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家电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和智能家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596288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1:54
一种用于智能家电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和智能家电系统,该用于智能家电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包括一整流模块、一恒压控制芯片、一降压变换模块以及一负载补偿模块,该整流模块接收一交流电并输出一第一直流电力,该恒压控制芯片的一汲极端耦接该整流模块,该降压变换模块耦接于该整流模块、该恒压控制芯片的该电源端,该降压变换模块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力并降压转换后输出一第二直流电力且通过该电源端供电给该恒压控制芯片,并让该恒压控制芯片采样该电源端作为一回馈信号而调节该第二直流电力,该负载补偿模块电连接该电源端,该负载补偿模块提供一补偿电压以提升基于一外部负载而产生的一负载调整率。

A low power control circuit and smart home appliance system for smart home applian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家电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和智能家电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控制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家电的低功耗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智能家电泛指各种具备智能特性的家电产品,从硬件架构上来说,除了既有和家电功能相关的模块之外,尚须设置提供智能功能的模块,典型的如无线通信模块以及传感器模块等。然而,在额外设置这些模块时,从电源控制的角度来说,通常须考虑两大问题:一为稳定电力的输出;另一为待机功耗。传统的电源控制电路基本上包括有一整流单元、一控制单元以及一降压单元,其中,该控制单元包括有一反馈端,该反馈端会取得该降压单元输出至负载的直流电力,从而调节以达恒压输出的目的;另一方面,该控制单元的供电来自于设置于该控制单元内部的结型栅场效应晶体管(Junctiongatefield-effecttransistor,JFET),然而由JFET提供该控制单元全部的供电须通过母线以及辅助绕组,除了电路的复杂度高之外,由于JFET的两端存在高压差,将导致该控制单元的高待机功耗。因此,传统技术存在改进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习知用于智能家电的控制电路存在高功耗的问题。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家电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整流模块,接收一交流电并输出一第一直流电力;一恒压控制芯片,包括一汲极端、一接地端以及一电源端,该汲极端耦接该整流模块;一降压变换模块,耦接于该整流模块、该恒压控制芯片的该电源端以及该接地端,该降压变换模块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力并降压转换后输出一第二直流电力且通过该电源端供电给该恒压控制芯片,并让该恒压控制芯片得采样该电源端作为一回馈信号而调节该第二直流电力;以及一电连接该电源端的负载补偿模块,该负载补偿模块提供一补偿电压以提升基于一外部负载而产生的一负载调整率。在一实施例中,该降压变换模块包括一续流二极管、一和该续流二极管并联耦接的输出电容以及一耦接于该续流二极管和该输出电容之间的电感。在一实施例中,该续流二极管的一阴极耦接于该电感的一端且形成一第一节点,该续流二极管的一阳极耦接于该输出电容,该电感的另一端耦接于该输出电容而形成一第二节点,该第一节点耦接于该接地端,该第二节点耦接于该恒压控制芯片的该电源端。在一实施例中,该降压变换模块还包括一自举二极管以及一耦接于该自举二极管的供电电容,该自举二极管包括一耦接于该第二节点的阳极以及一和该供电电容之间形成一第三节点的阴极。在一实施例中,该恒压控制芯片还包括一和该第一节点耦接的电流侦测端。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流侦测端和该第一节点之间耦接有一侦测电阻。在一实施例中,该恒压控制芯片还包括一反馈端,该反馈端和该降压变换模块之间耦接有至少一反馈电阻,以调整该第二直流电力。在一实施例中,该恒压控制芯片还包括一控制端,该控制端选择性地耦接于该电源端或该接地端以调整该第二直流电力。在一实施例中,该负载补偿模块包括一电源端采样模块以及一调控模块,该电源端采样模块与该恒压控制芯片的该电源端耦接输出一电源端采样信号至该调控模块,该调控模块接收一参考信号和该电源端采样信号输出一负载补偿信号耦接至该电源端。在一实施例中,该调控模块包括一误差放大器和一调控单元,该误差放大器的一第一输入端与该电源端采样模块耦接,该误差放大器的一输出端与该调控单元耦接,该调控单元接收该参考信号并回授该负载补偿信号至该误差放大器的第二输入端。在一实施例中,该调控模块包括:一第一电阻,该第一电阻的一第一端耦接于该误差放大器的该第二输入端并形成一第四节点;一第二电阻,该第二电阻的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电阻的一第二端并形成一输入一参考电压的第五节点;一第一压控电流源,包括一耦接至该误差放大器的该输出端的输入端、一耦接至该第五节点的控制端以及一耦接至该第二电阻的一第二端的输出端;以及一第二压控电流源,耦接于该电源端和该误差放大器的该第二输入端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该电源端采样信号包括:一第三电阻,耦接于该误差放大器的该第一输入端和该电源端之间;以及一第四电阻,耦接于该第三电阻的一端并形成一第六节点,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接地。在一实施例中,该恒压控制芯片还包括一选择端,该选择端选择不同的该第二直流电力输出。在一实施例中,该选择端与该负载补偿模块耦接。在一实施例中,该恒压控制芯片进一步包括:一逻辑控制器;一耦接该逻辑控制器的驱动器;一耦接该驱动器的功率开关;以及一比较器,该比较器具有一耦接于该负载补偿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一输入一第一参考电压的第二输入端以及一耦接至该逻辑控制器的输出端。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直流电力的电压值介于2.5V至3.3V之间。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智能家电系统,包括:一主驱动电路模块,该主驱动电路模块将一交流电转换为一主驱动直流电力;一耦接于该主驱动模块并输入该主驱动直流电力的电器模块;一如以上所述的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根据该交流电输出该第二直流电力;以及一智能模块,该智能模块利用该第二直流电力来工作。在一实施例中,该智能模块为一无线信号接收器或一传感器。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二直流电力的电压值介于2.5V至5V之间。本技术利用降压变换模块输出的第二直流电力直接作为该恒压控制芯片的供电来源,而非通过JFET,因此解决了高待机功耗的问题;同时,本技术设置了该负载补偿模块,该负载补偿模块是采样该电源端的电压,即通过该电源端的电压作为反馈信号达到恒压的调节,由于该电源端的采样回馈电压是相对于该恒压控制芯片的接地端的参考信号,因此不用设置采样保持电路,降低了电路结构的复杂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低功耗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该负载补偿模块的电路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该恒压控制芯片的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和一比较例的负载调整率变化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和一比较例的待机功耗比较图。『图6』,为『图5』的比较例的电路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的低功耗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8A』及『图8B』,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的低功耗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智能家电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现就配合图式说明如下:本技术揭露一种用于智能家电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在以下实施例中,该智能家电以智能照明,例如智能发光二极管灯具作举例说明,请参阅『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低功耗控制电路的电路示意图,包括一整流模块10、一恒压控制芯片20、一降压变换模块30以及一负载补偿模块40,该整流模块10接收一交流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家电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整流模块,接收一交流电并输出一第一直流电力;/n一恒压控制芯片,包括一汲极端、一接地端以及一电源端,该汲极端耦接该整流模块;/n一降压变换模块,耦接于该整流模块、该恒压控制芯片的该电源端以及该接地端,该降压变换模块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力并降压转换后输出一第二直流电力且通过该电源端供电给该恒压控制芯片,并让该恒压控制芯片得采样该电源端作为一回馈信号而调节该第二直流电力;以及/n一电连接该电源端的负载补偿模块,该负载补偿模块提供一补偿电压以提升基于一外部负载而产生的一负载调整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家电的低功耗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整流模块,接收一交流电并输出一第一直流电力;
一恒压控制芯片,包括一汲极端、一接地端以及一电源端,该汲极端耦接该整流模块;
一降压变换模块,耦接于该整流模块、该恒压控制芯片的该电源端以及该接地端,该降压变换模块接收该第一直流电力并降压转换后输出一第二直流电力且通过该电源端供电给该恒压控制芯片,并让该恒压控制芯片得采样该电源端作为一回馈信号而调节该第二直流电力;以及
一电连接该电源端的负载补偿模块,该负载补偿模块提供一补偿电压以提升基于一外部负载而产生的一负载调整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降压变换模块包括一续流二极管、一和该续流二极管并联耦接的输出电容以及一耦接于该续流二极管和该输出电容之间的电感。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续流二极管的一阴极耦接于该电感的一端且形成一第一节点,该续流二极管的一阳极耦接于该输出电容,该电感的另一端耦接于该输出电容而形成一第二节点,该第一节点耦接于该接地端,该第二节点耦接于该恒压控制芯片的该电源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降压变换模块还包括一自举二极管以及一耦接于该自举二极管的供电电容,该自举二极管包括一耦接于该第二节点的阳极以及一和该供电电容之间形成一第三节点的阴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恒压控制芯片还包括一和该第一节点耦接的电流侦测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流侦测端和该第一节点之间耦接有一侦测电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恒压控制芯片还包括一反馈端,该反馈端和该降压变换模块之间耦接有至少一反馈电阻,以调整该第二直流电力。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恒压控制芯片还包括一控制端,该控制端选择性地耦接于该电源端或该接地端以调整该第二直流电力。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负载补偿模块包括一电源端采样模块以及一调控模块,该电源端采样模块与该恒压控制芯片的该电源端耦接输出一电源端采样信号至该调控模块,该调控模块接收一参考信号和该电源端采样信号输出一负载补偿信号耦接至该电源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调控模块包括一误差放大器和一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顺根郜小茹江儒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晶丰明源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