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兴伟专利>正文

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802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包括车体,车体顶部设置有驾驶室,车体左侧设置有收割机构,收割机构通过传送带与设置在车体内侧的第一脱离机构连接,第一脱粒机构右侧设置有第二脱粒机构,第二脱粒机构输出端与粉碎机构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收割机构,利用切割器、拨禾滚筒和割台推送器的相互配合,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减少了收割时的浪费现象,通过设置第一脱粒机构和第二脱粒机构,可以加强装置的脱粒效果,通过设置粉碎机构,可以将麦秸粉碎,方便农田的犁耕,粉碎的麦秸可以作为肥料,做到循环利用,通过设置风机和排料口,可以将粉碎好的的麦秸及时排出。

An integrated machine for wheat harvesting and straw crush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用机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
技术介绍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我国北方地区。由于小麦收获季节性强,受气候影响大且劳动强度大,因此实现小麦收获的机械化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收获损失和减轻劳动强度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正在逐步完善并提高,农田中随处可见机械化作业的身影。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农用机械都是收割与粉碎秸秆单一工作的,对谷物的收割与麦秸的粉碎单独工作,浪费了人力、物力,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包括车体,所述车体顶部设置有驾驶室,所述车体左侧设置有收割机构,所述收割机构通过传送带与设置在车体内侧的第一脱离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脱粒机构右侧设置有第二脱粒机构,所述第二脱粒机构输出端与粉碎机构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收割机构包括铲板,所述铲板设置在车体左侧,所述铲板上侧设置有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铲板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伸缩杆,所述铲板左侧设置有切割器,所述铲板顶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连接板,两侧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拔禾滚筒,所述拔禾滚筒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拔禾滚筒右侧设置有割台推送器。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脱粒结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在车体内侧左端,所述第一壳体前后两侧设置有振动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倾斜设置有若干导料板,所述导料板与第一壳体固定连接,最下侧所述导料板上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第一壳体内侧底部活动连接设置有收集箱。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振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第一壳体前侧,所述第二电机底部设置有与车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第二电机输出端与凸轮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后侧固定连接设置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外侧滑动连接设置有与车体固定连接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活动块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弹簧。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脱粒机构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左侧设置有与第一脱粒机构连接的倾斜输送器,所述第二壳体右侧螺栓连接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与设置在第二壳体内侧的打料杆连接,所述打料杆下侧设置有与第二壳体固定连接的滤板,所述滤板底部卡接设置有集料箱。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粉碎机构包括第三壳体,所述第三壳体顶部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与转杆连接,所述转杆右侧设置有从动杆,所述转杆和从动杆与第三壳体均轴承连接,所述转杆与从动杆之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杆和从动杆外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若干刀片,所述转杆底部设置有与第三壳体固定连接的隔板。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三壳体底端左侧设置有与车体螺栓连接的风机,所述风机输出端与第三壳体连接,所述第三壳体左侧固定连接设置有穿过车体的排料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设置收割机构,利用切割器、拨禾滚筒和割台推送器的相互配合,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减少了收割时的浪费现象;2.通过设置第一脱粒机构,利用振动机构使第一壳体内侧的导料板不断振动,使位于导料板上的小麦进行初步脱粒,通过设置第二脱粒机构,可以加强装置的脱粒效果;3.通过设置粉碎机构,可以将麦秸粉碎,方便农田的犁耕,粉碎的麦秸可以作为肥料,做到循环利用,通过设置风机和排料口,可以将粉碎好的的麦秸及时排出,避免麦秸在装置内堆积。附图说明图1为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中第一脱粒机构的侧视图。图3为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中粉碎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车体,2-驾驶室,3-固定板,4-伸缩杆,5-铲板,6-切割器,7-拔禾滚筒,8-割台推送器,9-传送带,10-第一壳体,11-导料板,12-收集箱,13-倾斜输送器,14-第二壳体,15-第一电机,16-打料杆,17-滤板,18-集料箱,19-风机,20-第三壳体,21-排料口,22-挡板,23-固定块,24-活动块,25-第二电机,26-第三电机,27-转杆,28-从动杆,29-隔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请参阅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包括车体1,所述车体1顶部设置有驾驶室2,所述车体1左侧设置有收割机构,所述收割机构通过传送带9与设置在车体1内侧的第一脱离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脱粒机构右侧设置有第二脱粒机构,所述第二脱粒机构输出端与粉碎机构连接,通过设置伸缩杆4,可以控制切割器6与地面的高度,准确控制麦秸剩余长度。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所述收割机构包括铲板5,所述铲板5设置在车体1左侧,所述铲板5上侧设置有与车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与铲板5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伸缩杆4,所述铲板5左侧设置有切割器6,所述铲板5顶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连接板,两侧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拔禾滚筒7,所述拔禾滚筒7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拔禾滚筒7右侧设置有割台推送器8,通过设置收割机构,利用切割器6、拨禾滚筒7和割台推送器8的相互配合,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减少了收割时的浪费现象。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脱粒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设置在车体1内侧左端,所述第一壳体10前后两侧设置有振动机构,所述第一壳体10内侧倾斜设置有若干导料板11,所述导料板11与第一壳体10固定连接,最下侧所述导料板11上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第一壳体10内侧底部活动连接设置有收集箱12,通过设置第一脱粒机构,利用振动机构使第一壳体10内侧的导料板11不断振动,使位于导料板11上的小麦进行初步脱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部设置有驾驶室(2),所述车体(1)左侧设置有收割机构,所述收割机构通过传送带(9)与设置在车体(1)内侧的第一脱离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脱粒机构右侧设置有第二脱粒机构,所述第二脱粒机构输出端与粉碎机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包括车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部设置有驾驶室(2),所述车体(1)左侧设置有收割机构,所述收割机构通过传送带(9)与设置在车体(1)内侧的第一脱离机构连接,所述第一脱粒机构右侧设置有第二脱粒机构,所述第二脱粒机构输出端与粉碎机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机构包括铲板(5),所述铲板(5)设置在车体(1)左侧,所述铲板(5)上侧设置有与车体(1)固定连接的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与铲板(5)之间固定连接设置有伸缩杆(4),所述铲板(5)左侧设置有切割器(6),所述铲板(5)顶端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设置有连接板,两侧所述连接板之间设置有拔禾滚筒(7),所述拔禾滚筒(7)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拔禾滚筒(7)右侧设置有割台推送器(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粒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10)设置在车体(1)内侧左端,所述第一壳体(10)前后两侧设置有振动机构,所述第一壳体(10)内侧倾斜设置有若干导料板(11),所述导料板(11)与第一壳体(10)固定连接,最下侧所述导料板(11)上设置有若干滤孔,所述第一壳体(10)内侧底部活动连接设置有收集箱(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麦收割与麦秸粉碎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25),所述第二电机(25)设置在第一壳体(10)前侧,所述第二电机(25)底部设置有与车体(1)固定连接的支撑板,所述第二电机(2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国师长海张玉梅刘兴伟李夕梅郭卫卫王会芳林琪刘家斌
申请(专利权)人:刘兴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