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蕾专利>正文

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8986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8 0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用薄膜制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薄膜,尤其是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及其制备方法;至少包括一外层、一中层和一内层的共挤复合膜结构;外层包括PE、隔热剂以及有机溶剂,中层包括的PE,内层包括PE以及涂覆层;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的外层、中层以及内层原料配料,通过共挤吹膜设备的螺杆混合并挤出塑化成熔体;过滤器过滤,经流道分流到模头,挤出复合成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热保温农用薄膜,表面光滑平整,且在不明显降低透明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薄膜的红外阻隔率,从而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省去大棚内供暖措施,节省了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A kind of heat insulation transparent cooling film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用薄膜制备
,涉及一种薄膜,尤其是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农村产业对塑料薄膜的市场需求不断上升。为了适应农业生产各个方面的需要,农用塑料薄膜有各种不同的品种和规格。塑料薄膜在农村种植业中被广泛应用在塑料大棚领域,利用塑料大棚进行蔬菜、花卉等的设施栽培,对缓解蔬菜淡季的供求矛盾起到了特殊的重要作用,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现实的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现有棚膜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白天射入大棚内地面的红外辐射能量在夜间经棚膜散失,大幅度降低棚温,尤其是聚烯烃流滴棚膜在夜间的散热比普通膜还要快;另一方面,大量红外线进入棚中,尤其是在中午,使得棚温过高而灼烧农作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至少包括一外层、一中层和一内层的共挤复合膜结构;外层包括PE、隔热剂以及有机溶剂,中层包括的PE,内层包括PE以及涂覆层。进一步的,隔热剂为纳米粉体,纳米粉体的粒径为1~100纳米,优选为10~50纳米。进一步的,纳米粉体包括纳米钨酸铯、纳米氮化物和纳米碳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纳米氮化物包括纳米氮化钛、纳米氮化硅和纳米氮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纳米碳化物包括纳米碳化硅和/或纳米碳化钛。进一步的,有机溶剂包括乙醇、异丙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芳香烃、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涂覆层包括水性流滴消雾涂覆液。进一步的,隔热剂占所述外层重量比为0.1~15%,有机溶剂占所述外层重量比为4~25%。进一步的,内层和/或中层和/或外层还含有功能母料,功能母料包括光稳定剂、茂金属、抗氧化剂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的,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和茂金属的添加重量比例分别为6~12%、3~8%和4~10。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方法,用于制备隔热透明降温膜,以下是技术方案: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的外层、中层以及内层原料配料,通过共挤吹膜设备的螺杆混合并挤出塑化成熔体;过滤器过滤,经流道分流到模头,挤出复合成膜。进一步的,隔热剂先加入至有机溶剂中得到纳米颗粒分散液,将纳米颗粒分散液与所述PE以及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和茂金金属进行混合搅拌进行造粒后得到外层原料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隔热保温农用薄膜,表面光滑平整,且在不明显降低透明度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薄膜的红外阻隔率,从而达到隔热保温的效果,省去大棚内供暖措施,节省了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100、外层;200、次外层;300、中层;400、次内层;500、内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至少包括一外层、一中层和一内层的共挤复合膜结构;外层包括PE、隔热剂以及有机溶剂,中层包括的PE,内层包括PE以及涂覆层。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的制备方法,将上述的外层、中层以及内层原料配料,通过共挤吹膜设备的螺杆混合并挤出塑化成熔体;过滤器过滤,经流道分流到模头,挤出复合成膜。实施例一参阅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层隔热透明降温膜,如图1所示,薄膜为五层结构,包括外层、次外层、中层、次内层以及内层。其中中层、次内层以及次外层材料一致、组分相同。一种包括外层、次外层、中层、次内层以及内层的五层共挤复合膜结构的隔热透明降温膜。其中,外层材质为添加有1%隔热剂、4%有机溶剂、6%光稳定剂、3%抗氧化剂、4%茂金属的PE,次内层为添加有6%光稳定剂、3%抗氧化剂、4%茂金属的PE,中层为添加有6%光稳定剂、3%抗氧化剂、4%茂金属的PE,次内层为添加有6%光稳定剂、3%抗氧化剂、4%茂金属的PE,内层为添加有6%光稳定剂、3%抗氧化剂、4%茂金属、2%水性流滴消雾涂覆液的PE。实施例二一种包括外层、次外层、中层、次内层以及内层的五层共挤复合膜结构的隔热透明降温膜。其中,外层材质为添加有8%隔热剂、15%有机溶剂、8%光稳定剂、5%抗氧化剂、6%茂金属的PE,次内层为添加有8%光稳定剂、5%抗氧化剂、6%茂金属的PE,中层为添加有8%光稳定剂、5%抗氧化剂、6%茂金属的PE,次内层为添加有8%光稳定剂、5%抗氧化剂、6%茂金属的PE,内层为添加有8%光稳定剂、5%抗氧化剂、6%茂金属、4%水性流滴消雾涂覆液的PE。实施例三一种包括外层、次外层、中层、次内层以及内层的五层共挤复合膜结构的隔热透明降温膜。其中,外层材质为添加有15%隔热剂、25%有机溶剂、12%光稳定剂、8%抗氧化剂、10%茂金属的PE,次内层为添加有12%光稳定剂、8%抗氧化剂、10%茂金属的PE,中层为添加有12%光稳定剂、8%抗氧化剂、10%茂金属的PE,次内层为添加有12%光稳定剂、8%抗氧化剂、10%茂金属的PE,内层为添加有12%光稳定剂、8%抗氧化剂、10%茂金属、6%水性流滴消雾涂覆液的PE。实施例四针对于实施例一的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的制备方法,针对于外层物料的制备:将12.5份聚硅氧烷溶液加入到82.5份二甲苯中,再将5份原始粒径为20纳米的钨酸铯粉体加入聚硅氧烷二甲苯溶液中,使用直径为0.3毫米的研磨珠进行砂磨操作,12小时后得到平均粒径为83纳米的纳米钨酸铯分散液。在100份纳米钨酸铯分散液加入120份PE树脂、光稳定剂6份、抗氧化剂3份,茂金属4份,在室温下混合搅拌均匀,再将该混合物加入到螺杆机中,熔融挤出造粒。将颗粒与次外层原料、中层原料、次内层原料以及内层原料加入至共计吹膜设备的螺杆中混合并寄出塑化成溶体,通过过滤器过滤,经流道分流到模头,挤出复合成膜。薄膜中钨酸铯含量为10%。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外层、一中层和一内层的共挤复合膜结构;所述外层包括PE、隔热剂、聚硅氧烷以及有机溶剂,所述中层包括的PE,内层包括PE以及涂覆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热透明降温膜,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外层、一中层和一内层的共挤复合膜结构;所述外层包括PE、隔热剂、聚硅氧烷以及有机溶剂,所述中层包括的PE,内层包括PE以及涂覆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透明降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剂为纳米粉体,所述纳米粉体的粒径为1~100纳米,优选为10~50纳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透明降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粉体包括纳米钨酸铯、纳米氮化物和纳米碳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纳米氮化物包括纳米氮化钛、纳米氮化硅和纳米氮化铝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纳米碳化物包括纳米碳化硅和/或纳米碳化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热透明降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乙醇、异丙醇、醋酸乙酯、醋酸丁酯、芳香烃、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一种或多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透明降温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涂覆层包括水性流滴消雾涂覆液,所述涂覆层占所述内层的重量比为2~6%。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蕾
申请(专利权)人:徐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