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981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7 21: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车辆,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电动车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低压蓄电池和整车电路,所述整车电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连接电线和接电端,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以与所述整车电路连接,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接电端连接;其中,所述接电端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预设位置,所述连接电线收纳在所述本体内部,且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具有活动部分,能够携带所述接电端伸出所述本体预设距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其通过增设的连接电线以及接电端能够外接电源,在车辆的低压蓄电池电量耗尽或发生损坏时,为整车电路外接供电,进而使车辆的车门能够应急打开。

Electric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车辆。
技术介绍
智能汽车具有科技感的同时,能够给用户带来良好的使用体验,是车辆的发展方向。而对于智能车辆,开启车门的方式则是使用智能设备或者遥控设备,例如使用智能手机开启车门,这样的智能车辆通常不配备机械钥匙,用户可以不必携带机械钥匙,避免了机械钥匙的遗失造成的麻烦。但是,当车辆的低压蓄电池电量耗光或者发生损坏时,此时的车辆将无法通过智能设备进行车门的开启,且车辆也无机械钥匙,进而导致车辆的车门无法开启,需要用户将车辆拖至维修店进行处理,给用户带来较大的麻烦。所以上述的问题急需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低压蓄电池和整车电路,所述整车电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连接电线和接电端,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以与所述整车电路连接,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接电端连接;其中,所述接电端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预设位置,所述连接电线收纳在所述本体内部,且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具有活动部分,能够携带所述接电端伸出所述本体预设距离。具体地,所述本体的外护板设置有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的开口位于所述外护板的表面,所述连接电线的活动部分以及接电端容置在所述容纳通道中。具体地,所述容纳通道的与开口相对的一侧为通孔,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容纳通道中;其中,所述容纳通道的开口设置有活动盖体,所述接电端与所述活动盖体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具体地,所述连接电线包括正极电线和负极电线,所述正极电线和所述负极电线缠绕成一体,并于第二端的活动部分分离;所述接电端包括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其中,所述正极电线与所述正极连接端连接,所述负极电线与所述负极连接端连接。具体地,所述正极电线的活动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负极电线的活动部分的长度;所述正极连接端为第一金属环,所述负极连接端为第二金属环;所述活动盖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与所述第一金属环卡接,所述第二金属环悬置。具体地,所述卡接部为间隔且背向设置在所述活动盖体内表面的两个弯钩。具体地,所述活动盖体相对的两个侧边分别设置有弹性卡片和弹性卡腿,所述弹性卡片上设置有凸块,所述弹性卡腿呈L形;所述容纳通道的开口设置有向开口中心延伸预设距离的边沿;其中,所述弹性卡腿与所述容纳通道的开口一侧所述边沿弹性顶持,所述弹性卡片与所述容纳通道的开口另一侧所述边沿弹性卡持,以使所述活动盖体与所述容纳通道的开口可拆卸的卡接。具体地,所述活动盖体的侧边设置有一长条形连接带,所述连接带的端部设置有弹性卡接头;所述容纳通道的侧壁设置有插接孔;所述弹性卡接头穿入所述插接孔并与所述插接孔卡接。具体地,所述容纳通道为所述本体的拖车钩孔;或,所述容纳通道设置在所述本体的轮罩板上,且位于所述轮罩板与车轮相对应的表面上;或,所述容纳通道设置在所述本体的车尾护板上。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其还包括:单向导通单元,所述单向导通单元串接在所述连接电线中;其中,所述单向导通单元用于截止所述低压蓄电池的电流向所述接电端传输。具体地,所述连接电线包括正极电线和负极电线;所述单向导通单元为单向导通的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串接在所述正极电线中;或,所述单向导通单元为继电器,所述继电器具有四接线口,其中,与所述继电器的电磁铁连接的两个所述接线口分别与所述正极电线和负极电线连接,与所述继电器的磁吸开关连接的两个所述接线口串接在所述正极电线中。具体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其还包括:保险模块,所述保险模块串接在所述连接电线中。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动车辆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其增设有能够外接供电电源的连接电线和接电端,连接电线是一端与车辆的整车电路连通,另一端连接接电端,并通过延长的方式设置在车辆本体上。在车辆的低压蓄电池电量耗光或者发生损坏而无法打开车门时,可以将携带有接电端的连接电线第二端从车辆本体中伸出,这样便可以通过跨接外部电源为整车电路供电,进而可以通过智能设备或者遥控设备将车门打开,方便用户应急开启车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动车辆的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容纳通道与活动盖体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容纳通道与活动盖体扣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活动盖体与接电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容纳通道设置在拖车钩孔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容纳通道设置在轮罩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动车辆的容纳通道设置在车尾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8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0-电动车辆,1-本体,2-整车电路,3-连接电线,4-接电端,5-单向导通单元,6-保险模块,7-外接电源,11-容纳通道,12-活动盖体,13-卡接部,111-边沿,112-插接孔,121-弹性卡片,122-凸块,123-弹性卡腿,124-连接带,125-弹性卡接头,21-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31-正极电线,32-负极电线,41-正极连接端,42-负极连接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动车辆10,其包括:本体1、连接电线3和接电端4;所述本体1包括低压蓄电池和整车电路2;所述整车电路2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连接电线3的第一端与所述整车电路2与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21连接,所述连接电线3的第二端与所述接电端4连接;其中,所述接电端4设置在所述本体1的预设位置,所述连接电线3收纳在所述本体1内部,且所述连接电线3的第二端具有活动部分,能够携带所述接电端4伸出所述本体1预设距离。具体的,本体1可以理解为一辆完整的电动车辆,其可以包括驱动电动、车身、底盘、电气设备以及整车电路2等。其中,整车电路2为车辆所有电路的总称,包括控制车门解锁和上锁的电路。整车电路2通过常带电线与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21连接,常带电线是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n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低压蓄电池和整车电路,所述整车电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n连接电线和接电端,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以与所述整车电路连接,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接电端连接;/n其中,所述接电端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预设位置,所述连接电线收纳在所述本体内部,且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具有活动部分,能够携带所述接电端伸出所述本体预设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低压蓄电池和整车电路,所述整车电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
连接电线和接电端,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一端与所述低压蓄电池的输出端连接,以与所述整车电路连接,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与所述接电端连接;
其中,所述接电端设置在所述本体的预设位置,所述连接电线收纳在所述本体内部,且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具有活动部分,能够携带所述接电端伸出所述本体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的外护板设置有容纳通道,所述容纳通道的开口位于所述外护板的表面,所述连接电线的活动部分以及接电端容置在所述容纳通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通道的与开口相对的一侧为通孔,所述连接电线的第二端穿过所述通孔位于所述容纳通道中;
其中,所述容纳通道的开口设置有活动盖体,所述接电端与所述活动盖体的内表面可拆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电线包括正极电线和负极电线,所述正极电线和所述负极电线缠绕成一体,并于第二端的活动部分分离;
所述接电端包括正极连接端和负极连接端;
其中,所述正极电线与所述正极连接端连接,所述负极电线与所述负极连接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电线的活动部分的长度大于所述负极电线的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东辉侯彦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