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形热幅射燃烧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0672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油气两用燃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伞形热辐射燃烧装置由进风管、进油管、汽化油喷嘴、稳燃罩、耐火圈、炉膛和热辐射板组成,进油管和进风管位于炉膛下部,稳燃罩罩在汽化油喷嘴上,炉膛为方形,耐火圈置于炉膛底部、稳燃罩之上,热辐射板为伞形,置于耐火圈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燃烧装置改圆筒形炉膛为方形炉膛,增大送氧空间,火焰经炉口喷出经伞形热辐射板集中反射至锅底,提高了燃烧温度(10℃)左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装置比现有燃烧装置节省燃油20%以上。(*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气两用燃烧装置。液体燃料燃烧属于非均相性扩散燃烧,由于某些液体如柴油燃点较高,常温下不能用火点燃,因此在燃烧前必须进行油滴裂解、雾化,在燃油表面形成一层燃油蒸汽,并同时与空气混合后进行燃烧,在工业炉及食品炉灶中,油雾化及与空气混合是通过燃烧器来实现的,所以燃烧器的结构、形状、尺寸、空气介质的供给方式对液体燃料燃烧全过程将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公开使用的食品炉灶中大部分为低压雾化燃烧器,这种燃烧器一般由燃烧器筒体、进风管、接头油管、汽化油喷嘴和内旋流体组成,接头油管从筒体侧面进入,进风管从筒体底部进入,两者间为垂直,内旋流体上有圆孔状开口。这种燃烧器普遍存在着油滴雾化不均匀、油和空气混合速度慢、不完全等缺点,使得燃烧效果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燃烧稳定、完全的伞形热幅射燃烧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伞形热幅射燃烧装置由进风管、进油管、汽化油喷嘴、稳燃罩、耐火圈、炉膛和热幅射板组成,进油管和进风管位于炉膛下部,稳燃罩罩在汽化油喷嘴上,炉膛为方形,耐火圈置于炉膛底部、稳燃罩之上,热幅射板为伞形,置于耐火圈上。本技术所述燃烧装置改圆筒形炉膛为方形炉膛,增大送氧空间,火焰经炉口喷出经伞形热幅射板集中反射至锅底,提高了燃烧温度(100℃左右)。本技术所述装置比现有燃烧装置节省燃油20%以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附图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本实施例中,进油管1、进风管8位于炉膛5的下部,稳燃罩4罩在汽化油喷嘴3上,炉膛5为方形,耐火圈6置于炉膛5底部,并于稳燃罩4之上,热幅射板7为伞形,置于耐火圈6之上。热幅射板7上表面涂有耐热涂料。整个装置由支架2支撑放置。权利要求1.一种伞形热幅射燃烧装置,由进风管(8)、进油管(1)、汽化油喷嘴(3)、稳燃罩(4)、耐火圈(6)、炉膛(5)和热幅射板(7)组成,进油管(1)和进风管(8)位于炉膛(5)下部,稳燃罩(4)罩在汽化油喷嘴(3)上,其特征在于炉膛(5)为方形,耐火圈(6)置于炉膛(5)底部、稳燃罩(4)之上,热幅射板(7)为伞形,置于耐火圈(6)上。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热幅射板(7)上表面涂有耐热涂料。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油气两用燃烧装置。本技术所述的伞形热辐射燃烧装置由进风管、进油管、汽化油喷嘴、稳燃罩、耐火圈、炉膛和热辐射板组成,进油管和进风管位于炉膛下部,稳燃罩罩在汽化油喷嘴上,炉膛为方形,耐火圈置于炉膛底部、稳燃罩之上,热辐射板为伞形,置于耐火圈上。本技术所述燃烧装置改圆筒形炉膛为方形炉膛,增大送氧空间,火焰经炉口喷出经伞形热辐射板集中反射至锅底,提高了燃烧温度(10℃)左右)。本技术所述装置比现有燃烧装置节省燃油20%以上。文档编号F23D17/00GK2261561SQ9522650公开日1997年9月3日 申请日期1995年11月10日 优先权日1995年11月10日专利技术者阮春生 申请人:昆明市静烈骑士厨房设备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形热幅射燃烧装置,由进风管(8)、进油管(1)、汽化油喷嘴(3)、稳燃罩(4)、耐火圈(6)、炉膛(5)和热幅射板(7)组成,进油管(1)和进风管(8)位于炉膛(5)下部,稳燃罩(4)罩在汽化油喷嘴(3)上,其特征在于炉膛(5)为方形,耐火圈(6)置于炉膛(5)底部、稳燃罩(4)之上,热幅射板(7)为伞形,置于耐火圈(6)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阮春生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市静烈骑士厨房设备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3[中国|云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