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偏心距可调的偏心联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0017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偏心距可调的偏心联轴器,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双面连杆将主动盘、从动盘和过渡盘连接在一起,在主动轴驱动主动盘进行偏心转动时,从动盘的连接轴在双面连杆的滑槽内滑动,从而实现偏心连轴,并且能够实现无启停冲击,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传输可靠,零件损耗小,转动平稳,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通过改变连接轴在滑槽内的初始位置,使主动盘与从动盘的偏心距在运动过程中可调。

An eccentric coupling with adjustable eccentric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偏心距可调的偏心联轴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联轴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偏心距可调的偏心联轴器。
技术介绍
联轴器是联接主动轴和从动轴,使之共同旋转,以传递运动和扭矩的常用机械部件。普通的万向联轴器只能传递扭矩,是不能承受轴向力的,这就使它的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目前,公知的联轴器主要有刚性、套筒、夹壳、凸缘、齿轮、辊子等形式或种类,可根据传递力的具体情况合理选用。其中,螺母或螺杆的固定,一般选用套筒联轴器,利用套筒联轴器的扭矩将螺母或螺杆拧紧,但是,套筒联轴器属于刚性联轴器,然而在现有的套筒联轴器中,套筒又是固定连接的,所以利用这种固定连接的刚性的套筒联轴器拧螺母或螺杆时,当套筒与螺母或螺杆直接接触时,由于联轴器是旋转的,其扭力不太好控制,套筒又是固定在下联接头上的,这样套筒很难准确的将螺母套上,一般情况套筒会与螺母或螺杆碰撞后才能套住螺母或螺杆,并将其拧紧。这种拧紧过程中的多次碰撞很容易损坏套筒和螺母或螺杆,降低联轴器的使用寿命。申请号CN201520021345.5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梅花形偏心联轴器,包括主动轮固定器、左转动环、中间连接环、右转动环,从动轮固定器、连杆和螺栓,主动轮固定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左转动环左面,从动轮固定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右转动环右面,中间连接环通过连杆分别于左转动环和右转动环相连接。所述主动轮固定器的中心设有主动轴固定孔,主动轴固定孔内设有夹紧片,在主动轴固定孔的周围均匀地设有数个螺栓孔,螺栓孔上设有螺栓。所述左转动环的中心设有圆孔,其圆孔小于主动轮固定器的主动轴固定孔,在圆孔的周围设有与主动轮固定器上的螺栓孔相对应的螺栓孔,在其右侧面螺栓孔的外部均匀的设有梅花形五个连接轴。所述中间连接环的中心设有圆孔,在其两侧设有梅花形五个连接轴。所述从动轮固定器的中心设有从动轴固定孔,从动轴固定孔内设有夹紧片,在从动轴固定孔的周围均匀地设有数个螺栓孔,螺栓孔上设有螺栓。所述右转动环的中心设有圆孔,其圆孔小于从动轮固定器的从动轴固定孔,在圆孔的周围设有与从动轮固定器上的螺栓孔相对应的螺栓孔,在其左侧面螺栓孔的外部均匀的设有梅花形五个连接轴。所述连杆设计为“8”字形,其两端各设有一个轴孔,轴孔内设有滚针和滚针套,能减少摩擦力,使转轴转动更加灵活。连杆的长度小于相邻两个连接轴之间的距离。与现有技术相比,该专利技术提供的梅花形偏心联轴器,摩擦力小,转动平稳,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既能够承受轴向力又能传递扭矩。但由于其主动轮固定器与从动轮固定器轴心距固定,导致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偏心距不可调。在一些使用到联轴器的机器中,运转时机器产生振动,引起主动轴与从动轴轴心的相对位置有发生改变的趋势,若选用偏心距不可调的联轴器,长时间运转产生的剪切力易导致联轴器的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偏心联轴器偏心距难以调整的问题,提供一种偏心距可调的偏心联轴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包括主动盘、外壳体、过渡盘、从动盘、双面连杆和滑片;主动盘为六角形结构,主动盘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开设有主动盘圆孔,主动盘六角形结构的中心固定有主动轴;从动盘为六角形结构,从动盘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设置有连接轴,从动盘六角形的中心固定有从动轴;双面连杆包括滑槽,滑槽背部设置过渡盘连接轴,过渡盘连接轴通过主动盘连接轴与滑槽固定连接;过渡盘包括空心圆环,空心圆环轴面上设置有六角形结构,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开设有过渡盘圆孔;从动盘的连接轴置于双面连杆的滑槽内,主动盘上的主动盘圆孔套设在过双面连杆上的主动盘连接轴上,双面连杆的过渡盘连接轴铰接在过渡盘上的过渡盘圆孔内;主动盘、从动盘和过渡盘均置于外壳体内,主动盘的主动轴穿过过渡盘的空心圆环从外壳体正面伸出,从动盘的从动轴从外壳体背面伸出。外壳体的背面设置有滑片限位槽,滑片限位槽内置有滑片,滑片能够在滑片限位槽内滑动或固定,滑片上开设有中心孔,从动盘的从动轴从中心孔内伸出。从动轴上套设有轴承,轴承固定在中心孔内。外壳体的正面设置有过渡盘嵌套圆环,过渡盘的空心圆环嵌套在过渡盘嵌套圆环内。外壳体的正面设置有主动轴定位孔,主动盘的主动轴从主动轴定位孔内伸出。主动轴定位孔相对于空心圆环偏心设置。主动轴上套设有轴承,轴承固定在主动轴定位孔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双面连杆将主动盘、从动盘和过渡盘连接在一起,在主动轴驱动主动盘进行偏心转动时,从动盘的连接轴在双面连杆的滑槽内滑动,从而实现偏心连轴,并且在转动时,从动盘只会受到双面连杆所施加的切向力,能够实现无启停冲击,本专利技术的传输可靠,零件损耗小,转动平稳,安全性高,使用寿命长,通过改变连接轴在滑槽内的初始位置,使主动盘与从动盘的偏心距可调,在运动过程中从动盘所产生的机械震动,能够通过双面连杆的滑槽结构化解,保证主动轴的稳定。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在主动轴和从动轴上套设有轴承,在转动时产生摩擦系数较小的滚动摩擦,并且连接紧密。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主动盘与过渡盘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主动盘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外壳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过渡盘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从动盘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双面连杆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滑片结构示意图;图中,1.主动盘,2.外壳体,3.过渡盘,4.从动盘,5.双面连杆,6.滑片,7.主动轴,8.主动轴定位孔,9.滑片限位槽,10.从动轴,11.中心孔,12.主动盘圆孔,13.过渡盘嵌套圆环,14.空心圆环,15.过渡盘圆孔,16.连接轴,17.主动盘连接轴,18.过渡盘连接轴,19.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主动盘1、外壳体2、过渡盘3、从动盘4、双面连杆5和滑片6。参见图3,主动盘1为六角形结构,主动盘1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开设有主动盘圆孔12,主动盘1六角形结构的中心固定有主动轴7。参见图6,从动盘4为六角形结构,从动盘4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设置有连接轴16,从动盘4六角形的中心固定有从动轴10。参见图7,双面连杆5包括滑槽19,滑槽19背部设置过渡盘连接轴18,过渡盘连接轴18通过主动盘连接轴17与滑槽19固定连接。参见图5,过渡盘3包括空心圆环14,空心圆环14轴面上设置有六角形结构,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开设有过渡盘圆孔15。参见图6,从动盘4的连接轴16置于双面连杆5的滑槽19内,主动盘1上的主动盘圆孔12套设在过双面连杆5上的主动盘连接轴17上,双面连杆5的过渡盘连接轴18铰接在过渡盘3上的过渡盘圆孔15内。参见图1和图2,主动盘1、从动盘4和过渡盘3均置于外壳体2内,主动盘1的主动轴7穿过过渡盘3的空心圆环14从外壳体2正面伸出,从动盘4的从动轴10从外壳体2背面伸出。参见图1、图2、图4和图8,外壳体2的背面设置有滑片限位槽9,滑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偏心距可调的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盘(1)、外壳体(2)、过渡盘(3)、从动盘(4)、双面连杆(5)和滑片(6);/n主动盘(1)为六角形结构,主动盘(1)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开设有主动盘圆孔(12),主动盘(1)六角形结构的中心固定有主动轴(7);/n从动盘(4)为六角形结构,从动盘(4)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设置有连接轴(16),从动盘(4)六角形的中心固定有从动轴(10);/n双面连杆(5)包括滑槽(19),滑槽(19)背部设置过渡盘连接轴(18),过渡盘连接轴(18)通过主动盘连接轴(17)与滑槽(19)固定连接;/n过渡盘(3)包括空心圆环(14),空心圆环(14)轴面上设置有六角形结构,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开设有过渡盘圆孔(15);/n从动盘(4)的连接轴(16)置于双面连杆(5)的滑槽(19)内,主动盘(1)上的主动盘圆孔(12)套设在过双面连杆(5)上的主动盘连接轴17上,双面连杆(5)的过渡盘连接轴(18)铰接在过渡盘(3)上的过渡盘圆孔(15)内;/n主动盘(1)、从动盘(4)和过渡盘(3)均置于外壳体(2)内,主动盘(1)的主动轴(7)穿过过渡盘(3)的空心圆环(14)从外壳体(2)正面伸出,从动盘(4)的从动轴(10)从外壳体(2)背面伸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偏心距可调的偏心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动盘(1)、外壳体(2)、过渡盘(3)、从动盘(4)、双面连杆(5)和滑片(6);
主动盘(1)为六角形结构,主动盘(1)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开设有主动盘圆孔(12),主动盘(1)六角形结构的中心固定有主动轴(7);
从动盘(4)为六角形结构,从动盘(4)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设置有连接轴(16),从动盘(4)六角形的中心固定有从动轴(10);
双面连杆(5)包括滑槽(19),滑槽(19)背部设置过渡盘连接轴(18),过渡盘连接轴(18)通过主动盘连接轴(17)与滑槽(19)固定连接;
过渡盘(3)包括空心圆环(14),空心圆环(14)轴面上设置有六角形结构,六角形结构的每个角上开设有过渡盘圆孔(15);
从动盘(4)的连接轴(16)置于双面连杆(5)的滑槽(19)内,主动盘(1)上的主动盘圆孔(12)套设在过双面连杆(5)上的主动盘连接轴17上,双面连杆(5)的过渡盘连接轴(18)铰接在过渡盘(3)上的过渡盘圆孔(15)内;
主动盘(1)、从动盘(4)和过渡盘(3)均置于外壳体(2)内,主动盘(1)的主动轴(7)穿过过渡盘(3)的空心圆环(14)从外壳体(2)正面伸出,从动盘(4)的从动轴(10)从外壳体(2)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学鹏张雨航田富元鲁航钱亚伟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