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动开关回流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934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动开关回流阀,包括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所述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由的阀座和阀球组成,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与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首级盖板一体注塑而成,且使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位于首级盖板正下方且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的阀座底部开设有阀座底孔,所述的阀座管壁上开设有四个腰型阀座侧孔;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顶部开设有阀座出口,所述的阀座出口位于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回流孔正下方,且所述的阀座出口与回流孔下方锥形孔正对;所述阀球位于阀座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对自吸泵回流孔液体的自动控制,既保证自吸功能,又提高自吸泵的运行效率、降低回流阀的噪声。

A kind of automatic switch return valve of multistage booster self-priming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动开关回流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混式多级增压自吸泵回流孔处的自动开关回流阀,主要用于快速有效地实现自吸和增压,在保证泵的自吸能力的前提下,以进一步提升泵的效率。
技术介绍
多级增压自吸泵属于自吸式离心泵,它作为一种流体机械,由于其具有结构紧凑、操作方便、运行平稳、维护容易、效率高、寿命长和具备良好的自吸性能而被广泛应用。当前,自吸性能是自吸泵最为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回流孔结构是影响自吸泵自吸性能的关键因素,根据专利号为CN103195735A中所述,在出水腔回流孔处安装一个弹簧活塞式回流阀,来减少自吸泵在正常运行时的液体回流,但该弹簧活塞式回流阀结构复杂,不便于制造;体积略大,占用空间过大且安装较困难。而专利号为CN107448392A中所述则是在回流孔处设计简单的镶嵌式弹簧片。所以自吸泵在自吸过程中,气体与液体在叶轮的作用下不断进入泵腔,实现气液分离,回流的液体不断地冲击弹簧片形成噪声;正常运行后,泵腔压力又比吸水腔大,弹簧片弯曲,堵住回流孔,但由于铁片弯曲具有一定的弧度,未能完全堵住回流孔,无法完全杜绝流体回流,同时在大压差的作用下,弹簧片会出现高频振动,产生尖锐的噪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技术了一种结构简单、降噪效果明显且能有效提高泵效率的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动开关回流阀,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制造安装方便,运作时灵敏、可靠的特点;通过该方法实现了对自吸泵回流孔液体的自动控制,既保证自吸功能,又提高自吸泵的运行效率、降低回流阀的噪声。因此该结构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动开关回流阀,包括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所述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由一个高10mm、外径10mm、内径7.5mm、厚度2.5mm的管状结构制作而成的阀座和比重比水重的氟橡胶材料制成的直径为7mm的阀球组成,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与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首级盖板一体注塑而成,且使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位于首级盖板正下方且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的阀座底部开设有直径3mm的阀座底孔,所述的阀座管壁上开设有四个长5mm、宽2mm的腰型阀座侧孔;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顶部开设有阀座出口,所述的阀座出口位于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回流孔正下方,且所述的阀座出口与回流孔下方锥形孔正对;所述阀球位于阀座内部,所述的阀球直径比回流孔直径大1mm。所述的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首级盖板上的吸水腔采用80度的V型结构,所述的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泵腔进口处的V型隔板相配合,使得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中心正好位于回流孔中心正下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利用泵腔与回流孔内部的压差来控制阀球动作,既可以保证泵在自吸过程中,回流孔处于开通状态;又能保证泵在正常运行时阀球上移,与回流孔下方锥形孔紧密接触,闭合回流孔,实现自动控制回流液体的通断,提高自吸泵的运行效率,降低回流阀的噪声。而且具有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制造安装方便,运作时灵敏、可靠的特点;因此该结构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多级增压自吸泵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自动开关式回流阀与首级盖板连接关系的放大示意图;图4是图3中A部自动开关式回流阀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2中B部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吸阶段自动开关式回流阀开启状态放大示意图;图6是图2中B部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吸完成后自动开关式回流阀关闭状态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2所示,一种内置自动开关回流阀的多级增压自吸泵结构示意图,包括首级叶轮1、首级盖板2、导流壳3、泵轴4、机械密封5、电机6、控制盒7、压力罐8、注水口9、出水口10、出口止回阀芯11、泵腔12、进水口13、回流孔14、自动开关回流阀本体15;首级盖板2上的80度V型结构吸水腔20、泵腔12进口处的V型隔板。本实施例的一种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动开关回流阀,如图3、4所示,包括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所述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由一个高10mm、外径10mm、内径7.5mm、厚度2.5mm的管状结构制作而成的阀座16和比重比水重的氟橡胶材料制成的直径为7mm的阀球21组成,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与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首级盖板2一体注塑而成,且使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位于首级盖板2正下方且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的阀座16底部开设有直径3mm的阀座底孔18,所述的阀座16管壁上开设有四个长5mm、宽2mm的腰型阀座侧孔17;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顶部开设有阀座出口19,所述的阀座出口19位于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回流孔14正下方,且所述的阀座出口19与回流孔14下方锥形孔正对;所述阀球21位于阀座16内部,所述的阀球21直径比回流孔14直径大1mm。非运行状态时,阀球21受自重处于阀座16底部,对应回流孔14处于常开状态。所述的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首级盖板2上的吸水腔20采用80度的V型结构,所述的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泵腔12进口处的V型隔板相配合,以便于定位安装,保证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中心正好位于回流孔14中心正下方,保证自吸完成后,阀球21能够实现对回流孔14的完全密封,同时该V型结构的吸水腔20能够稳定首级叶轮1进口液体流动状态,改善首级叶轮1进口条件,提高运行的稳定性。启动前,先要通过注水口9将液体灌入泵体内部,泵内液体存量需要超过首级叶轮1中心高,泵体进水口13及其上端全部是空气;启动后,泵处于自吸过程时,气液混合物在首级叶轮1的作用下,经过导流壳3后进入泵腔12,气液在泵腔内进行分离,分离后较轻的气体由出水口10排出,较重的液体在重力作用不断流回泵腔12底部,并经过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与回流孔14之间的间隙、四个阀座侧孔17、阀座出口19、回流孔14和首级盖板2再次进入吸水腔20,进而进入首级叶轮1,再通过首级叶轮1旋转进行气液混合,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自吸过程结束;由于该过程主要是气液分离过程,吸水腔20与泵腔12压力差值较小,阀球21因自重处于阀座16底部,如图5所示,图中箭头所指方向为水流方向。与回流孔14自然分离,从而保证自吸过程中排气工作的正常进行;当泵完成自吸后,整个泵腔充满液体,液体在首级叶轮1的作用下,使得泵腔12的压力迅速升高,此时泵腔12与吸水腔20内的产生一定的压力差值,最大压差达到0.3MPa,在压差的作用下,阀球21被吸上,与回流孔14紧密贴合,实现运行状态下回流孔14的自动闭合,如图6所示,以保证无液体回流,减少液体回流损失,提高泵的运行效率;当停止运行后,泵腔4压力迅速下降,阀球21同样由于重力作用自然下落,回流孔14打开,泵可以重新进入自吸循环模式。本实施例利用泵腔与回流孔内部的压差来控制阀球动作,既可以保证泵在自吸过程中,回流孔处于开通状态;又能保证泵在正常运行时阀球上移,与回流孔下方锥形孔紧密接触,闭合回流孔,实现自动控制回流液体的通断,提高自吸泵的运行效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动开关回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所述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由一个高10mm、外径10mm、内径7.5mm、厚度2.5mm的管状结构制作而成的阀座(16)和比重比水重的氟橡胶材料制成的直径为7mm的阀球(21)组成,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与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首级盖板(2)一体注塑而成,且使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位于首级盖板(2)正下方且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的阀座(16)底部开设有直径3mm的阀座底孔(18),所述的阀座(16)管壁上开设有四个长5mm、宽2mm的腰型阀座侧孔(17);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顶部开设有阀座出口(19),所述的阀座出口(19)位于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回流孔(14)正下方,且所述的阀座出口(19)与回流孔(14)下方锥形孔正对;所述阀球(21)位于阀座(16)内部,所述的阀球(21)直径比回流孔(14)直径大1m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增压自吸泵自动开关回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所述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由一个高10mm、外径10mm、内径7.5mm、厚度2.5mm的管状结构制作而成的阀座(16)和比重比水重的氟橡胶材料制成的直径为7mm的阀球(21)组成,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与多级增压自吸泵上的首级盖板(2)一体注塑而成,且使所述的自动开关式回流阀本体(15)位于首级盖板(2)正下方且垂直地面设置;所述的阀座(16)底部开设有直径3mm的阀座底孔(18),所述的阀座(16)管壁上开设有四个长5mm、宽2mm的腰型阀座侧孔(17);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芸吴登昊祝之兵谷云庆周佩剑徐茂森牟介刚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