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无线控制器。其中,连接结构用于将待固定件与方向盘连接,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与待固定件磁性吸合;卷绕部,与连接部连接,待固定件通过卷绕部与方向盘连接;其中,卷绕部由弹性材质制成,待待固定件与连接部磁性吸合后,卷绕部沿预设方向弯曲,以使卷绕部卷绕在方向盘上,进而实现待固定件与方向盘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不易拆装更换的问题。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wireless cont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无线控制器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无线控制器。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各类车载智能辅助设备的发展和普及,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往往需要离开方向盘对车载智能辅助设备进行操控,这样就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将车载智能辅助设备的控制按键或控制设备固定在方向盘上,驾驶员操控时就无需离开方向盘,较大程度地降低了潜在危险。如专利文件CN205721167U公开了一种车载无线控制器,包括按键本体和支架。该专利中固定支架包括上支架和下支架,上支架和下支架一端分别设有上半圆环和下半圆环,上半圆环和下半圆环之间通过轴进行连接;上支架和下支架的另一端分别设有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固定时需要将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通过沉头螺丝进行连接拼装。然而,该专利的缺陷在于:上、下支架通过进行螺丝拼装,导致二者的拆装较为繁琐,且支架非一体成型结构,不利于长期使用。专利文件CN207449632U公开了一种方向盘智能多媒体控制器,包括具有内腔并设有安装带的主机套、置于主机套的内腔中的主板,还包括置于主板上的支架。所述支架的上部为内陷圆环,下部为支脚,所述支架中设有与按键相对应的硅胶键孔。然而,该专利的缺陷在于:支架与控制按键为一体成型结构,控制器无法单独拆卸进行手持操作,只能固定在方向盘上使用。综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用于安装车载智能辅助设备的支架(连接结构)的结构具有以下两个弊端:1.支架的结构较为复杂、不易拆装,不利于使用时的更换与拆装;2.支架与控制按键为一体成型结构,不利于控制按键或支架的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无线控制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不易拆装更换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连接结构用于将待固定件与方向盘连接,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与待固定件磁性吸合;卷绕部,与连接部连接,待固定件通过卷绕部与方向盘连接;其中,卷绕部由弹性材质制成,待待固定件与连接部磁性吸合后,卷绕部沿预设方向弯曲,以使卷绕部卷绕在方向盘上,进而实现待固定件与方向盘的连接。进一步地,卷绕部具有第一通孔,连接结构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设置在连接部远离待固定件的一侧;卡接部,设置在支撑部上,卡接部具有卡接突起,卷绕部卷绕在方向盘上后,卡接突起伸入第一通孔内且与第一通孔卡接。进一步地,第一通孔为多个,多个第一通孔沿卷绕部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支撑部具有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第一曲面和第二曲面相背设置,第一曲面与卷绕部光滑过渡连接,卡接部设置在第二曲面上,卡接部与支撑部卡接、或粘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进一步地,连接部具有用于与待固定件的安装凸起相配合的安装凹部,连接结构还包括:磁吸件,设置在连接部与支撑部之间,磁吸件与连接部热压成型,磁吸件具有避让安装凹部的避让孔。进一步地,连接部由硅胶或橡胶材质制成,磁吸件包括:磁性片,与连接部和支撑部热压成型;连接片,与磁性片连接且呈夹角设置,连接片与连接部和支撑部热压成型;其中,磁性片具有多个供液态硅胶或液态橡胶穿过的第二通孔;和/或连接片具有多个供液态硅胶或液态橡胶穿过的第三通孔。进一步地,连接片与磁性片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支撑部具有第一连接孔,卡接部具有第二连接孔,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过第一连接孔后拧紧在第二连接孔上,实现支撑部与卡接部的连接。进一步地,连接结构还包括卡接锁定件,卡接锁定件包括:锁定部,伸入第一通孔内,锁定部具有第四通孔;延伸部,与锁定部连接,锁定部通过延伸部与卷绕部连接,卡接突起伸入第四通孔内且与第四通孔卡接。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无线控制器,包括连接结构和与连接结构磁性吸合的按键,按键为待固定件;其中,连接结构为上述的连接结构。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连接结构用于将待固定件与方向盘连接。连接结构包括连接部和卷绕部。其中,连接部与待固定件磁性吸合。卷绕部与连接部连接,待固定件通过卷绕部与方向盘连接,且卷绕部由弹性材质制成。这样,待待固定件与连接部磁性吸合后,卷绕部沿预设方向弯曲,以使卷绕部卷绕在方向盘上,进而实现待固定件与方向盘的连接;或待卷绕部卷绕在方向盘上后,再将待固定件与连接部磁性吸合,以实现待固定件与方向盘的连接。由于待固定件与连接结构为分体结构,进而使得待固定件与连接结构的拆装、更换更加容易简便,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连接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不易拆装更换的问题。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中的连接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连接结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连接结构的加工成本;2.由于待固定件与连接结构为分体结构,进而使得连接结构及待固定件的更换与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的实施例与待固定件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的连接结构与待固定件装配后的俯视图;图3示出了图1中的连接结构处于卷绕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连接结构与待固定件的侧视图;图5示出了图1中的连接结构与待固定件的爆炸图;图6示出了图1中的连接结构的爆炸图;图7示出了图6中的连接结构去除卡接部后的爆炸图;图8示出了图6中的连接结构的支撑部与卡接部拆卸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待固定件;20、连接部;21、安装凹部;30、卷绕部;31、第一通孔;40、支撑部;41、第一曲面;42、第二曲面;43、第一连接孔;50、卡接部;51、卡接突起;52、第二连接孔;60、磁吸件;61、避让孔;62、磁性片;621、第二通孔;63、连接片;70、卡接锁定件;71、锁定部;711、第四通孔;72、延伸部;80、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结构的结构较为复杂、不易拆装更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结构及具有其的无线控制器。如图1至图5所示,连接结构用于将待固定件10与方向盘连接,连接结构包括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待固定件(10)与方向盘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n连接部(20),与所述待固定件(10)磁性吸合;/n卷绕部(30),与所述连接部(20)连接,所述待固定件(10)通过所述卷绕部(30)与所述方向盘连接;其中,所述卷绕部(30)由弹性材质制成,待所述待固定件(10)与所述连接部(20)磁性吸合后,所述卷绕部(30)沿预设方向弯曲,以使所述卷绕部(30)卷绕在所述方向盘上,进而实现所述待固定件(10)与所述方向盘的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结构,所述连接结构用于将待固定件(10)与方向盘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包括:
连接部(20),与所述待固定件(10)磁性吸合;
卷绕部(30),与所述连接部(20)连接,所述待固定件(10)通过所述卷绕部(30)与所述方向盘连接;其中,所述卷绕部(30)由弹性材质制成,待所述待固定件(10)与所述连接部(20)磁性吸合后,所述卷绕部(30)沿预设方向弯曲,以使所述卷绕部(30)卷绕在所述方向盘上,进而实现所述待固定件(10)与所述方向盘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卷绕部(30)具有第一通孔(31),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支撑部(40),所述支撑部(4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20)远离所述待固定件(10)的一侧;
卡接部(50),设置在所述支撑部(40)上,所述卡接部(50)具有卡接突起(51),所述卷绕部(30)卷绕在所述方向盘上后,所述卡接突起(51)伸入所述第一通孔(31)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31)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31)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通孔(31)沿所述卷绕部(3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0)具有第一曲面(41)和第二曲面(42),所述第一曲面(41)和所述第二曲面(42)相背设置,所述第一曲面(41)与所述卷绕部(30)光滑过渡连接,所述卡接部(50)设置在所述第二曲面(42)上,所述卡接部(50)与所述支撑部(40)卡接、或粘接、或通过紧固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0)具有用于与所述待固定件(10)的安装凸起相配合的安装凹部(21),所述连接结构还包括:
磁吸件(60),设置在所述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羊绍林,徐俊峰,高进,王志芳,
申请(专利权)人: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