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阻尼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998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包括壳体、转轴、活塞,壳体的第一端设有底部,第二端设有开口部;转轴周向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并伸出所述开口部;活塞周向限位、轴向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轴向设置的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其中,所述转轴和所述活塞联动配合,所述转轴转动时,带动所述活塞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二者之一形成低压油腔,二者之另一形成高压油腔,通过阻尼油缓慢从所述高压油腔渗透到所述低压油腔形成阻尼效果采用转轴与活塞相配合来形成,加工工艺更简化,降低加工成本。

A rotating damp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阻尼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旋转阻尼器。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阻尼机构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可缓冲而具有防冲击、低噪声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如坐便器盖板上、门页上等。现有市场上的阻尼机构大都通过液压实现阻尼功能,即打开过程中在阻尼器中形成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通过阻尼油缓慢从高压油腔渗透到低压油腔,从而达到慢落静音的目的。传统的阻尼器通常包括一可填充阻尼油的壳体及一与壳体密封转动配合的转轴,转轴上至少设有一与壳体内壁贴合并可挠动阻尼油流动的挡油板,壳体内壁上至少设有一可限定挡油板转动幅度的凸台,凸台上铰接有可由阻尼油拨动的或可由阻尼油及转轴轴面共同拨动的拨片;拨片上设有与转轴轴面抵触联动的配合面,在配合面与转轴轴面之间设有通过拨片摆转改变阻尼油液阻的过油通道。当转轴朝一个方向转动时,拨片将阻尼油通道封闭,形成盖板的慢落效果,当转轴朝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拨片未将阻尼油通道封闭,形成盖板快落效果。但是,上述传统阻尼器的加工工艺比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旋转阻尼器,其采用转轴与活塞相配合来形成,加工工艺更简化,降低加工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旋转阻尼器,其包括:壳体(10),其第一端设有底部(111),第二端设有开口部(121);转轴(20),其周向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并伸出所述开口部(121);活塞(30),其周向限位、轴向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并将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轴向设置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其中,所述转轴(20)和所述活塞(30)联动配合,所述转轴(20)转动时,带动所述活塞(30)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二者之一形成低压油腔,二者之另一形成高压油腔,通过阻尼油缓慢从所述高压油腔渗透到所述低压油腔形成阻尼效果。优选的,所述转轴(20)和所述活塞(30)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分别设有联动配合的第一接收部(21)和第一配合部(31),当所述转轴(20)朝第一周向方向转动时,在所述第一接收部(21)和所述第一配合部(31)的相接配合下,带动所述活塞(30)沿第一轴向方向运动;所述转轴(20)和所述活塞(30)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还分别设有联动配合的第二接收部(22)和第二配合部(32),当所述转轴(20)朝第二周向方向转动时,在所述第二接收部(22)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2)的相接配合下,带动所述活塞(30)沿第二轴向方向运动。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配合部(3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2)在径向上或周向上相错开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接收部(21)和所述第二接收部(22)在径向上或周向上相错开设置;或者是,所述第二配合部(32)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部(31)上,对应的,所述第二接收部(22)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收部(21)上。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收部(21)和所述第一配合部(31)分别设有具有空间曲率的凸轮曲面。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接收部(22)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2)的二者之一设有具有空间曲率的凸块轨道,二者之另一设有具有空间曲率的凹槽轨道,或者是,所述第二接收部(22)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2)之间形成螺纹结构。优选的,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过油通道(40),所述过油通道(40)设置于所述转轴(20)上或者设置在所述活塞(30)上或者设置在所述转轴(20)与所述活塞(30)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活塞(30)上还设有单向调节片(33),所述单向调节片(33)位于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之间,所述活塞(30)沿第一轴向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单向调节片(33)关闭所述过油通道(40);所述活塞(30)沿第二轴向方向运动过程中,所述单向调节片(33)打开所述过油通道(40)。进一步的,所述活塞(30)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泄流孔(34),所述转轴(20)上设有与所述泄流孔(34)相插接的延伸部(23),所述延伸部(23)的外壁和所述泄流孔(34)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形成所述过油通道(40)。优选的,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调节腔(13)和用于调节所述调节腔(13)的大小的调节螺钉(131),所述调节螺钉(131)轴向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调节腔(13)的外端部并与所述调节腔(13)密封配合。优选的,所述活塞(30)的外周面的中部设有活塞密封圈(36),通过所述活塞密封圈(36)将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转轴与活塞相配合来形成,加工工艺更简化,降低加工成本;(2)、本技术通过活塞将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沿轴向设置的高压油腔和低压油腔,从而通过阻尼油缓慢从所述高压油腔渗透到所述低压油腔形成阻尼效果,结构简单,功能可靠;(3)、本技术通过第一配合部和第一接收部的配合实现活塞沿第一轴向方向的运动,并通过第二配合部和第二接收部的配合实现活塞沿第二轴向方向的运动,功能更可靠;(4)、本技术的第一配合部和第一接收部具有空间曲率,使其运动更顺畅;(5)、本技术只需在活塞的一端设置单向调节片对过油通道进行开闭控制,结构简单可靠。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旋转阻尼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旋转阻尼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一(单向调节片关闭过油通道的状态);图3为本技术一种旋转阻尼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之二(单向调节片打开过油通道的状态);图4为本技术一种旋转阻尼器的活塞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旋转阻尼器的转轴结构示意图;图中:10-壳体;11-第一腔室;111-底部;12-第二腔室;121-开口;13-调节腔;131-调节螺钉;20-转轴;21-第一接收部;22-第二接收部;23-延伸部;30-活塞;31-第一配合部;32--第二配合部;33-单向调节片;34-泄流孔;35-导向凹槽;36-活塞密封圈;361-密封圈安装槽;40-过油通道;50-压盖;51-压盖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包括:壳体10,其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其第一端设有底部(111),第二端设有开口部(121);/n转轴(20),其周向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并伸出所述开口部(121);/n活塞(30),其周向限位、轴向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并将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轴向设置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n其中,所述转轴(20)和所述活塞(30)联动配合,所述转轴(20)转动时,带动所述活塞(30)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二者之一形成低压油腔,二者之另一形成高压油腔,通过阻尼油缓慢从所述高压油腔渗透到所述低压油腔形成阻尼效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其第一端设有底部(111),第二端设有开口部(121);
转轴(20),其周向可转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靠近所述第二端的位置,并伸出所述开口部(121);
活塞(30),其周向限位、轴向可移动的安装于所述壳体(10)内靠近所述第一端的位置,并将所述壳体(10)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轴向设置的第一腔室(11)和第二腔室(12);
其中,所述转轴(20)和所述活塞(30)联动配合,所述转轴(20)转动时,带动所述活塞(30)轴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腔室(11)和所述第二腔室(12)的二者之一形成低压油腔,二者之另一形成高压油腔,通过阻尼油缓慢从所述高压油腔渗透到所述低压油腔形成阻尼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20)和所述活塞(30)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分别设有联动配合的第一接收部(21)和第一配合部(31),当所述转轴(20)朝第一周向方向转动时,在所述第一接收部(21)和所述第一配合部(31)的相接配合下,带动所述活塞(30)沿第一轴向方向运动;所述转轴(20)和所述活塞(30)相对的一侧的表面上还分别设有联动配合的第二接收部(22)和第二配合部(32),当所述转轴(20)朝第二周向方向转动时,在所述第二接收部(22)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2)的相接配合下,带动所述活塞(30)沿第二轴向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31)和所述第二配合部(32)在径向上或周向上相错开设置,对应的,所述第一接收部(21)和所述第二接收部(22)在径向上或周向上相错开设置;或者是,所述第二配合部(32)设置在所述第一配合部(31)上,对应的,所述第二接收部(22)设置在所述第一接收部(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旋转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收部(21)和所述第一配合部(31)分别设有具有空间曲率的凸轮曲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伟明范振林谢伟泉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瑞尔特卫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