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敬庄专利>正文

内燃循环式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952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内燃循环式燃烧器,包括外壳、后盖、燃烧筒、油枪座、进风口,其特点是外壳内油枪座处固定有锥形导流辐射筒,其依次与内筒、燃烧筒相固连,内筒中设有气化筒,燃烧筒上开有配气孔或槽。还可在气化筒外壁环绕饱和蒸气过热管以充分利用热效率。该装置对重油、轻油、原油等各种油料都能充分的汽化,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燃烧器存在的点火难,易结焦及燃烧不稳定等问题,可连续点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效节能燃烧器。(*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提供一种内燃循环式燃烧器。我国各行业绝大部分窑炉所使用的都是外燃式燃烧咀或直接配给冷风的形式,致使燃烧温度无法提高,也不能使油雾气化,因此燃烧效率很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同时还存在着点火难,易结焦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内燃循环式燃烧器,以解决现有技术气化难,点火难,易结焦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该装置包括外壳、后盖、燃烧筒、油枪座、进风口等,其特点是,外壳内油枪座处固定有锥形导流幅射筒,其依次与内筒、燃烧筒相固连,在外壳上切向开有一旋风进风口使空气以旋风形式进入,在燃烧筒上开有配气孔及旋风配气槽使燃料与空气进行强烈的混合并燃烧,内筒之中设置有气化筒。由于燃料油雾的射流作用,气化筒内外形成低压区,燃烧筒的高温热气流就会因压力差而形成高温热气流循环至气化筒内,提高油温使之气化后进行燃烧。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中,1-连接螺钉,2-后盖,3-锥形导流幅射筒,4-内筒,5-气化筒,6-外壳,7-燃烧筒,8-饱和蒸气过热管,9-旋风进风口。参照附图,外壳(6)与后盖(2)由螺钉(1)连接,锥形导流幅射筒(3)固定于后盖(2)油枪座处,内筒(4)与锥形导流幅射筒(3)相固连,燃烧筒(7)又与内筒(4)相固连,气化筒(5)由内筒(4)内壁设有的六根支承柱支承于内筒(4)之中,其与内筒(4)间留有通道;外壳(6)上切向开有旋风进风口(9)。在燃烧筒(7)上开有配气孔与配气槽即从下部配气。为充分利用热效率,在气化筒(5)外壁环绕有若干圈饱和蒸气过热管(8),其两端穿过后盖(2)之外。当饱和蒸气通过过热管(8)后即变为过热蒸气,为提高燃油的油温和充分雾化提供了保证。如使用轻质油料可不用过热管。工作时,油枪座喷出的燃油通过锥形导流幅射筒(3)进入气化筒(5),这时,因燃油的高流速作用,使得锥形导流幅射筒(3)、气化筒(5)和内筒(4)等区域形成低压区,燃烧筒(7)内的高温热气流则通过内筒(4)和气化筒(5)之间的通道循环至气化筒(5)内,该过程既加热了饱和蒸气管(8),又提高了气化筒内的油温使之充分气化后进行燃烧,如此循环工作,而且,高温热气流还能起到连续点火和稳燃作用。空气通过切向开设的旋风进风口(9)进入外壳(6)而形成旋风,这样能带走外壳(6)上的大量热能,既保护了外壳(6),又提高了燃烧时的风温,使燃烧效果更佳。本技术可采用耐高温金属制作。本技术对重油、轻油、原油等各种油料都能充分的气化、燃烧,同时较好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点火难,易结焦以及燃烧不稳定等问题,可连续点火,从而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节约了能源,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效节能燃烧器。权利要求1.一种内燃循环式燃烧器,包括外壳、后盖、燃烧筒、油枪座、进风口,其特征在于外壳(6)内油枪座处固定有锥形导流幅射筒(3),其依次与内筒(4)、燃烧筒(7)相固连,内筒(4)中设有气化筒(5),燃烧筒(7)上开有配气孔及旋风配气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气化筒(5)外壁环绕有饱和蒸气过热管(8),其两端位于后盖(2)之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内筒(4)内壁设有支承柱用于支承气化筒(5)。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外壳(6)上进风口为切向旋风进风口(9)。专利摘要内燃循环式燃烧器,包括外壳、后盖、燃烧筒、油枪座、进风口,其特点是外壳内油枪座处固定有锥形导流辐射筒,其依次与内筒、燃烧筒相固连,内筒中设有气化筒,燃烧筒上开有配气孔或槽。还可在气化筒外壁环绕饱和蒸气过热管以充分利用热效率。该装置对重油、轻油、原油等各种油料都能充分的汽化,较好地解决了现有燃烧器存在的点火难,易结焦及燃烧不稳定等问题,可连续点火,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高效节能燃烧器。文档编号F23D11/00GK2140469SQ92235238公开日1993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2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1月12日专利技术者黄敬庄 申请人:黄敬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循环式燃烧器,包括外壳、后盖、燃烧筒、油枪座、进风口,其特征在于外壳(6)内油枪座处固定有锥形导流幅射筒(3),其依次与内筒(4)、燃烧筒(7)相固连,内筒(4)中设有气化筒(5),燃烧筒(7)上开有配气孔及旋风配气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敬庄
申请(专利权)人:黄敬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