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7198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5: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设置在车辆的空压机和制动系统之间,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干燥器和散热管路,散热管路连接在空压机和干燥器之间,散热管路的离地间隙最小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排出从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气和杂质的管路放水阀模块。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通过在散热管路的最低端增加管路放水阀模块,既能有效避免管路积水及寒冷天气冻结造成的风险,确保制动系统空气质量要求,又增加了底盘总布置的灵活性,能充分利用底盘空间,操作简便,可靠。

Air handling units for vehicles and vehicles with th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及具有其的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目前大型客车气压制动系统用空气均来自于发动机空压机或者电动空压机,空压机输出的高温压缩空气中含有水分、油气及杂质,会造成制动系统元件锈蚀,卡滞,在气温较低时还存在管路被冻结的风险,严重影响制动系统性能。空气处理单元即是处于空压机和制动系统之间的一种装置,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过滤,确保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系统,以提高制动性能。空气处理单元由散热管路和空气干燥器组成,空压机输出的高压高温空气经过散热管路的散热和空气干燥器的过滤后,干燥、洁净的空气进入制动系统,同时水分和杂质通过干燥器内排污阀排出。空气干燥器入口空气温度要求≤65℃,由此散热管路长一般需>6米。且散热管路需一路下行,确保散热过程形成的冷凝水不滞留在管路里。若要保持压缩空气中的冷凝水及杂质顺利流入干燥器内,6米以上长管路由高到低,一路下行,需要求空压机出气口及散热管路均高于干燥器进气口,同时空压机至干燥器之间有足够的空间布置6米以上的散热管路;管路布置途中需无其它物体阻碍等。因空压机和干燥器都是比较大型的元件,尤其是发动机空压机和发动机固定在一起,无法变动其位置。由于客车底盘结构空间限制,经常无法满足上述布置要求,使得制动系统空气质量达不到要求,对制动系统性能造成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所述空气处理单元能够及时排出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气和杂质,避免管路内冷凝水结冰。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车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所述空气处理单元设置在车辆的空压机和制动系统之间,所述空气处理单元包括:干燥器和散热管路,所述散热管路连接在所述空压机和所述干燥器之间,所述散热管路的离地间隙最小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排出从所述空压机输出的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气和杂质的管路放水阀模块。根据本技术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通过在散热管路的最低端增加管路放水阀模块,既能有效避免管路积水及寒冷天气冻结造成的风险,确保制动系统空气质量要求,又增加了底盘总布置的灵活性,能充分利用底盘空间,操作简便、可靠。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所述管路放水阀模块包括:放水阀座、管接头和放水阀,所述放水阀座为三通式放水阀座,两个所述管接头和一个放水阀分别连接在所述放水阀座的三个接口处。进一步地,所述放水阀座具有第一接口、第二接口和第三接口,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接口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管接头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处,且两个所述管接头与所述散热管相连,所述放水阀与所述第三接口相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和所述第三接口的交界处设置有集水腔。可选地,所述集水腔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放水阀座内部流通通道的径向尺寸。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所述放水阀为手动放水阀、自动放水阀和电磁放水阀。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所述放水阀的下端设置有手持部。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所述散热管路的进口与所述空压机的出气口相连,所述散热管路的出口与所述干燥器的进气口相连。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所述散热管路的长度不小于6m。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所述的车辆。所述车辆与上述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手动管路放水阀模块的爆炸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自动管路放水阀模块的爆炸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电磁管路放水阀模块的爆炸图;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放水阀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空气处理单元100,干燥器1,进气口11,排污口12,散热管路2,管路放水阀模块3,放水阀座31,第一接口311,第二接口312,第三接口313,集水腔314,管接头32,手动放水阀3a,自动放水阀3b,电磁放水阀3c,手持部34,空压机4,出气口4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100。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100设置在客车底盘空压机4和制动系统之间,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过滤,确保干燥、洁净的压缩空气进入制动系统。该空气处理单元100包括:干燥器1和散热管路2。其中,干燥器1用于对从空压机4输出的压缩空气进行干燥,从而确保干燥、洁净的空气进入制动系统,防止压缩空气中含有的水分和杂质对制动系统的元件造成锈蚀、卡滞,同时,水分和杂质会通过干燥器1的排污口12排出。散热管路2连接在空压机4和干燥器1之间,具体地,如图1所示,散热管路2的进口与空压机4的出气口41相连,散热管路2的出口与干燥器1的进气口11相连,从而用于对从空压机4输出的高温高压空气进行散热,防止进入制动系统的压缩空气温度过高。散热管路2的离地间隙最小的部位设置有管路放水阀模块3,用于排出从空压机4输出的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气和杂质,也就是说,在散热管路2的最低处增加管路放水阀模块3,以便使得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气和杂质能够从散热管路2及时排出,有效避免管路积水及寒冷天气管路被冻住的风险,确保制动系统的空气质量要求,提高制动系统的性能。进一步地,如图2-图4所示,管路放水阀模块3可以包括:放水阀座31、管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00)设置在车辆的空压机(4)和制动系统之间,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00)包括:/n干燥器(1);/n散热管路(2),所述散热管路(2)连接在所述空压机(4)和所述干燥器(1)之间,所述散热管路(2)的离地间隙最小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排出从所述空压机(4)输出的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气和杂质的管路放水阀模块(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00)设置在车辆的空压机(4)和制动系统之间,所述空气处理单元(100)包括:
干燥器(1);
散热管路(2),所述散热管路(2)连接在所述空压机(4)和所述干燥器(1)之间,所述散热管路(2)的离地间隙最小的部位设置有用于排出从所述空压机(4)输出的压缩空气中的水分、油气和杂质的管路放水阀模块(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放水阀模块(3)包括:放水阀座(31)、管接头(32)和放水阀,所述放水阀座(31)为三通式放水阀座(31),两个所述管接头(32)和一个放水阀分别连接在所述放水阀座(31)的三个接口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空气处理单元(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水阀座(31)具有第一接口(311)、第二接口(312)和第三接口(313),所述第一接口(311)和所述第二接口(312)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三接口(313)与所述第一接口(311)和所述第二接口(312)垂直设置,两个所述管接头(32)分别连接在所述第一接口(311)和所述第二接口(312)处,且两个所述管接头(32)与所述散热管路(2)相连,所述放水阀与所述第三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红宾吴新英
申请(专利权)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