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817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6: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属于储物容器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存放物品用的容器本体、用于盖合在容器本体顶部的容器盖,容器本体的底部朝下延伸有底部凸筋,容器盖的顶面朝上延伸有外圈翻边,容器盖的顶面在外圈翻边的内侧还设有内圈限位件,所述外圈翻边和所述内圈限位件之间形成第一卡装槽,所述第一卡装槽供该容器本体或另一容器本体的底部凸筋卡入,底部凸筋与所述第一卡装槽之间过盈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得储物容器之间叠放的稳定性更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储存物品。

A storage container easy to st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属于储物容器领域。
技术介绍
储物容器,比如杂粮罐、杂物罐等,目前越来越受到年轻者的欢迎,尤其适合放置在办公桌、小书桌、床头柜等环境中,而目前这类储物容器其创新度通常只是在其形状、配色上作相应的变化,而在实用性上改进较小。而其实对于这类小型的储物容器,通常是用于家用或者小办公场所使用,如果这类环境下需要放置多个储物容器时,势必会占用较多的平面空间,显得较为杂乱,所以使用者偶尔也会将多个储物容器进行叠放,以节省更多的空间,然而目前储物容器之间的叠放稳定性不佳,导致容器叠放时容易发生倾覆、掉落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可以使得储物容器之间叠放的稳定性更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包括存放物品用的容器本体、用于盖合在容器本体顶部的容器盖,容器本体的底部朝下延伸有底部凸筋,容器盖的顶面朝上延伸有外圈翻边,容器盖的顶面在外圈翻边的内侧还设有内圈限位件,所述外圈翻边和所述内圈限位件之间形成第一卡装槽,所述第一卡装槽供该容器本体或另一容器本体的底部凸筋卡入,底部凸筋与所述第一卡装槽之间过盈配合。采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容器盖的顶部设置两部份限位,一个是外圈翻边,一个内圈限位件,这两部分相当于一个外限位,一个内限位,中间刚好形成一个第一卡装槽,而容器本体的底部凸筋则刚好可以卡装到该第一卡装槽内,两者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从而使得底部凸筋的内侧和外侧,均能受到来自容器盖的摩擦力,即底部凸筋的内侧也有摩擦力,底部凸筋的外侧也有摩擦力,从而使得底部凸筋与容器盖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另外,本技术中这种结构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众所周知,容器盖通常是塑胶类材料制成,有可能是硬塑类,也可能是软胶类,但是这类材料制成的容器盖均存在时间久了开始变形,或者在冷热气温变化影响下产生热胀冷缩的问题,如果是对底部凸筋仅由单一一个外限位来实现定位,一旦外限位发生向外变形,则会导致底部凸筋与外限位之间间隙变大,叠放稳定性大大降低,而如果是外限位、内限位形成的卡装槽来进行定位,在发生热胀冷缩等情况下,外圈翻边、内圈限位件在同一环境下具备都是往同一个方向发生形变,故外圈翻边和内圈限位件形成的第一卡装槽一直是保持基本不变的,这样情况下,即便容器盖发生形变了,第一卡装槽和底部凸筋的配合基本不受影响,从而提高了使用寿命。而且,基于本技术中容器盖的这种设计,即便不是出于叠放的目的,也可以直接将容器盖放置到桌面等其他放置平面上,容器本体底部直接卡装到容器盖上面,用户取下容器盖后可直接放置到容器本体下方,以减少容器盖本身需要占用的空间。作为优选,所述底部凸筋由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边缘朝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容器盖为软盖,容器本体底部卡装至第一卡装槽时,所述外圈翻边包裹在容器本体的侧面上。如此设计后,外圈翻边的高度可以设计相对高一些,不仅对底部凸筋有包裹作用,对容器本体的侧面也具有一定包裹作用。作为优选,所述底部凸筋与容器本体的底面形成底部配合凹槽,所述内圈限位件为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形状与所述底部配合凹槽的形状相匹配。这样设计后,可以让内圈限位件和底部配合凹槽之间形成负压产生较大吸附力,从而进一步保证容器本体底部与容器盖之间连接稳定性。作为优选,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向上拱起,使底面形成弧形凹槽。弧形凹槽的形状容易挤出空气,与内圈限位件之间形成负压变得更为容易。作为优选,所述内圈限位件为环形的内圈翻边。利用内圈翻边来当内限位,结构上相对简单。作为优选,所述内圈限位件的外侧面上设有引导所述底部凸筋卡入用的引导面。设置引导面后,可以让底部凸筋更为顺畅地卡装到卡装槽内。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卡装槽的深度为2mm~10mm。第一卡装槽的深度不宜过浅,过浅的话对底部凸筋的摩擦力不足,也不宜过深,过深的话卡装不方便,同时容器盖的成本也会相应提高。作为优选,所述外圈翻边朝下延伸有下围边,所述容器盖盖合在容器本体上时,所述下围边包覆在容器本体侧面,所述下围边的内壁上设有内凸筋,所述内凸筋与容器本体过盈配合。当下围边上的内凸筋与容器本体过盈配合后,会引起在上方的外圈翻边朝容器盖中心发生一定变形,从而使得外圈范围与容器本体之间的过盈量加大,从而进一步增大外圈翻边与容器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作为优选,所述容器本体包括顶部缘口,所述容器盖的底面设有用于卡装所述顶部缘口的第二卡装槽。设置第二卡装槽有助于增加容器本体顶部与容器盖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同时也增加密封性。作为优选,所述容器盖的底部包括下围边和下环形凸筋,所述下围边和下环形凸筋形成所述第二卡装槽,所述下围边由外圈翻边朝下延伸,所述下环形凸筋由所述内圈限位件的外圈向下延伸。下环形凸筋由内圈限位件向下延伸,这样的设计,当下环形凸筋与容器本体的内壁顶触时,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在上方的内圈限位件径向朝外发生形变,从而可以是的内圈限位件与容器本体之间的过盈量变大,从而进一步增加内圈限位件与容器本体之间的摩擦力。本技术的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揭露。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容器盖盖合于容器本体顶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储物容器相互叠加时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一容器本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容器本体底部卡装在容器盖顶部的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6为两种不同高度的储物容器相互叠放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容器盖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下文描述中,出现诸如术语“内”、“外”、“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者位置关系的,仅是为了方便描述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一: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储物容器,包括存放物品用的容器本体1,容器本体1的顶部设置开口,储物容器还包括用于盖合在容器本体1顶部的容器盖2,容器本体1的底部朝下延伸有底部凸筋11,容器盖2的顶面朝上延伸有外圈翻边21,容器盖2的顶面在外圈翻边21的内侧还设有内圈限位件22,所述外圈翻边21和所述内圈限位件22之间形成第一卡装槽201,所述第一卡装槽201供该容器本体1的底部凸筋11或另一容器本体的底部凸筋11卡入,底部凸筋11与所述第一卡装槽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包括存放物品用的容器本体、用于盖合在容器本体顶部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的底部朝下延伸有底部凸筋,容器盖的顶面朝上延伸有外圈翻边,容器盖的顶面在外圈翻边的内侧还设有内圈限位件,所述外圈翻边和所述内圈限位件之间形成第一卡装槽,所述第一卡装槽供该容器本体或另一容器本体的底部凸筋卡入,底部凸筋与所述第一卡装槽之间过盈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包括存放物品用的容器本体、用于盖合在容器本体顶部的容器盖,其特征在于,容器本体的底部朝下延伸有底部凸筋,容器盖的顶面朝上延伸有外圈翻边,容器盖的顶面在外圈翻边的内侧还设有内圈限位件,所述外圈翻边和所述内圈限位件之间形成第一卡装槽,所述第一卡装槽供该容器本体或另一容器本体的底部凸筋卡入,底部凸筋与所述第一卡装槽之间过盈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凸筋由所述容器本体的底部边缘朝向下延伸形成,所述容器盖为软盖,容器本体底部卡装至第一卡装槽时,所述外圈翻边包裹在容器本体的侧面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凸筋与容器本体的底面形成底部配合凹槽,所述内圈限位件为凸台,所述凸台的顶面形状与所述底部配合凹槽的形状相匹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于叠放的储物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底壁向上拱起,使底面形成弧形凹槽。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叠放的储物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义乌市品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