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轿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92428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包括轿厢和轿架。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一对上梁支撑件和一对下梁支撑件。一对上梁支撑件分别位于上梁的两端并被连接在轿顶和上梁之间。一对下梁支撑件分别位于下梁的两端并被连接在轿底和下梁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提高轿厢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小结构振动和结构振动产生的噪音。

Elevator car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轿厢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轿厢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的噪音主要有两种产生途径。一种是空气振动产生噪音,另一种是结构振动产生噪音。在现有技术中,振动通过导轨/导靴传递到轿架的上梁,然后通过设置在轿架的上梁或直梁与轿厢的中间位置之间的减振元件对振动进行衰减,这样可以减小结构振动产生的噪音。但是由于轿厢的中间位置受力大,减振元件小,而且轿厢的支撑结构不稳定,所以导致减振效果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缺陷的至少一个方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包括轿厢和轿架。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一对上梁支撑件和一对下梁支撑件。一对上梁支撑件分别位于上梁的两端并被连接在轿顶和上梁之间。一对下梁支撑件分别位于下梁的两端并被连接在轿底和下梁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每个上梁支撑件和轿顶之间的上弹性减振件和设置在每个下梁支撑件和轿底之间的下弹性减振件;所述上弹性减振件被挤压在所述上梁支撑件和所述轿顶之间,所述下弹性减振件被挤压在所述下梁支撑件和所述轿底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上梁和所述下梁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上梁支撑件和所述下梁支撑件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延伸预定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上梁支撑件和所述下梁支撑件的长度等于或稍小于所述轿厢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尺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上弹性减振件呈条状,所述上弹性减振件容纳在所述上梁支撑件的内部空间中,并从所述上梁支撑件的底部开口向外凸出预定高度,以便与所述轿顶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下弹性减振件呈条状,所述下弹性减振件容纳在所述下梁支撑件的内部空间中,并从所述下梁支撑件的顶部开口向外凸出预定高度,以便与所述轿底接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上弹性减振件的长度等于所述上梁支撑件的长度;所述下弹性减振件的长度等于所述下梁支撑件的长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上梁支撑件与所述下梁支撑件完全相同;并且所述上弹性减振件与所述下弹性减振件完全相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一对上梁支撑件分别布置在所述轿顶的与所述立梁相邻的两侧边缘部上;所述一对下梁支撑件分别布置在所述轿底的与所述立梁相邻的两侧边缘部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上梁位于所述上梁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所述下梁位于所述下梁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所述轿架位于所述轿厢的深度方向上的中间位置处。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各个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轿顶的两侧分别布置有一个上梁支撑件,轿架的上梁通过上梁支撑件连接至轿顶。在轿底的两侧上分别布置有一个下梁支撑件,轿架的下梁通过下梁支撑件连接至轿底。这样,可以提高轿厢的支撑结构的稳定性,有利于减小结构振动和结构振动产生的噪音。此外,在本专利技术前述一些实例性的实施例中,在上梁支撑件和轿顶之间设置有上弹性减振件,在下梁支撑件和轿底之间设置有下弹性减振件,这样,可以进一步减小结构振动和结构振动产生的噪音。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专利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轿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装置的上梁支撑件和上弹性减振件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装置的下梁支撑件和下弹性减振件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在说明书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下述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说明旨在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专利技术构思进行解释,而不应当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限制。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披露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总体技术构思,提供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包括轿厢和轿架。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一对上梁支撑件和一对下梁支撑件。一对上梁支撑件分别位于上梁的两端并被连接在轿顶和上梁之间。一对下梁支撑件分别位于下梁的两端并被连接在轿底和下梁之间。图1显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例性的实施例的电梯轿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电梯轿厢装置主要包括轿厢100和轿架200。轿厢100安装在轿架200上。轿厢100包括轿顶110、轿底120和轿壁130。轿架200包括上梁210、下梁220和立梁230。如图1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一对上梁支撑件310和一对下梁支撑件320。一对上梁支撑件310分别位于上梁210的两端并被连接在轿顶110和上梁210之间。一对下梁支撑件320分别位于下梁220的两端并被连接在轿底120和下梁220之间。图2显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装置的上梁支撑件310和上弹性减振件410的立体示意图;图3显示图1所示的电梯轿厢装置的下梁支撑件320和下弹性减振件420的立体示意图。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每个上梁支撑件310和轿顶110之间的上弹性减振件410和设置在每个下梁支撑件320和轿底120之间的下弹性减振件420。上弹性减振件410被挤压在上梁支撑件310和轿顶110之间,下弹性减振件420被挤压在下梁支撑件320和轿底120之间。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梁210和下梁220沿第一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X延伸,上梁支撑件310和下梁支撑件320沿与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图1中的前后方向)Y延伸预定长度。轿架200的立梁230沿与第一方向X和第二方向Y垂直的第三方向(图1中的上下方向)Z延伸。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梁支撑件310和下梁支撑件320的长度等于或稍小于轿厢100在第二方向(也就是轿厢100的深度方向)Y上的尺寸。如图1和图2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弹性减振件410呈条状,上弹性减振件410容纳在上梁支撑件310的内部空间311中,并从上梁支撑件310的底部开口312向外凸出预定高度,以便与轿顶110接触。如图1和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下弹性减振件420呈条状,下弹性减振件420容纳在下梁支撑件320的内部空间321中,并从下梁支撑件320的顶部开口322向外凸出预定高度,以便与轿底120接触。如图1至图3所示,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上弹性减振件410的长度等于上梁支撑件310的长度;下弹性减振件420的长度等于下梁支撑件320的长度。这样,增大了上弹性减振件410和下弹性减振件420的尺寸,提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包括:/n轿厢(100),包括轿顶(110)、轿底(120)和轿壁(130);和/n轿架(200),包括上梁(210)、下梁(220)和立梁(230),/n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n一对上梁支撑件(310),分别位于所述上梁(210)的两端并被连接在所述轿顶(110)和所述上梁(210)之间;和/n一对下梁支撑件(320),分别位于所述下梁(220)的两端,并被连接在所述轿底(120)和所述下梁(220)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装置,包括:
轿厢(100),包括轿顶(110)、轿底(120)和轿壁(130);和
轿架(200),包括上梁(210)、下梁(220)和立梁(230),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
一对上梁支撑件(310),分别位于所述上梁(210)的两端并被连接在所述轿顶(110)和所述上梁(210)之间;和
一对下梁支撑件(320),分别位于所述下梁(220)的两端,并被连接在所述轿底(120)和所述下梁(2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每个上梁支撑件(310)和轿顶(110)之间的上弹性减振件(410)和设置在每个下梁支撑件(320)和轿底(120)之间的下弹性减振件(420);
所述上弹性减振件(410)被挤压在所述上梁支撑件(310)和所述轿顶(110)之间,所述下弹性减振件(420)被挤压在所述下梁支撑件(320)和所述轿底(120)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梁(210)和所述下梁(220)沿第一方向(X)延伸,所述上梁支撑件(310)和所述下梁支撑件(320)沿与所述第一方向(X)垂直的第二方向(Y)延伸预定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梁支撑件(310)和所述下梁支撑件(320)的长度等于或稍小于所述轿厢(100)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轿厢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弹性减振件(410)呈条状,所述上弹性减振件(410)容纳在所述上梁支撑件(3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湘毅
申请(专利权)人: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