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及其施工方法,所述基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基质层:210~310份;营养菌肥:10~20份;粘结剂:0.1~0.3份;保水剂:0.1~0.3份;秸秆纤维:2~6份;水泥:0.2~0.5份。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被泔水污染过的土壤中,引入了发酵剂与秸秆纤维,能通过秸秆腐熟发酵所得的营养菌肥,对土体与地表温热的交换起到了调节作用,降低了由于泔水发酵而升高的PH值,更有利于植物生长。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入了EM菌糠,促进土壤腐殖质和团粒基团的形成与转化,提高土壤肥力与保水性能,促进植物的抗腐能力。本发明专利技术引入了水泥,增加了基材的抗冲刷性与稳定性,同时也提高基材与边坡的依附程度。
A base material for slope greening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improving slop polluted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及生态护坡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快速增长,建筑、交通行业建设的需求日益增加,在公路、铁路、河道、矿山、房建等工程中,常常需要修筑具有一定坡度的坡面,用以维持岩体的稳定性。裸露的边坡常以岩石坡面为主,坡面易被雨水腐蚀、风化,导致局部小型坍塌、落石。传统护坡工程一般以水泥、石料、混凝土等硬性材料为主要建材,稳定性较强但景观性差,破坏了生态自然,投资较大且不利于水土保护,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混凝土面、浆砌片石面易老化破坏,后期维护费用高。相比之下,生态边坡将边坡结构性防护与环境绿化有机结合,利用植物根系对土壤的加筋作用,增强了土体的抗剪强度,既能对边坡起到良好的锚固作用,又能够在绿化条件较差的边坡上实现立体绿化,具有良好的景观、生态效益。另外,我国厨余垃圾产量逐渐增加,有关泔水处理的具体方式引起了广泛关注,泔水含水率高、有机物含量高,被泔水污染过的土壤如果不经过妥善处理,不仅会滋生苍蝇或细菌,还会污染地表与地下水。因此,改善泔水污染过的土壤作为生态边坡的基材,综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回收利用被泔水污染过的土壤种植植物,使植物与岩、土体相互作用对边坡或斜坡进行防护与加固,不仅能够有效的防止坡面水蚀与风沙灾害,还能达到变废为宝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设计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及其施工方法,回收利用被泔水污染过的土壤,并加以改良,使其能够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且具有良好的保水性、抗冲刷性能,通过植被减缓边坡岩体风化、雨水腐蚀等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基质层:210~310份;营养菌肥:10~20份;粘结剂:0.1~0.3份;保水剂:0.1~0.3份;秸秆纤维:2~6份;水泥:0.2~0.5份;自来水:自来水的用量使得绿化基材含水率为40%~45%;所述的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组份:泔水:50~80份;泥炭土:150~200份;秸秆纤维:1~3份;EM菌糠:20~35份;自来水:自来水的用量使得基质层含水率为45%~55%;所述的营养菌肥包括以下重量组份:秸秆纤维:8~16份;发酵剂:2~6份;自来水:自来水的用量使得营养菌肥含水率为60%~65%。进一步地,所述的秸秆纤维为1~3cm长的秸秆纤维。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制备基质层A1、按照基质层的重量组份称取泔水、泥炭土、秸秆纤维和EM菌糠,在常温下混合均匀搅拌,搅拌的同时加入适量自来水,使混合物的含水率为45%~55%;A2、在长宽不限的发酵容器内下部铺设一层0.5cm高的薄泥炭土作为微生物活动空间,将搅拌后所得混合物倾倒于发酵容器内至15cm高,再在混合物上覆盖一层0.5cm高的薄泥炭土后,覆盖一层报纸,报纸上覆盖塑料薄膜,将发酵容器密封,利用EM菌糠常温密闭厌氧发酵,常温下1~2周内基质层表面长出白色菌丝,2~4周后菌丝褪去,泔水完全腐熟,得到基质层。B、制备营养菌肥B1、按照营养菌肥的重量组份称取秸秆纤维和发酵剂,在高于15℃的温度下混合后搅拌均匀,搅拌后将适量自来水均匀喷洒在其上,浇湿、渗透,使其含水率为60%~65%;B2、进行堆肥腐熟,打堆形状为高1.5米、宽2米、长度不限的长方形;保持发酵堆水份充足,3天后开始有氧发酵,7~9天后适当翻堆通气,对发酵中的秸秆纤维堆进行倒堆,约30天后,秸秆充分腐熟,表面发黑腐烂,即得营养菌肥。C、制备绿化基材按照绿化基材的重量组分称取基质层、营养菌肥、粘结剂、保水剂、秸秆纤维和水泥,在常温下均匀混合搅拌,搅拌的同时加入适量自来水,使其含水率为40%~45%,即得到绿化基材;D、铺设绿化基材将制备好的绿化基材覆盖于坡面上至要求厚度后,在表面上均匀播种马棘、高羊茅、灌木紫穗槐、黑麦和紫花苜蓿的混合种子,混合种子密度为35g/m2,从而完成边坡绿化基材的铺设。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在被泔水污染过的土壤中,引入了发酵剂与秸秆纤维,能够通过秸秆腐熟发酵所得的营养菌肥,为植物的生长提供氮、磷、钾、钙,镁等元素、活性菌和有机质,提高了土壤的肥力,活化土壤,有效防止土壤板结,为植物生长提供了养分,秸秆同时能够覆盖地面,减缓了雨水对土壤的侵蚀,对土体与地表温热的交换起到了调节作用,增加了基材的韧性,同时基质层中少量的秸秆纤维可作为泔水堆肥的水份调节剂,利于微生物活动,秸秆中的木质纤维素被酶解成糖类,连续充分发酵后,使糖类二次转化成乳酸,与基质层混合后,降低了由于泔水发酵而升高的PH值,更有利于植物生长。2、本专利技术在于在被泔水污染过的土壤中,引入了EM菌糠,EM菌糠可作为调理剂调节泔水的碳氢比,使泔水在一定温度、水分、碳氮比条件下,通过微生物作用使生物质废物转变为稳定的腐殖质物质,有利于微生物发酵分解,促进土壤腐殖质和团粒基团的形成与转化,提高土壤肥力与保水性能,利于植物生长,促进植物的抗腐能力,同时可抑制与消除杂草,避免使用除草剂,避免了农药化肥对环境的危害。3、本专利技术在被泔水污染过的土壤中,引入了水泥,增加了基材的抗冲刷性与稳定性,同时也提高基材与边坡的依附程度。4、本专利技术有效地对被泔水污染过的土壤进行回收利用。5、本专利技术对秸秆纤维进行回收利用,避免了焚烧秸秆时产生的大气污染。6、本专利技术中泔水、泥炭土、秸秆纤维等易于取材、价格低廉、经济实惠,降低了种植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在具体实施方案中,所用秸秆纤维与发酵剂腐熟堆肥,可利用大气中的氮素及土壤中的养分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的同时活化土壤,有效防止土壤板结,减少环境污染,同时可调节由于泔水发酵升高的PH值,为植物长期持续生长提供条件。在具体实施例中,所用EM菌糠是通过EM菌与糠麸类物料混合发酵制成,是废弃的食用菌培育机质,能够调理泔水的碳氢比,有利于微生物发酵分解,为植物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在具体实施例中,保水剂是由强吸水性树脂制成的一种超高吸水保水能力的高分子聚合物,可迅速吸收比自身重数百倍的去离子水、含盐水,吸水后膨胀为凝胶,可缓慢释放水分供植物吸收,从而增强土壤的保水性。在具体实施例中,粘合剂是一种可溶于水的超高分子量聚合物聚丙烯酰胺,能够提高土壤团聚力,减缓土壤与肥料流失,保水保肥,且不阻碍水分子的渗透能力。实施例1: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n基质层:210~310份;/n营养菌肥:10~20份;/n粘结剂:0.1~0.3份;/n保水剂:0.1~0.3份;/n秸秆纤维:2~6份;/n水泥:0.2~0.5份;/n自来水:自来水的用量使得绿化基材含水率为40%~45%;/n所述的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组份:/n泔水:50~80份;/n泥炭土:150~200份;/n秸秆纤维:1~3份;/nEM菌糠:20~35份;/n自来水:自来水的用量使得基质层含水率为45%~55%;/n所述的营养菌肥包括以下重量组份:/n秸秆纤维:8~16份;/n发酵剂:2~6份;/n自来水:自来水的用量使得营养菌肥含水率为60%~6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组份:
基质层:210~310份;
营养菌肥:10~20份;
粘结剂:0.1~0.3份;
保水剂:0.1~0.3份;
秸秆纤维:2~6份;
水泥:0.2~0.5份;
自来水:自来水的用量使得绿化基材含水率为40%~45%;
所述的基质层包括以下重量组份:
泔水:50~80份;
泥炭土:150~200份;
秸秆纤维:1~3份;
EM菌糠:20~35份;
自来水:自来水的用量使得基质层含水率为45%~55%;
所述的营养菌肥包括以下重量组份:
秸秆纤维:8~16份;
发酵剂:2~6份;
自来水:自来水的用量使得营养菌肥含水率为60%~6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秸秆纤维为1~3cm长的秸秆纤维。
3.一种改良泔水污染土壤的边坡绿化基材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制备基质层
A1、按照基质层的重量组份称取泔水、泥炭土、秸秆纤维和EM菌糠,在常温下混合均匀搅拌,搅拌的同时加入适量自来水,使混合物的含水率为45%~55%;
A2、在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涛,周营,王杨,沈向军,吴锋,张锐,刘维,李志明,田江涛,孙昊宇,郭涛,苏鹏,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