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弯管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693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弯管机,其结构包括机体、管料支撑架、连接板、钢管进给装置和角度显示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高效弯管机,本设计提出钢管进给装置设计,解决了使用过程中需人工进行一根根捡起钢管放入管料支撑架导致费时费力效率低下问题,其中斜块前后移动,锯齿板上下移动,外侧第二锯齿板固定,上下移动锯齿板,使钢管以一定间距进给向前移动;本设计提出角度显示装置设计,解决了钢管在加工过程中不易对弯曲角度进行控制问题,其中弯管模旋转后内部轴每转过1/16圈,角度传感器就会计数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计算轴旋转圈数得到弯管模旋转角度,并显示在控制面板内置显示器上。

An efficient pipe be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弯管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弯管机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弯管机。
技术介绍
大致可以分为液压弯管机等等,主要用于电力施工、桥梁、船舶、家具,装潢等方面的管道铺设及修造,使用过程中需人工进行一根根捡起钢管放入管料支撑架,导致捡起过程浪费一定时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弯管机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使用过程中需人工进行一根根捡起钢管放入管料支撑架导致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并且钢管在加工过程中不易对弯曲角度进行精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高效弯管机,解决了使用过程中需人工进行一根根捡起钢管放入管料支撑架导致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并且钢管在加工过程中不易对弯曲角度进行控制的问题,达到了使用过程中依次对钢管进行递进,并且显示器显示数字弯曲角度进行精确控制的有益效果。(二)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效弯管机,包括机体、管料支撑架、下料按钮、伸缩架、支撑板、气缸、气管、推杆、支撑杆、弯管模、连接板、钢管进给装置和角度显示装置,所述机体外侧右端设置有管料支撑架,所述管料支撑架前端面右侧设置有下料按钮,所述管料支撑架底端面与支撑板进行焊接,是支撑板左端内侧与气缸进行铆接,所述气缸右端面与气管进行插接,所述气缸顶端内侧与推杆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推杆顶端通孔与支撑杆进行铰接,所述支撑杆右端内侧通孔与弯管模进行铆接,所述弯管模前后两端外侧与连接板前后两端通孔进行铆接,所述连接板前端面顶端设置有角度显示装置,所述机体后端面右侧设置有钢管进给装置,所述钢管进给装置由固定外壳、斜钣金块、斜进料板、导柱、型材板、滑块、滑轮、锯齿板、斜块、第二推杆、第二气缸和第二锯齿板组成,所述固定外壳前端面焊接有斜钣金块,所述固定外壳后端面与斜进料板进行焊接,所述固定外壳内部顶端面与导柱进行焊接,所述导柱顶端面外侧通过滑块与型材板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型材板底端面中部与滑块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块左端面与滑轮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型材板顶端面与锯齿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块底端与斜块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斜块后端面与第二推杆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推杆后端外侧与第二气缸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外壳顶端面外侧与第二锯齿板进行焊接,所述角度显示装置由控制面板、单片机、导线、角度传感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组成,所述控制面板前端面顶部与单片机进行插接,所述控制面板顶端通孔与导线进行插接,所述导线顶端面与角度传感器进行焊接,所述角度传感器底端设置有第一夹板,所述角度传感器左上端通过内置转轴与第二夹板进行插接,所述连接板前端铆钉外侧与角度传感器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夹板顶部后端面与弯管模进行焊接,所述第二夹板底部后端面与连接板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料按钮、控制面板和角度传感器均与角度传感器电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斜钣金块前端面为斜面,斜钣金块斜面角度为140度。进一步的,所述锯齿板和第二锯齿板形状尺寸相同,并且锯齿板顶端锯齿面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夹板顶端面与支撑杆顶端面平行,第一夹板右端面与连接板右端面平行。进一步的,所述管料支撑架左侧表面设置有刻度数字,并且刻度单位为厘米。进一步的,所述斜块左端面为斜面,并且斜块斜面表面为光滑面,斜块斜面倾斜角度为158度。进一步的,所述控制面板前端设置有显示器,并且型号为12864液晶屏。进一步的,所述角度传感器型号为DWQB-V。进一步的,所述单片机型号为msp430g2。(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为解决使用过程中需人工进行一根根捡起钢管放入管料支撑架导致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的问题,本设计提出钢管进给装置设计,解决了使用过程中需人工进行一根根捡起钢管放入管料支撑架导致费时费力效率低下问题,其中推杆水平方向前后推动,将斜块前后移动,锯齿板上下移动,外侧第二锯齿板固定,上下移动锯齿板,使钢管以一定间距进给向前移动,达到右端面斜面后从斜钣金块滑落至管料支撑架顶端内侧凹槽,达到了使用过程中依次对钢管进行递进的有益效果;2)、为解决钢管在加工过程中不易对弯曲角度进行控制的问题,本设计提出角度显示装置设计,解决了钢管在加工过程中不易对弯曲角度进行控制问题,其中弯管模旋转后内侧第二夹板向上旋转,第二夹板旋转过程中带动角度传感器前端轴旋转,内部轴每转过1/16圈,角度传感器就会计数并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单片机,单片机通过计算轴旋转圈数得到弯管模旋转角度,并显示在控制面板内置显示器上,达到了显示器显示数字弯曲角度进行精确控制的有益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管进给装置结构正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管进给装置结构正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钢管进给装置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机体-1、管料支撑架-2、下料按钮-3、伸缩架-4、支撑板-5、气缸-6、气管-7、推杆-8、支撑杆-9、弯管模-10、连接板-11、钢管进给装置-12、角度显示装置-13、固定外壳-1201、斜钣金块-1202、斜进料板-1203、导柱-1204、型材板-1205、滑块-1206、滑轮-1207、锯齿板-1208、斜块-1209、第二推杆-1210、第二气缸-1211、第二锯齿板-1212、控制面板-131、单片机-132、导线-133、角度传感器-134、第一夹板-135、第二夹板-136。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方案中:钢管进给装置12、角度显示装置13、固定外壳1201、斜钣金块1202、斜进料板1203、导柱1204、型材板1205、滑块1206、滑轮1207、锯齿板1208、斜块1209、第二推杆1210、第二气缸1211、第二锯齿板1212、控制面板131、单片机132、导线133、角度传感器134、第一夹板135、第二夹板136为本专利技术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机体1、管料支撑架2、下料按钮3、伸缩架4、支撑板5、气缸6、气管7、推杆8、支撑杆9、弯管模10、连接板11为实现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弯管机:包括机体1、管料支撑架2、下料按钮3、伸缩架4、支撑板5、气缸6、气管7、推杆8、支撑杆9、弯管模10、连接板11、钢管进给装置12和角度显示装置13,机体1外侧右端设置有管料支撑架2,管料支撑架2前端面右侧设置有下料按钮3,管料支撑架2底端面与支撑板5进行焊接,是支撑板5左端内侧与气缸6进行铆接,气缸6右端面与气管7进行插接,气缸6顶端内侧与推杆8进行滑动连接,推杆8顶端通孔与支撑杆9进行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弯管机,包括机体(1)、管料支撑架(2)、下料按钮(3)、伸缩架(4)、支撑板(5)、气缸(6)、气管(7)、推杆(8)、支撑杆(9)、弯管模(10)和连接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管进给装置(12)和角度显示装置(13),所述机体(1)外侧右端设置有管料支撑架(2),所述管料支撑架(2)前端面右侧设置有下料按钮(3),所述管料支撑架(2)底端面与支撑板(5)进行焊接,是支撑板(5)左端内侧与气缸(6)进行铆接,所述气缸(6)右端面与气管(7)进行插接,所述气缸(6)顶端内侧与推杆(8)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推杆(8)顶端通孔与支撑杆(9)进行铰接,所述支撑杆(9)右端内侧通孔与弯管模(10)进行铆接,所述弯管模(10)前后两端外侧与连接板(11)前后两端通孔进行铆接,所述连接板(11)前端面顶端设置有角度显示装置(13),所述机体(1)后端面右侧设置有钢管进给装置(12),所述钢管进给装置(12)由固定外壳(1201)、斜钣金块(1202)、斜进料板(1203)、导柱(1204)、型材板(1205)、滑块(1206)、滑轮(1207)、锯齿板(1208)、斜块(1209)、第二推杆(1210)、第二气缸(1211)和第二锯齿板(1212)组成,所述固定外壳(1201)前端面焊接有斜钣金块(1202),所述固定外壳(1201)后端面与斜进料板(1203)进行焊接,所述固定外壳(1201)内部顶端面与导柱(1204)进行焊接,所述导柱(1204)顶端面外侧通过滑块(1206)与型材板(1205)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型材板(1205)底端面中部与滑块(120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块(1206)左端面与滑轮(120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型材板(1205)顶端面与锯齿板(120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块(1206)底端与斜块(1209)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斜块(1209)后端面与第二推杆(1210)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推杆(1210)后端外侧与第二气缸(1211)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固定外壳(1201)顶端面外侧与第二锯齿板(1212)进行焊接,所述角度显示装置(13)由控制面板(131)、单片机(132)、导线(133)、角度传感器(134)、第一夹板(135)和第二夹板(136)组成,所述控制面板(131)前端面顶部与单片机(132)进行插接,所述控制面板(131)顶端通孔与导线(133)进行插接,所述导线(133)顶端面与角度传感器(134)进行焊接,所述角度传感器(134)底端设置有第一夹板(135),所述角度传感器(134)左上端通过内置转轴与第二夹板(136)进行插接,所述连接板(11)前端铆钉外侧与角度传感器(134)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一夹板(135)顶部后端面与弯管模(10)进行焊接,所述第二夹板(136)底部后端面与连接板(11)进行螺栓连接,所述下料按钮(3)、控制面板(131)和角度传感器(134)均与单片机(132)电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弯管机,包括机体(1)、管料支撑架(2)、下料按钮(3)、伸缩架(4)、支撑板(5)、气缸(6)、气管(7)、推杆(8)、支撑杆(9)、弯管模(10)和连接板(1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钢管进给装置(12)和角度显示装置(13),所述机体(1)外侧右端设置有管料支撑架(2),所述管料支撑架(2)前端面右侧设置有下料按钮(3),所述管料支撑架(2)底端面与支撑板(5)进行焊接,是支撑板(5)左端内侧与气缸(6)进行铆接,所述气缸(6)右端面与气管(7)进行插接,所述气缸(6)顶端内侧与推杆(8)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推杆(8)顶端通孔与支撑杆(9)进行铰接,所述支撑杆(9)右端内侧通孔与弯管模(10)进行铆接,所述弯管模(10)前后两端外侧与连接板(11)前后两端通孔进行铆接,所述连接板(11)前端面顶端设置有角度显示装置(13),所述机体(1)后端面右侧设置有钢管进给装置(12),所述钢管进给装置(12)由固定外壳(1201)、斜钣金块(1202)、斜进料板(1203)、导柱(1204)、型材板(1205)、滑块(1206)、滑轮(1207)、锯齿板(1208)、斜块(1209)、第二推杆(1210)、第二气缸(1211)和第二锯齿板(1212)组成,所述固定外壳(1201)前端面焊接有斜钣金块(1202),所述固定外壳(1201)后端面与斜进料板(1203)进行焊接,所述固定外壳(1201)内部顶端面与导柱(1204)进行焊接,所述导柱(1204)顶端面外侧通过滑块(1206)与型材板(1205)进行滑动连接,所述型材板(1205)底端面中部与滑块(1206)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块(1206)左端面与滑轮(1207)进行螺栓连接,所述型材板(1205)顶端面与锯齿板(1208)进行螺栓连接,所述滑块(1206)底端与斜块(1209)进行滑动连接,所述斜块(1209)后端面与第二推杆(1210)进行螺栓连接,所述第二推杆(12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万荣孙华平柏玉川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百舸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