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343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电路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继电器、第二密封继电器能解决由触点氧化而造成触点黏连问题,因为第一密封继电器、第二密封继电器是把继电器用外壳密封起来,触点接触不到外界的空气,即使继电器带载长时间运行也不会使触点氧化;通过设置第一储能缓冲电容、第二储能缓冲电容,有效解决电源在频繁切换过程中电源出现抖动而造成设备电源的冲击。

A dual power switch modu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
本技术涉及电路
,尤其涉及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
技术介绍
双电源切换模块主要用于FTU/DTU的供电电源切换,FTU/DTU的供电电源主要是由电源侧和负荷侧提供电源同时供电,在线路出现故障后,开关会进行分合闸动作,来切除线路中的故障。因此开关两侧电源侧和负荷侧会进行失电或者得电切换,双电源切换模块就是通过电源的切换来保证FTU/DTU接入供电电源正常工作。(1)传统的双电源切换模块,如图2所示当P点出现故障后,S1处的开关会分闸,切除P点的故障。S2处的开关电源侧失电,L出的联络开关合闸,由CB2变电所供电给S2处的开关及其线路,此时又检测到P点的故障,S2处开关分闸,切除掉P点的故障。所以S2处开关的电源侧经历了失电-得电-失电,负荷侧经历了失电-得电的切换,S2处的FTU的供电电源经双电源切换模块由电源侧切换到负荷侧。(2)如图2所示当Q点出现故障后,S2处的开关会分闸,切除Q点的故障。S2处的开关负荷侧失电,S2处的FTU的供电电源经双电源切换模块由负荷侧切换到电源侧。当开关进行多次重合闸的时候,开关两侧的电源就会多次失电-得电的切换,因此双电源切换模块就会进行多次切换供电电源,如果没有在切换模块中加入储能缓冲电容,会给FTU/DTU的电源模块带来冲击和双电源切换模块继电器的触点的损耗;(3)现有的双电源切换模块都是采用传统的封闭式继电器,该类型继电器的触点虽然有封闭式的外壳保护但是不是密封的,在带载长时间运行和多次分合闸之后生产的电火花加剧触点的氧化,触点氧化后就容易造成黏连使继电器拒动作。(4)现有的双电源切换模块都是不带缓冲储能电容,在开关进行多次重合闸的时候对电源带来比较大的抖动和冲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继电器、第二密封继电器能解决由触点氧化而造成触点黏连问题,因为第一密封继电器、第二密封继电器是把继电器用外壳密封起来,触点接触不到外界的空气,即使继电器带载长时间运行也不会使触点氧化,通过设置第一储能缓冲电容、第二储能缓冲电容,有效解决电源在频繁切换过程中电源出现抖动而造成设备电源的冲击,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包括:电路板;第一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一端;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二接线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一侧;第一密封继电器,所述第一密封继电器设置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第二密封继电器,所述第二密封继电器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继电器的一侧;第一电源输出端子,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继电器的一侧;第二电源输出端子,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子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子的一侧;第一储能缓冲电容,所述第一储能缓冲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子的一侧;第二储能缓冲电容,所述第二储能缓冲电容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子的另一侧。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分别接入市电和储备蓄电池。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以及第二接线端子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密封继电器和第一密封继电器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密封继电器和第一密封继电器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源输出端子和第二电源输出端子的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子和第二电源输出端子分别与第二储能缓冲电容和第一储能缓冲电容连接。本技术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1、通过设置第一密封继电器、第二密封继电器能解决由触点氧化而造成触点黏连问题,因为第一密封继电器、第二密封继电器是把继电器用外壳密封起来,触点接触不到外界的空气,即使继电器带载长时间运行也不会使触点氧化。2、通过设置第一储能缓冲电容、第二储能缓冲电容,有效解决电源在频繁切换过程中电源出现抖动而造成设备电源的冲击。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双电源切换模块示意图;图中标号:1、第一接线端子;2、第二接线端子;3、第一密封继电器;4、第二密封继电器;5、第一储能缓冲电容;6、第二储能缓冲电容;7、第一电源输出端子;8、第二电源输出端子;9、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本技术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包括:电路板9;第一接线端子1,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设置于所述电路板9的一端;第二接线端子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的一侧,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以及第二接线端子2分别接入市电和储备蓄电池;第一密封继电器3,所述第一密封继电器3设置于所述电路板9的一侧;第二密封继电器4,所述第二密封继电器4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继电器3的一侧,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以及第二接线端子2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二密封继电器4和第一密封继电器3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密封继电器4、第一密封继电器3能解决由触点氧化而造成触点黏连问题,因为小密封继电器是把继电器用外壳密封起来,触点接触不到外界的空气,即使继电器带载长时间运行也不会使触点氧化;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n电路板(9);/n第一接线端子(1),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设置于所述电路板(9)的一端;/n第二接线端子(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的一侧;/n第一密封继电器(3),所述第一密封继电器(3)设置于所述电路板(9)的一侧;/n第二密封继电器(4),所述第二密封继电器(4)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继电器(3)的一侧;/n第一电源输出端子(7),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子(7)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继电器(4)的一侧;/n第二电源输出端子(8),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子(8)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子(7)的一侧;/n第一储能缓冲电容(5),所述第一储能缓冲电容(5)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子(8)的一侧;/n第二储能缓冲电容(6),所述第二储能缓冲电容(6)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子(7)的另一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电源切换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9);
第一接线端子(1),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设置于所述电路板(9)的一端;
第二接线端子(2),所述第二接线端子(2)设置于所述第一接线端子(1)的一侧;
第一密封继电器(3),所述第一密封继电器(3)设置于所述电路板(9)的一侧;
第二密封继电器(4),所述第二密封继电器(4)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继电器(3)的一侧;
第一电源输出端子(7),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子(7)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继电器(4)的一侧;
第二电源输出端子(8),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子(8)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源输出端子(7)的一侧;
第一储能缓冲电容(5),所述第一储能缓冲电容(5)设置于所述第二电源输出端子(8)的一侧;
第二储能缓冲电容(6),所述第二储能缓冲电容(6)设置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辉琴薛斌
申请(专利权)人:云谷技术珠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