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25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包括手持组件和立式组件,手持组件包括机体、吸入管、一级尘筒以及第一手柄,机体的吸尘口和出尘口分别与吸入管的吸尘通道和一级尘筒的集尘腔连通,立式组件包括立杆、地刷头、二级尘筒以及第二手柄,地刷头的吸尘通道与二级尘筒的集尘腔连通,手持组件内置于二级尘筒中,二级尘筒设有容许手持组件进出并且可关闭的取放口,所机体、吸入管、一级尘筒、第一手柄、立杆以及二级尘筒的纵向轴线大致同线。将手持组件置于二级尘筒中,大大减小了立式二合一吸尘器的体积,外观整体性感觉加强。

A kind of vertical two in one vacuum cleaner with hidden hands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洁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包括手持组件和立式组件,手持组件包括机体、吸入管、一级尘筒以及第一手柄,机体的吸尘口和出尘口分别与吸入管的吸尘通道和一级尘筒的集尘腔连通,立式组件包括立杆、地刷头、二级尘筒以及第二手柄,手持组件可拆卸式连接于二级尘筒上,手持组件和二级尘筒的纵向轴线与立杆的纵向轴线偏移距离较大,导致机器体积较大,且外观整体性感觉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机器体积较小,外观整体性感觉加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包括手持组件和立式组件,所述手持组件包括机体、吸入管、一级尘筒以及第一手柄,所述机体的吸尘口和出尘口分别与所述吸入管的吸尘通道和所述一级尘筒的集尘腔连通,所述立式组件包括立杆、地刷头、二级尘筒以及第二手柄,所述地刷头的吸尘通道与所述二级尘筒的集尘腔连通,所述手持组件内置于所述二级尘筒中,所述二级尘筒设有容许所述手持组件进出并且可关闭的取放口,所述机体的纵向轴线、所述吸入管的纵向轴线、所述一级尘筒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一手柄的纵向轴线、所述立杆的纵向轴线以及所述二级尘筒的纵向轴线大致同线。进一步的,所述机体的纵向轴线、所述吸入管的纵向轴线、所述一级尘筒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一手柄的纵向轴线、所述立杆的纵向轴线以及所述二级尘筒的纵向轴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偏移距离不大于3厘米。进一步的,所述取放口指向上方。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尘筒的上端部设有取放口。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尘筒的上端与所述立杆的下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的设置。进一步的,所述水平轴线与所述地刷头的横向轴线平行。进一步的,所述手持组件设有第一排气孔。进一步的,所述二级尘筒设有第二排气孔。进一步的,所述机体包括旋风分离器和气流发生器,所述吸入管、所述一级尘筒以及所述气流发生器均与所述旋风分离器连接。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将手持组件置于二级尘筒中,大大减小了立式二合一吸尘器的体积,外观整体性感觉加强;2)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取放口指向上方,使得立式二合一吸尘器的外观整体性感觉进一步加强;3)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隐藏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二级尘筒的上端部设有取放口,在杆体与二级尘筒的相接处形成对接缝,不会破坏杆体与二级尘筒原本的外形,使得立式二合一吸尘器的外观整体性感觉再进一步加强;4)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隐藏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二级尘筒的上端与立杆的下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的设置,活动连接结构方便操作,且连接稳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组装完成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组装完成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拆装过程的侧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公开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拆装过程的立体图;图5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1、机体;12、一级尘筒;13、第一手柄;14、21、立杆;22、地刷头;23、二级尘筒;23a、第二排气孔;24、第二手柄;25、侧板A;26、转轴A;27、侧板B;28、转轴B;29、转板。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至图5,如其中的图例所示,一种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包括手持组件和立式组件,手持组件包括机体11、吸入管(图中未视出)、一级尘筒12以及第一手柄13,机体11的吸尘口和出尘口分别与吸入管的吸尘通道和一级尘筒12的集尘腔连通,立式组件包括立杆21、地刷头22、二级尘筒23以及第二手柄24,地刷头22的吸尘通道与二级尘筒23的集尘腔连通,手持组件内置于二级尘筒23中,二级尘筒23设有容许手持组件进出并且可关闭的取放口,机体11的纵向轴线、吸入管的纵向轴线、一级尘筒12的纵向轴线、第一手柄13的纵向轴线、立杆21的纵向轴线以及二级尘筒23的纵向轴线大致同线。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机体11的纵向轴线、吸入管的纵向轴线、一级尘筒12的纵向轴线、第一手柄13的纵向轴线、立杆21的纵向轴线以及二级尘筒23的纵向轴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偏移距离不大于3厘米,例如为0厘米或1厘米或2厘米或3厘米。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取放口指向上方。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二级尘筒23的上端部设有取放口。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二级尘筒23的上端与立杆21的下端绕水平轴线可转动的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水平轴线与地刷头22的横向轴线平行。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立杆21的下端设有柱体,二级尘筒23的上端设有管体,柱体设有向其外侧延伸的两块侧板A25,两块侧板A25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连接有转轴A26,转轴A26的轴线与柱体的轴线垂直,管体的侧壁设有避让槽,避让槽分别贯通管体的内周面、外周面以及端面,避让槽内设有向管体内侧延伸的两块侧板B27,两块侧板B27相对设置且二者之间连接有转轴B28,转轴B28的轴线与管体的轴线垂直,转轴A26与转轴B28之间连接有转板29,转板29相对侧板A25绕转轴A26的轴线可转动的设置,转板29相对侧板B27绕转轴B28的轴线可转动的设置位于管体内的柱体绕转轴A26的轴线顺时针转动并带动转板29绕转轴B28的轴线顺时针转动,柱体自避让槽移出管体外,位于管体外的柱体绕转轴A26的轴线逆时针转动并带动转板29绕转轴B28的轴线逆时针转动,柱体自避让槽进入管体内,侧板A25、转轴A26、侧板B27以及转轴B28均位于转板29的内侧。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管体设有用于形成避让槽的沿弧线方向延伸的切口线Ⅰ、沿直线方向延伸的切口线Ⅱ、沿直线方向延伸的折痕线Ⅰ以及沿直线方向延伸的折痕线Ⅱ,切口线Ⅰ位于管体的圆周线上,切口线Ⅱ位于管体的母线上且两端分别延伸至管体端面和切口线Ⅰ的中点,折痕线Ⅰ位于管体的母线上,折痕线Ⅰ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管体端面和切口线Ⅰ的一端,折痕线Ⅱ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管体端面和切口线Ⅰ的另一端,切口线Ⅰ与折痕线Ⅰ之间的管体沿折痕线Ⅰ弯折,切口线Ⅰ与折痕线Ⅱ之间的管体沿折痕线Ⅱ弯折。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转轴A26可转动的连接于侧板A25上,转轴B28可转动的连接于侧板B27上,转板29固定连接于转轴A和转轴B上。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柱体位于管体内时,两块侧板A25与两块侧板B27分别侧边抵靠在一起。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手持组件设有(图中未视出)。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二级尘筒23设有第二排气孔23a。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实施方式,机体11包括旋风分离器(图中未视出)和气流发生器(图中未视出),吸入管、一级尘筒以及气流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包括手持组件和立式组件,所述手持组件包括机体、吸入管、一级尘筒以及第一手柄,所述机体的吸尘口和出尘口分别与所述吸入管的吸尘通道和所述一级尘筒的集尘腔连通,所述立式组件包括立杆、地刷头、二级尘筒以及第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头的吸尘通道与所述二级尘筒的集尘腔连通,所述手持组件内置于所述二级尘筒中,所述二级尘筒设有容许所述手持组件进出并且可关闭的取放口,所述机体的纵向轴线、所述吸入管的纵向轴线、所述一级尘筒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一手柄的纵向轴线、所述立杆的纵向轴线以及所述二级尘筒的纵向轴线大致同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包括手持组件和立式组件,所述手持组件包括机体、吸入管、一级尘筒以及第一手柄,所述机体的吸尘口和出尘口分别与所述吸入管的吸尘通道和所述一级尘筒的集尘腔连通,所述立式组件包括立杆、地刷头、二级尘筒以及第二手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刷头的吸尘通道与所述二级尘筒的集尘腔连通,所述手持组件内置于所述二级尘筒中,所述二级尘筒设有容许所述手持组件进出并且可关闭的取放口,所述机体的纵向轴线、所述吸入管的纵向轴线、所述一级尘筒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一手柄的纵向轴线、所述立杆的纵向轴线以及所述二级尘筒的纵向轴线大致同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手持机的立式二合一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纵向轴线、所述吸入管的纵向轴线、所述一级尘筒的纵向轴线、所述第一手柄的纵向轴线、所述立杆的纵向轴线以及所述二级尘筒的纵向轴线中,任意两者之间的偏移距离不大于3厘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手持机的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力豹
申请(专利权)人:索立沃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