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广元专利>正文

液化气罐残液燃尽装置中改进的汽化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8961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化气罐残液燃尽装置中改进的汽化器,由阀体(50)和连接在阀体(50)下部的雾(汽)化器(30)以及导液管(32)所构成,所述的雾(汽)化器(30)由薄圆片(340)分隔成室(33)和(34),薄圆片(340)的中间开有喇叭孔(332)。室(33)下部设置有凸圆台体(330),导液管(32)穿过凸圆台体(330)伸入室(33),该伸出端管口封闭,其管壁上开有斜孔(331)。残液经此雾(汽)化器后得以充分雾化、气化、燃烧完全。(*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液化气罐上残液燃尽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液化气罐残液燃尽装置中改进的汽化器。瓶装液化石油气的钢瓶底部都会滞留有残液,若不清除将越积越多,用户大多当废渣倾入下水道,这不仅浪费能源,而且有异味、污染环境,有时还会引发火灾。为充分利用这一残液、节约能源、申请人曾于96.7.24申请了一项液化气罐残液燃尽装置的技术专利(ZL96217931.0)。该装置是在阀体下口连接一个与阀相通的汽化器,汽化器的下端有导管,与导管连接的软管直达罐底。当阀门打开时易汽化的燃气经汽化器进入燃气灶。利用燃气流经汽化器时所形成的负压将罐底残液吸入汽化器,残液在汽化器内经两次体积膨胀后气化,气化后的残液与燃气一道送入燃气灶。残液与燃气一道使用,直至用完。在上述装置中残液在汽化器内的气化尚不充分。本技术对上述汽化器进行改进,旨在使残液充分气化,燃烧完全。本技术利用罐内的压力将罐底残液送至雾(汽)化器,经雾化、气化后送入燃气灶。具体的方案是在阀体的下部连接有与阀体相通的雾(汽)化器,其下部连接有直插罐底的导液管。打开阀门,在罐内压力作用下,罐底残液经导液管进入雾(汽)化器。残液首先形成旋转的流体,在旋转时膨胀体积进而雾化、气化,接着再进行第二次雾、气化,经两次雾、气化后送入燃气灶。当残液排尽后,这一过程同样适用于余下的易气化的燃气。旋转的流体能有效地将压力势能转换为动能和磨擦能,延长流体的路径和滞留时间,有利于流体的充分雾、气化。上述雾、气化是一个物理过程,贯穿在瓶装液化器使用的始末。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雾(汽)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导液管上部的斜孔,用来使残液形成旋转的流体。图4是导液管穿过的凸圆台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分隔两气化室的薄圆片,中心位置有喇叭状孔。结合附图本技术的实施例叙述如下在图1、图2中,液化气罐60上有阀体50,在阀体50的下部连接有雾(汽)化器30,雾(汽)化器有上下两个雾(汽)化室33和34,两者由孔332连通,孔332开在薄圆片340的中心位置,孔332为喇叭形状如图5所示。孔332的这种形状有利于扩散与裂化液滴,有利于增加磨擦能,使残液充分雾、气化。此外薄圆片340在流体的冲击下可以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使雾、气化的效果成倍增加。室34通过连管10同阀体50连接。连管10的管壁上开有二个以上的孔11,孔11上严密地套上弹性与强度极佳的橡胶套20。孔11的作用是灌装液化气时让液态的石油气流入罐内;橡胶套20有止逆作用,灌气时张开,用气时封闭。室33的下部设置一凸圆台体330如图4所示。导液管32的上部管口自室33的底部插入并穿过凸圆台体330伸入室33内,该伸出端管口封闭,其管壁上开有斜孔331为图3所示。导液管32的另一端连接软管321直达罐底。凸圆台体有利于提高雾、气化率。斜孔331用来形成旋流。以下结合附图简述雾、气化的物理过程。打开阀50,罐60内的压力迫使橡胶套20封闭孔11,同时使残液沿软管321、导液管32、经斜孔331进入室33、在斜孔331和凸圆台体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第一步雾、气化,然后经孔332进一步雾、气化后进入室34,此时残液已充分雾、气化,经连管10和阀50送入燃气灶。当残液燃尽后,余下易气化的成分如丙烷等仍沿着残液的路径作相同原理的运动进入燃气灶,直至燃尽罐内所有的液化气。在雾、气化过程中,易气化的成分同残液相比,前者雾少气多,后者雾多气少。灌气时,在外力作用下,液化石油气经孔11顶开橡胶套20进入罐内,也有少许沿残液排出的路径进入罐内。权利要求1.一种液化气罐残液燃尽装置中改进的汽化器,由罐(60)上的阀体(50)和连接在阀体(50)下部的连管(10)和连接在连管(10)上的雾(汽)化器(30)以及连接在雾(汽)化器(30)上下端连接有直达罐底的软管(321)的导液管(32)所构成,其特征在于(1)雾(汽)化(30)被薄圆片(340)分隔成室(33)和(34),薄圆片(340)的中心位置开有喇叭孔(332);(2)室(34)同连管(10)连接;(3)室(33)下部设置有凸圆台体(330);(4)导液管(32)上端自室(33)的底部插入并穿过凸圆台体(330)伸入室(33)内,该伸出端管口封闭,其管壁上开有斜孔(331)。专利摘要一种液化气罐残液燃尽装置中改进的汽化器,由阀体(50)和连接在阀体(50)下部的雾(汽)化器(30)以及导液管(32)所构成,所述的雾(汽)化器(30)由薄圆片(340)分隔成室(33)和(34),薄圆片(340)的中间开有喇叭孔(332)。室(33)下部设置有凸圆台体(330),导液管(32)穿过凸圆台体(330)伸入室(33),该伸出端管口封闭,其管壁上开有斜孔(331)。残液经此雾(汽)化器后得以充分雾化、气化、燃烧完全。文档编号F23D5/00GK2360725SQ99203109公开日2000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5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5日专利技术者刘广元, 周敬平 申请人:刘广元, 周敬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化气罐残液燃尽装置中改进的汽化器,由罐(60)上的阀体(50)和连接在阀体(50)下部的连管(10)和连接在连管(10)上的雾(汽)化器(30)以及连接在雾(汽)化器(30)上下端连接有直达罐底的软管(321)的导液管(32)所构成,其特征在于:(1)雾(汽)化(30)被薄圆片(340)分隔成室(33)和(34),薄圆片(340)的中心位置开有喇叭孔(332);(2)室(34)同连管(10)连接;(3)室(33)下部设置有凸圆台体(330);(4)导液管 (32)上端自室(33)的底部插入并穿过凸圆台体(330)伸入室(33)内,该伸出端管口封闭,其管壁上开有斜孔(33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广元周敬平
申请(专利权)人:刘广元周敬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