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802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支气管镜室,所述支气管镜室至少设置有供医护人员出入的第一门以及供患者出入的第二门,并且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呈对角设置;所述支气管镜室还设置有:第一活动区域,其连通所述第一门并且供所述医护人员活动;第二活动区域,其连通所述第二门并且供所述患者活动;以及内镜系统,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门的所述第一活动区域中。由此,不仅能够实现洁污分离而提高医疗安全性,而且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

Bronchoscope roo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气管镜室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支气管镜室。
技术介绍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内镜(或者也称为内窥镜)诊疗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一套完整的内镜系统通常包括光源装置、图像处理装置、送气装置、治疗器械装置、内镜以及多个监视器等。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目前出现了围绕内镜系统而设置的内镜中心和各种内镜诊室。通常,内镜尤其是软式内镜由于材质特殊、精度高和结构复杂等原因,消毒灭菌的要求较高。因此,对各种内镜室的规划和设置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随着建筑规划模块化理念的出现,“建筑工厂”、“建筑标准工件”和“建筑标准房间”等技术也开始出现。目前,对于内镜室的布局设置,出现了一些模块化技术,例如参考文献1:授权公告号为CN206376580U、技术名称为“一种结构优化的内镜再处理室”。应当注意,上面对
技术介绍
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
技术介绍
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人发现:上述参考文献1提供了一种内镜再处理室,通过单向门而使得污物单向进入而洁物单向出去,从而有效地避免交叉感染。但是,对于各种内镜诊疗室,如何在实现洁污分离的同时,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提高诊疗效率,现有技术中并没有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支气管镜室,在实现洁污分离的同时,提高空间利用率并且提高诊疗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支气管镜室,所述支气管镜内镜室至少设置有供医护人员出入的第一门以及供患者出入的第二门,并且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呈对角设置;所述支气管镜室还设置有:第一活动区域,其连通所述第一门并且供所述医护人员活动;第二活动区域,其连通所述第二门并且供所述患者活动;以及内镜系统,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门的所述第一活动区域中,用于至少对所述患者的呼吸系统进行诊疗。由此,通过第一活动区域和第二活动区域,能够实现洁污分离而提高医疗安全性;通过呈对角设置的至少两个门,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此外,内镜系统设置在靠近第一门的位置处,能够缩短内镜设备放置时的线路而提高诊疗效率,并且内镜系统设置在第一活动区域中,能够提高医疗安全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其中,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一活动区域形成供所述医护人员以及内镜设备出入的第一活动线路,所述第二门和所述第二活动区域形成供所述患者出入的第二活动线路,并且所述第一活动线路和所述第二活动线路被设置为不交叉。由此,通过互不交叉的第一活动线路(也可称为第一动线)和第二活动线路(也可称为第二动线),能够进一步实现洁污分离,避免交叉感染而提高医疗安全性。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其中,所述支气管镜室还包括:所述第一门所在的第一墙体,所述第二门所在的与所述第一墙体平行设置的第二墙体,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并且靠近所述内镜系统的第三墙体,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并且远离所述内镜系统的第四墙体。由此,第一门所在的第一墙体和第二门所在的第二墙体平行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四方面,其中,所述支气管镜室还包括:床,其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活动区域之间并且靠近所述第二门;所述床和所述第三墙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床和所述第四墙体之间的第二距离。由此,床设置在靠近第二门的位置处,能够缩短患者的行进路线而提高诊疗效率,并且床设置在所述第一活动区域和所述第二活动区域之间,能够进一步方便医护人员的站位而提高诊疗效率。此外,所述床和所述第三墙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或等于所述床和所述第四墙体之间的第二距离,能够进一步空间利用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五方面,其中,所述内镜系统设置于所述床与所述第三墙体之间;并且,在所述内镜系统与所述第三墙体之间具有至少能够供所述医护人员通过或供搭载内镜设备的吊塔转动的第三距离。由此,内镜系统设置于床和第三墙体之间,并且该内镜系统与第三墙体之间具有第三距离,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能够进一步方便医护人员的站位,提高诊疗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六方面,其中,所述支气管镜室还设置有:洗手池,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门的所述第一活动区域中,且抵接所述第一墙体;以及图文工作站,其设置于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四墙体的连接处。由此,将洗手池和图文工作站设置为靠近第一墙体,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性,此外还方便医护人员的各种操作,提高诊疗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七方面,其中,所述支气管镜室还设置有:治疗车,其设置为抵接所述第四墙体。由此,将治疗车设置为靠近第四墙体,方便医护人员的各种操作,提高诊疗效率。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第八方面,其中,所述内镜系统包括医用吊塔以及放置于所述医用吊塔上的如下至少之一的设备:内镜设备、监护仪、监视器。由此,能够通过医用吊塔放置各种设备,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而且能够进一步提高医疗安全性,此外还能够方便医护人员的各种操作,提高诊疗效率。参照后文的说明和附图,详细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指明了本技术的原理可以被采用的方式。应该理解,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在范围上并不因而受到限制。在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条款的范围内,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许多改变、修改和等同。附图说明所包括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的理解,其构成了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例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与文字描述一起来阐释本技术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支气管镜室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支气管镜室的另一个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支气管镜室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支气管镜室的另一个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个支气管镜室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附图,通过下面的说明,本技术的前述以及其它特征将变得明显。在说明书和附图中,具体公开了本技术的特定实施方式,其表明了其中可以采用本技术的原则的部分实施方式,应了解的是,本技术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本技术包括落入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全部修改、变型以及等同物。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等用于对不同元素从称谓上进行区分,但并不表示这些元素的空间排列或时间顺序等,这些元素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列出的术语的一种或多个中的任何一个和所有组合。术语“包含”、“包括”、“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气管镜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镜室至少设置有供医护人员出入的第一门以及供患者出入的第二门,并且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呈对角设置;所述支气管镜室还设置有:/n第一活动区域,其连通所述第一门并且供所述医护人员活动;/n第二活动区域,其连通所述第二门并且供所述患者活动;以及/n内镜系统,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门的所述第一活动区域中,用于至少对所述患者的呼吸系统进行诊疗;/n所述支气管镜室还包括:所述第一门所在的第一墙体,所述第二门所在的与所述第一墙体平行设置的第二墙体,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并且靠近所述内镜系统的第三墙体,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并且远离所述内镜系统的第四墙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气管镜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气管镜室至少设置有供医护人员出入的第一门以及供患者出入的第二门,并且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二门呈对角设置;所述支气管镜室还设置有:
第一活动区域,其连通所述第一门并且供所述医护人员活动;
第二活动区域,其连通所述第二门并且供所述患者活动;以及
内镜系统,其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门的所述第一活动区域中,用于至少对所述患者的呼吸系统进行诊疗;
所述支气管镜室还包括:所述第一门所在的第一墙体,所述第二门所在的与所述第一墙体平行设置的第二墙体,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并且靠近所述内镜系统的第三墙体,连接所述第一墙体和所述第二墙体并且远离所述内镜系统的第四墙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气管镜室,其中,所述第一门和所述第一活动区域形成供所述医护人员以及内镜设备出入的第一活动线路,所述第二门和所述第二活动区域形成供所述患者出入的第二活动线路,并且所述第一活动线路和所述第二活动线路被设置为不交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气管镜室,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新许俊伟刘芳
申请(专利权)人:奥林巴斯北京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