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托资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8402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1‑25份、蜈蚣0.2‑10份、冰片1‑5份、浮萍1‑20份、薄荷油0.1‑5份、鱼腥草1‑20份、全蝎1‑20份、凡士林80‑150份。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杀虫止痛功效,对蚊虫叮咬引起的红肿、疼痛、瘙痒等,能使其迅速消失,使药物快速渗透到被蚊虫叮咬处的皮肤内,把蚊虫注入到人体的抗凝剂等毒素,分解成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及时排出皮外,既能使皮肤气血畅通,又不会导致寒凝痹阻,避免蚊虫叮咬后脓窝疮的发生,对蚊虫叮咬具有良好的效果,疗效显著。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or mosquito bites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药物
,特别是涉及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自然环境中生存,蚊虫是我们都不能避免的。尤其是夏季,是蚊虫泛滥的一个季节,一些人的皮肤比较细嫩,只要被蚊虫沾染了一下,就可能会有很大的不适。在虫咬皮炎中蚊虫叮咬引起的皮炎是最常见的,多是由于夏秋季节,诸虫叮咬皮肤或以毒刺刺入后,虫毒乘隙而入人体中,其毒郁而化热、生湿。湿热与虫毒郁积皮肤,使肌肤间气血不畅而得。蚊虫通过其口器刺伤皮肤,其唾液或毒液侵入皮肤,由于蚊虫的唾液或毒腺的浸出液中含有多种抗原成分,这些抗原在进入人体皮肤后可与抗体产生变应性反应而引起炎症。虫咬皮炎又称丘疹性荨麻疹,是夏秋季节常见的儿童皮肤病。导致虫咬皮炎的昆虫很多,常见的有蚊、臭虫、蚤、螨、飞蠓(小黑虫)等,另外有些毛虫,如桑毛虫、刺毛虫的毒毛刺入皮肤也会引发病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螨虫,螨虫非常小,在自然界无处不在,它既可以直接叮咬皮肤引起虫咬性皮炎.也可以通过其粪便、唾液等引起皮肤炎症。虫咬性皮炎的表现为叮咬处出现丘疹、风团、水肿性红斑、水疱、丘疱疹、瘀点瘀斑等。中间可见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可发生于身体各部位,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痒、刺痛感。其中以皮肤瘙痒最为常见。目前治疗蚊虫叮咬主要通过涂抹清凉油、风油精、花露水等方法,这些方法都不能达到使毒素快速排出皮肤的效果,治疗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1-25份、蜈蚣0.2-10份、冰片1-5份、浮萍1-20份、薄荷油0.1-5份、鱼腥草1-20份、全蝎1-20份、凡士林80-150份。进一步的,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材料组成:葎草2份、蜈蚣3.5份、冰片3份、浮萍3份、薄荷油0.2份、鱼腥草3份、全蝎3份、凡士林90份。进一步的,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材料组成:葎草10份、蜈蚣0.7份、冰片2份、浮萍5份、薄荷油1份、鱼腥草5份、全蝎15份、凡士林142份。进一步的,由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原材料组成:葎草21份、蜈蚣2.6份、冰片4份、浮萍10份、薄荷油4.1份、鱼腥草15份、全蝎5份、凡士林130份。进一步的,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15份、蜈蚣6.1份、冰片5份、浮萍15份、薄荷油0.6份、鱼腥草9份、全蝎17份、凡士林150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用于生产上述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葎草、鱼腥草、浮萍清洗干净后烘干,过80目药典筛去除细碎杂质后称取上述重量份备用;步骤二,将冰片研磨成细粉后过100目药典筛,然后称取上述重量份的药粉备用;步骤三,将蜈蚣切成1-2cm小段,然后称取上述重量份备用;步骤四,除冰片以外将药物分三次放入上述重量份的凡士林中,首先放入上述重量份的全蝎、蜈蚣,待温度达到230℃离火稍凉再放入葎草、鱼腥草,待温度达到240℃离火稍凉再放入浮萍并用文火煎制待药物焦黄后离火、滤渣取净油;步骤五,待净油凉至110℃后放入研细的冰片并不断搅拌,70℃放入上述重量份的薄荷油不断搅拌,凉至成膏。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中,烘干采用紫外线灯和红外线灯共同照射方式烘干。本专利技术的药材功效解析如下:葎草:味甘、苦;性寒;归肺、肾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肺热咳嗽、肺痈、虚热烦渴、热淋、水肿、小便不利、湿热泻痢、热毒疮疡、皮肤瘙痒;蜈蚣:味辛,温;有毒;归肝经;功能主治: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临床常用于治中风、惊痫、破伤风、百日咳、瘰疬、结核、症积瘤块、疮疡肿毒、风癣、白秃、痔漏、烫伤等等;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功能主治: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浮萍:味辛,性寒;归肺经、膀胱经;功能主治: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主治风热感冒、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水肿、癃闭、疮癣、丹毒、烫伤;薄荷油: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功能主治:清香升散,具有疏风散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解郁的功效、主治风热表症、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咽痛声哑、鼻渊、牙痛、麻疹不透、隐疹瘙痒、肝郁胁痛脘胀、瘰疬结核;鱼腥草:味辛、性微寒;归肺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用治肺脓疡、痰热咳嗽、肺炎、水肿、脚气、尿路感染、白带过多、痈肿疮毒、热痢、热淋;有抗菌、抗病毒、免疫增强及利尿作用;此外,尚具有抗肿瘤及利尿作用;全蝎:咸辛,平,有毒;归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止痉、通络、解毒;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痒、杀虫止痛功效,对蚊虫叮咬引起的红肿、疼痛、瘙痒等,能使其迅速消失,使药物快速渗透到被蚊虫叮咬处的皮肤内,把蚊虫注入到人体的抗凝剂等毒素,分解成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及时排出皮外,既能使皮肤气血畅通,又不会导致寒凝痹阻,避免蚊虫叮咬后脓窝疮的发生,对蚊虫叮咬具有良好的效果,疗效显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2份、蜈蚣3.5份、冰片3份、浮萍3份、薄荷油0.2份、鱼腥草3份、全蝎3份、凡士林90份。一种用于生产上述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葎草、鱼腥草、浮萍清洗干净后烘干,过80目药典筛去除细碎杂质后称取上述重量份备用;步骤二,将冰片研磨成细粉后过100目药典筛,然后称取上述重量份的药粉备用;步骤三,将蜈蚣切成1-2cm小段,然后称取上述重量份备用;步骤四,除冰片以外将药物分三次放入上述重量份的凡士林中,首先放入上述重量份的全蝎、蜈蚣,待温度达到230℃离火稍凉再放入葎草、鱼腥草,待温度达到240℃离火稍凉再放入浮萍并用文火煎制待药物焦黄后离火、滤渣取净油;步骤五,待净油凉至110℃后放入研细的冰片并不断搅拌,70℃放入上述重量份的薄荷油不断搅拌,凉至成膏。本实施例中,所述步骤一中,烘干采用紫外线灯和红外线灯共同照射方式烘干。实施例二: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10份、蜈蚣0.7份、冰片2份、浮萍5份、薄荷油1份、鱼腥草5份、全蝎15份、凡士林142份。...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1-25份、蜈蚣0.2-10份、冰片1-5份、浮萍1-20份、薄荷油0.1-5份、鱼腥草1-20份、全蝎1-20份、凡士林80-15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1-25份、蜈蚣0.2-10份、冰片1-5份、浮萍1-20份、薄荷油0.1-5份、鱼腥草1-20份、全蝎1-20份、凡士林80-15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2份、蜈蚣3.5份、冰片3份、浮萍3份、薄荷油0.2份、鱼腥草3份、全蝎3份、凡士林9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10份、蜈蚣0.7份、冰片2份、浮萍5份、薄荷油1份、鱼腥草5份、全蝎15份、凡士林142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葎草21份、蜈蚣2.6份、冰片4份、浮萍10份、薄荷油4.1份、鱼腥草15份、全蝎5份、凡士林13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蚊虫叮咬的中药药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托资王时秀王金贺王昕月冯倩倩刘思琪王吉喆商志远王树奇王树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托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