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减震装置及电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08203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及电机,涉及电机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电机减震装置为一体结构,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该电机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所述第一安装体能够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安装体,通过相互配合进行互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的硬度及材质相同或不同。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之间相互配合进行互锁连接,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为同种材质同种硬度时,减震效果更好;同种材质不同硬度时,对转速范围较大的电机也能实现较好减震;不同材质(相同或不同硬度)时,可以更多选择地适应各类电机及电机不同工作状态下减震要求的变化,整体减震效果更好,降低了噪音。

Motor damping device and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减震装置及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及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减震装置广泛用于空调电机、除湿机、空气净化器等的电机中,电机减震装置一般为减震胶圈,通过紧配合固定在电机上,主要作用是避免电机运行时将震动传递至负载,造成噪音问题,同时也可以保证电机的安装尺寸,增强同一款电机的通用性。现有电机减震胶圈为一体结构,材质为同一种硬度。而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同硬度的胶圈对同一个电机不同转速下的减震影响不一样。尤其是直流电机转速使用范围跨度大。而胶圈的一体结构对应一种硬度,无法满足电机不同转速下的减震要求。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现有电机减震装置为一体结构,无法满足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减震要求,减震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及电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电机减震装置为一体结构,无法满足电机在不同转速下的减震要求,减震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包括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所述第一安装体能够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安装体,通过相互配合进行互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的硬度及材质相同或不同。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体包括第一底座、第一连接部和凸部,所述第一底座、第一连接部和凸部为一体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体包括第二底座、第二连接部和凹部,所述第二底座、第二连接部和凹部为一体结构。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嵌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可选地,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配合进行互锁连接。可选地,所述凸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外侧的中空圆台体结构。可选地,所述凸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部外侧的中空圆柱体结构。可选地,所述凹部为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座内侧的环状凹槽。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装配后,所述第二底座的高度不低于所述凸部的高度。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的材质为橡胶、硅胶或减震塑料。一种电机,包括电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减震装置为以上任一所述的电机减震装置。上述任一技术方案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之间相互配合进行互锁连接,装配简单方便,确保了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为同种材质同种硬度时,由于两者的相互连接处能够大量吸收震动能量,较现有电机减震装置的一体结构减震效果会更好;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为同种材质不同硬度时,使减震调节范围较大,对转速范围较大的电机也能实现较好的减震;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为不同材质(相同或不同硬度)时,可以更多选择地适应各类电机及电机不同工作状态下对减震要求的变化,尤其适应直流电机转速使用范围跨度大的需求。本专利技术实现了更好的减震效果,能够适应性降低电机在不同转速工作下产生的噪音。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第一种第一安装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第二种第一安装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二安装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第一种第一安装体与第二安装体装配的示意图;图5是第二种第一安装体与第二安装体装配的示意图;图6是第二种第一安装体与第二安装体装配的剖面图。图中1、第一安装体;11、第一底座;12、第一连接部;13、凸部;2、第二安装体;21、第二底座;22、第二连接部;23、凹部。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如图4-6所示,包括第一安装体1和第二安装体2,第一安装体1和第二安装体2装配后再与电机连接就能够对电机实现减震。第一安装体1能够部分嵌入第二安装体2,两者之间通过相互配合进行互锁连接,相互配合的互锁连接装配简单方便,确保了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之间的连接牢固可靠,避免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机震动导致互相脱落影响减震功能的发挥。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的硬度及材质相同或不同,由此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的材质及硬度属性可以形成四种组合,即同种材质相同硬度、同种材质不同硬度、不同材质同种硬度和不同材质不同硬度。空调、风扇类电机因风扇类型不同、转速高低差异,实际使用的减震装置硬度对整机噪音效果也不相同,减震效果与减震材质、材质硬度均密切相关,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的硬度及材质相同或不同能够给同一电机提供可变的弹性的减震效果,使各类电机及同种电机在不同工作状态下都能达到较好的减震效果。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的为同种材质同种硬度时,由于两者的相互连接处能够大量吸收震动能量,较现有电机减震装置的一体结构减震效果会更好,能够降低电机工作时由于震动产生的噪音;当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为同种材质为不同硬度时,使减震调节范围较大,对转速范围较大的电机也能实现较好的减震。当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为不同材质(相同或不同硬度),可以更多选择地实现各类电机及电机不同工作状态下对减震要求的变化,实现了对转速范围更大的电机进行减震,尤其适应直流电机转速使用范围跨度大的需求,通过更多选择适应各类电机对减震要求的变化,实现了更好的减震效果,能够适应性降低电机在不同转速工作下产生的噪音。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第一安装体1包括第一底座11、第一连接部12和凸部13,第一底座11、第一连接部12和凸部13为一体结构。第二安装体2包括第二底座21、第二连接部22和凹部23,第二底座21、第二连接部22和凹部23为一体结构。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均为一体结构便于生产制造,第一底座11、第二底座21,第一连接部12、第二连接部22,凸部13、凹部23的结构和尺寸相互匹配便于装配。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第一连接部12能够嵌入第二连接部22的内部,优选第一连接部12的外径略大于第二连接部22的内径,两者实现过盈配合,以进一步增强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装配后相互之间的紧固效果。第二连接部22为中空结构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2的嵌入,第一连接部12为中空结构便于实现与电机的连接固定。凸部13与凹部23配合进行互锁连接,通过凸部13与凹部23互锁,第一安装体1、第二安装体2装配后,第一安装体1不能沿第一安装体1的装配方向脱离第二安装体2,第二安装体2不能沿第一安装体1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所述第一安装体能够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安装体,通过相互配合进行互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的硬度及材质相同或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安装体和第二安装体;所述第一安装体能够部分嵌入所述第二安装体,通过相互配合进行互锁连接;所述第一安装体、第二安装体的硬度及材质相同或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体包括第一底座、第一连接部和凸部,所述第一底座、第一连接部和凸部为一体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体包括第二底座、第二连接部和凹部,所述第二底座、第二连接部和凹部为一体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能够嵌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与所述凹部配合进行互锁连接。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娜漆凌君梁敏陈东锁李俊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凯邦电机制造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