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994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包括井体和支护结构,其中,井体开设在地面基础上,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在井体的深度方向上由上向下包括常规段、加强段和盾构段;支护结构设置在井体内,其中,支护结构包括多榀第一支护结构和多榀第二支护结构,多榀第一支护结构沿井体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常规段和加强段内,多榀第二支护结构沿井体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盾构段内,其中第二支护结构形成有用于盾构机进入的避让洞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盾构检修井内的支护结构的稳固性差以及不易拆除,且施工完毕后残留至土体内,不仅环保性差,而且施工效率低的问题。

Assembly shield maintenance wel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检修井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
技术介绍
在地铁隧道施工过程中,盾构法由于其机械化程度高、施工安全、适应性好得到广泛应用。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地层等原因会发生设备部件的损耗,尤其是刀盘及刀具。刀盘磨损会影响盾构掘进速度和掘进效率,甚至在掘进过程中发生停顿,严重影响工程施工进度。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需要及时合理地对盾构刀盘进行检修或更换,因此盾构刀盘检修井的建造是盾构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现有的盾构刀盘检修井,通常采用钢筋格栅加混凝土锚喷以形成盾构检修井的支护结构,施工周期长,造价昂贵,且施工材料不可回收,尤其是混凝土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大都无法完全将其拆除,导致部分或全部施工材料残留于土体内,会对后续其他工程的施工造成不利影响,不仅环保性差,而且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盾构检修井内的支护结构的稳固性差以及不易拆除,且施工完毕后残留至土体内,不仅环保性差,而且施工效率低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包括井体和支护结构,其中,井体开设在地面基础上,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在井体的深度方向上由上向下包括常规段、加强段和盾构段;支护结构设置在井体内,其中,支护结构包括多榀第一支护结构和多榀第二支护结构,多榀第一支护结构沿井体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常规段和加强段内,多榀第二支护结构沿井体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盾构段内,其中第二支护结构形成有用于盾构机进入的避让洞口。进一步地,第一支护结构包括波纹板、钢腰梁、第一立柱和内支撑件,其中,波纹板设置在井体内并绕井体的周向与井体的内壁面贴附;钢腰梁与波纹板连接并位于波纹板的内周侧,钢腰梁呈与井体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环形;第一立柱为两根,两根第一立柱相对设置,各第一立柱与钢腰梁连接并沿井体的深度方向设置;内支撑件为至少一根,各内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两根第一立柱连接,以对钢腰梁预紧。进一步地,井体的横截面为椭圆形,钢腰梁呈与井体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椭圆环形,两根第一立柱分别位于呈椭圆环形的钢腰梁的短径的两端。进一步地,第二支护结构包括波纹板、钢腰梁、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内支撑件和横向支撑梁,其中,波纹板设置在井体内并绕井体的周向与井体的内壁面贴附;钢腰梁与波纹板连接并位于波纹板的内周侧,钢腰梁呈与井体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环形;其中,第二立柱为两根,两根第二立柱相对设置,各第二立柱与钢腰梁连接并沿井体的深度方向设置,第一立柱位于两根第二立柱之间并与钢腰梁连接;内支撑件的第一端与第一立柱连接,内支撑件的第二端形成连接自由端;横向支撑梁为两根,两根横向支撑梁的第一端分别与两根第二立柱连接,两根横向支撑梁的第二端与内支撑件的连接自由端连接。进一步地,第二支护结构还包括倾斜支撑梁,倾斜支撑梁为两根,两根倾斜支撑梁的第一端分别与两根第二立柱连接,两根倾斜支撑梁的第二端与两根第一立柱中远离避让洞口一侧的一个第一立柱连接。进一步地,钢腰梁由多段空心方钢拼接形成。进一步地,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还包括加强纵梁,加强纵梁沿井体的深度方向延伸并依次连接多榀第一支护结构的钢腰梁和多榀第二支护结构的钢腰梁。进一步地,加强纵梁为多根,多根加强纵梁绕井体的周向等间隔设置。进一步地,位于常规段内的多榀第一支护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大于位于加强段内的多榀第一支护结构之间的间隔距离。进一步地,地面基础上还开设有基坑,基坑位于井体的上方,且基坑的截面积大于井体的截面积,基坑的内浇筑设置有锁口圈梁,井体位于锁口圈梁围成区域内。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常规段和加强段内分别设置第一支护结构,并在盾构段内设置第二支护结构,便于在井体内形成不同强度的井壁支护,以形成不同的受力体系;此外,在常规段与盾构段之间设置加强段,以着重增强盾构段上方井壁支护的结构强度,有效避免盾构机进入盾构段内时出现土体坍塌,提高了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的使用稳定性。不仅如此,本申请提供的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是工厂化预制,能有效提高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的施工效率,且施工完成后可回收第一支护结构和第二支护结构,极大地降低了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的施工成本,施工完成后,土体内无残留物,不会对土体造成污染,提高了绿色施工水平。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的井体内未安装支护结构的主视视角内部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的主视视角内部示意图,即在图1中安装了支护结构;图3示出了图2中的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的常规段处的第一支护结构的俯视视角状态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2中的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的盾构段处的第二支护结构的俯视视角状态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200、井体;1、地面基础;101、常规段;102、加强段;103、盾构段;20、第一支护结构;30、第二支护结构;34、避让洞口;21、波纹板;22、钢腰梁;23、第一立柱;24、内支撑件;31、第二立柱;33、横向支撑梁;32、倾斜支撑梁;40、加强纵梁;100、基坑;10、锁口圈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盾构检修井内的支护结构的稳固性差以及不易拆除,且施工完毕后残留至土体内,不仅环保性差,而且施工效率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包括井体200和支护结构,其中,井体200开设在地面基础1上,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在井体200的深度方向上由上向下包括常规段101、加强段102和盾构段103;支护结构设置在井体200内,其中,支护结构包括多榀第一支护结构20和多榀第二支护结构30,多榀第一支护结构20沿井体200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常规段101和加强段102内,多榀第二支护结构30沿井体200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盾构段103内,其中第二支护结构30形成有用于盾构机进入的避让洞口34。应用上述的技术方案,通过在常规段101和加强段102内分别设置第一支护结构20,并在盾构段103内设置第二支护结构30,便于在井体200内形成不同强度的井壁支护,以形成不同的受力体系;此外,在常规段101与盾构段103之间设置加强段102,以着重增强盾构段103上方井壁支护的结构强度,有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井体(200),所述井体(200)开设在地面基础(1)上,所述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在所述井体(200)的深度方向上由上向下包括常规段(101)、加强段(102)和盾构段(103);/n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设置在所述井体(200)内,其中,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榀第一支护结构(20)和多榀第二支护结构(30),多榀所述第一支护结构(20)沿所述井体(200)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常规段(101)和所述加强段(102)内,所述多榀第二支护结构(30)沿所述井体(200)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盾构段(103)内,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30)形成有用于盾构机进入的避让洞口(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井体(200),所述井体(200)开设在地面基础(1)上,所述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在所述井体(200)的深度方向上由上向下包括常规段(101)、加强段(102)和盾构段(103);
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设置在所述井体(200)内,其中,所述支护结构包括多榀第一支护结构(20)和多榀第二支护结构(30),多榀所述第一支护结构(20)沿所述井体(200)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常规段(101)和所述加强段(102)内,所述多榀第二支护结构(30)沿所述井体(200)的深度方向相间隔地设置在所述盾构段(103)内,其中所述第二支护结构(30)形成有用于盾构机进入的避让洞口(3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护结构(20)包括:
波纹板(21),所述波纹板(21)设置在所述井体(200)内并绕所述井体(200)的周向与所述井体(200)的内壁面贴附;
钢腰梁(22),所述钢腰梁(22)与所述波纹板(21)连接并位于所述波纹板(21)的内周侧,所述钢腰梁(22)呈与所述井体(200)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环形;
第一立柱(23),所述第一立柱(23)为两根,两根所述第一立柱(23)相对设置,各所述第一立柱(23)与所述钢腰梁(22)连接并沿所述井体(200)的深度方向设置;
内支撑件(24),所述内支撑件(24)为至少一根,各所述内支撑件(24)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所述第一立柱(23)连接,以对所述钢腰梁(22)预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体(200)的横截面为椭圆形,所述钢腰梁(22)呈与所述井体(200)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椭圆环形,两根所述第一立柱(23)分别位于呈椭圆环形的所述钢腰梁(22)的短径的两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盾构检修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护结构(30)包括:
波纹板(21),所述波纹板(21)设置在所述井体(200)内并绕所述井体(200)的周向与所述井体(200)的内壁面贴附;
钢腰梁(22),所述钢腰梁(22)与所述波纹板(21)连接并位于所述波纹板(21)的内周侧,所述钢腰梁(22)呈与所述井体(200)的横截面形状相适配的环形;
第一立柱(23)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庆合李秀东徐传东高洪吉郭栋王志康耿本涛赵树才孙伟隋小燕张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