求推进着全钢子午线轮胎朝着载重更改、速度更快、行驶寿命更长、安全性能更高的方向不断发展。当然在性能提升的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及瓶颈,比如对轮胎冠部承载性能的提升、在恶劣路况下对胎侧强度的提升均未得到很大的改善,急需技术人员进行改进。现有技术中,全钢子午线轮胎以四层带束层结构较多,慢慢的发展为0°带束层加三层带束层承载型轮胎胎冠结构居多。现有技术中,全钢子午线轮胎在胎重载情况下胎侧形变较大容易在恶劣路况下损坏,影响到全钢子午线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将第一带束层两端延伸到轮胎胎侧位置,加强了胎侧部位结构强度,使得胎侧部位形变减少,提高胎侧刚性,提高轮胎承载能力。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全钢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胎体和胎面,胎体和胎面之间中心位置处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胎体外侧表面左右两部连接胎侧胶层,胎侧胶层向上延伸到胎体外侧表面,其特征是: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第二带束层、第三带束层和第四带束层,第一带束层的两端沿着胎体外表面和胎侧胶层内表面延伸到胎侧位置处;所述带束层结构左右两侧设有胎肩垫胶,胎肩垫胶分别与胎面内侧表面、第二带束层内侧表面和第一带束层外侧表面连接。进一步的,第四带束层包括至少两个0°带束层,至少两个0°带束层上下层叠连接成一体。进一步的,胎面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胎面基部胶层和胎面冠胶层,胎面基部胶层内侧面连接带束层结构,胎面基部胶层外侧面连接胎面冠胶层。进一步的,第一带束层的宽度尺寸比第二带束层的宽度尺寸大150~200mm。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通过第一带束层的延伸至胎侧,加强胎侧部位,使得胎侧部位形变减少,提高胎侧刚性,提高轮胎承载能力;胎侧形变部位在第一带束层的保护下即便还是容易接触地面硬物,也可以大大降低被刺穿的风险,提高轮胎安全性能;由于第一带束层宽度的增加,胎冠整体承载能力有效提高,特别是胎肩部位,能够辅助0°带束层提高轮胎冠部的箍紧系数,从而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内衬层、2-胎体、3-胎面冠胶层、4-胎面基部胶层、5-胎侧胶层、6-第一带束层、7-第二带束层、8-第三带束层、9-第四带束层、10-胎肩垫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本技术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1、胎体2和胎面,胎体2和胎面之间中心位置处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胎面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胎面基部胶层4和胎面冠胶层3,胎面基部胶层4内侧面连接带束层结构,胎面基部胶层4外侧面连接胎面冠胶层3。所述胎体2外侧表面左右两部连接胎侧胶层5,胎侧胶层5向上延伸到胎体2外侧表面。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6、第二带束层7、第三带束层8和第四带束层9,第一带束层6的宽度尺寸比第二带束层7的宽度尺寸大150~200mm,第一带束层6的两端沿着胎体2外表面和胎侧胶层5内表面延伸到胎侧位置处。所述第四带束层9包括至少两个0°带束层,至少两个0°带束层上下层叠连接成一体。所述带束层结构左右两侧设有胎肩垫胶10,胎肩垫胶10分别与胎面内侧表面、第二带束层7内侧表面和第一带束层6外侧表面连接。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合理,通过第一带束层的延伸至胎侧,加强胎侧部位,使得胎侧部位形变减少,提高胎侧刚性,提高轮胎承载能力;胎侧形变部位在1#带束层的保护下即便还是容易接触地面硬物,也可以大大降低被刺穿的风险,提高轮胎安全性能;由于第一带束层宽度的增加,胎冠整体承载能力有效提高,特别是胎肩部位,能够辅助0°带束层提高轮胎冠部的箍紧系数,从而提高轮胎的承载能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1)、胎体(2)和胎面,胎体(2)和胎面之间中心位置处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胎体(2)外侧表面左右两部连接胎侧胶层(5),胎侧胶层(5)向上延伸到胎体(2)外侧表面,其特征是: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6)、第二带束层(7)、第三带束层(8)和第四带束层(9),第一带束层(6)的两端沿着胎体(2)外表面和胎侧胶层(5)内表面延伸到胎侧位置处;所述带束层结构左右两侧设有胎肩垫胶(10),胎肩垫胶(10)分别与胎面内侧表面、第二带束层(7)内侧表面和第一带束层(6)外侧表面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钢子午线轮胎胎冠结构,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衬层(1)、胎体(2)和胎面,胎体(2)和胎面之间中心位置处设有带束层结构,所述胎体(2)外侧表面左右两部连接胎侧胶层(5),胎侧胶层(5)向上延伸到胎体(2)外侧表面,其特征是:所述带束层结构包括从内侧向外侧依次设置的第一带束层(6)、第二带束层(7)、第三带束层(8)和第四带束层(9),第一带束层(6)的两端沿着胎体(2)外表面和胎侧胶层(5)内表面延伸到胎侧位置处;所述带束层结构左右两侧设有胎肩垫胶(10),胎肩垫胶(10)分别与胎面内侧表面、第二带束层(7)内侧表面和第一带束层(6)外侧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时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