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75958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4: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嵌有转盘,转盘上至少设有两个工位,所述转盘由设置在机箱内的马达驱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涡轮蜗杆减速机一端的蜗杆轴传动连接,所述转盘与涡轮蜗杆减速机的涡轮蜗杆输出轴连接,所述转盘中部悬置有与机箱内部固定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一侧设有压合装置且与压合装置相邻的工位上设有抓取装置和转移装置。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压合、抓取和转移位置精确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

A transfer device of multi station forming and pr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压合转移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产品包装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带动了包装业技术的发展,包装材料在生产过程中也是通过多个组装件最终定型生产出成品;包装产品量的需求,也导致各包装产品的组装件的生产量大幅度增加,配套地对于生产自动化的要求也逐年提高;尤其针对那些纸质包装产品,一般在其生产过程中,需要用胶等使得层与层之间实现贴合,目前大部分的包装生产企业为了包装产品质量,一般采用人工进行压合成型,通过输送带送料后进行喷胶,喷胶后操作人员将另一层放置在特定位置后继续向前传送经过包边机包边后,人工将包好边的产品放置在压合装置的模架上,通过压板向下进行压合,压合后产品需要人工转移至下一工序。这种生产方式中对人工依赖较大,自动化程度不高,流水作业性不强,生产效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内嵌有转盘,转盘上至少设有两个工位,所述转盘由设置在机箱内的马达驱动,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与涡轮蜗杆减速机一端的蜗杆轴传动连接,所述转盘与涡轮蜗杆减速机的涡轮蜗杆输出轴连接,所述转盘中部悬置有与机箱内部固定的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支撑架上一侧设有压合装置且与压合装置相邻的工位上设有抓取装置和转移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压合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上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压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导向杆,所述第一导向杆上端穿过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一导向杆底部与压板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抓取装置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架上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架,所述吸盘架上设有吸盘。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缸一侧设有第二导向杆,所述第二导向杆穿过第二支撑架后底部与吸盘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移装置包括与第二支撑架固定连接的滑块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架一侧的第三气缸,所述滑块与设置在第一支撑架另一侧的滑轨相匹配,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端部与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均连接在固定板上。进一步地,所述涡轮蜗杆减速机另一端的蜗杆轴上套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一侧设有接近开关。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块呈圆弧状,且弧度等于360°除以工位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一、通过操作人员依次在将待加工件放置到工位上,利用转盘的转动使得待加工件到压合装置处压合,压合好的半成品件继续转动移至抓取装置处,利用抓取装置抓取后,转移装置工作移动至下一道工序,整个过程利用马达驱动和气缸实现压合、抓取和转移的功能,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快捷;二、利用定位块和接近开关的配合,进一步保证转盘转动角度,保证工位切换的准确性;三、第一导向杆的设置,进一步保证压合精度;第二导向杆的设置,保证吸盘抓取待加工件位置的准确性;拉杆的设置,保证整体移动位置的准确性。综上所述,整个装置自动化程度高,压合、抓取和转移位置精确度高,操作简单方便,实用性强,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A向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俯视图;图4为实施例1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机箱内结构示意图;图5为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工位切换结构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机箱内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箱;2、转盘;3、马达;4、涡轮蜗杆减速机;5、第一支撑架;6、压合装置;601、第一气缸;602、压板;603、第一导向杆;7、抓取装置;701、第二气缸;702、吸盘架;703、吸盘;704、第二导向杆;8、转移装置;801、滑块;9、第二支撑架;10、第三气缸;11、滑轨;12、拉杆;13、固定板;14、定位块;15、接近开关;101、一号工位;102、二号工位;103、三号工位;104、四号工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以下实施例通过PLC控制器控制切换工位,具体的PLC控制器型号为XD3-24T,第一气缸601型号为H&NSDA-100×30,第二气缸701型号为AIRTACSC32×100S,第三气缸10为AIRTACSC32×300;且本专利并未对以上结构做改进,均采用现有技术。实施例1如图1-5所示,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包括机箱1,机箱1内嵌有转盘2,转盘2上四个工位,四个工位均匀分布,相邻两个工位的夹角为90°,转盘2由设置在机箱1内的马达3驱动,马达3的输出轴与涡轮蜗杆减速机4一端的蜗杆轴传动连接,转盘2与涡轮蜗杆减速机4的涡轮蜗杆输出轴连接,转盘2中部悬置有与机箱1内部固定的第一支撑架5,第一支撑架5上一侧设有压合装置6且与压合装置6相邻的工位上设有抓取装置7和转移装置8;压合装置6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5上的第一气缸601,第一气缸601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压板602,压板602由第一气缸601带动做纵向运动,第一气缸601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导向杆603,第一导向杆603上端穿过第一支撑架5,第一导向杆603底部与压板602固定连接;抓取装置7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架9上的第二气缸701,第二气缸701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吸盘架702,吸盘架702由第二气缸701带动做纵向运动,吸盘架702上设有四个吸盘703,四个吸盘703呈矩形状,第二气缸701一侧设有第二导向杆704,第二导向杆704穿过第二支撑架9后底部与吸盘架702固定连接;转移装置8包括与第二支撑架9固定连接的滑块801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架5一侧的第三气缸10,滑块801与设置在第一支撑架5另一侧的滑轨11相匹配,第二支撑架9上固定连接有拉杆12,拉杆12端部与第三气缸10的活塞杆端部均连接在固定板13上,第三气缸10带动拉杆12和滑块801在滑轨11上做横向移动。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工作时,启动开关,在对应的四个工位上放置好模具,供待加工件(此实施例待加工件为酒盒的底板,底板由两层纸板通过胶覆合的,需要将两层纸板之间的胶压合好)放置,将待加工件以一号工位为起点放置好,马达3带动涡轮蜗杆减速机4转动,从而带动转盘2转动,此实施例控制转盘2顺时针转动,随着转盘2转动,一号工位101的待加工件依次经过二号工位102到三号工位103时,此时第一气缸601启动工作,带动压板602向下压在待加工件上,压好后,继续随着转盘2转动至四号工位104,此时四号工位对应的第二气缸701开启工作,带动吸盘架702向下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嵌有转盘(2),转盘(2)上至少设有两个工位,所述转盘(2)由设置在机箱(1)内的马达(3)驱动,所述马达(3)的输出轴与涡轮蜗杆减速机(4)一端的蜗杆轴传动连接,所述转盘(2)与涡轮蜗杆减速机(4)的涡轮蜗杆输出轴连接,所述转盘(2)中部悬置有与机箱(1)内部固定的第一支撑架(5),所述第一支撑架(5)上一侧设有压合装置(6)且与压合装置(6)相邻的工位上设有抓取装置(7)和转移装置(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箱(1),所述机箱(1)内嵌有转盘(2),转盘(2)上至少设有两个工位,所述转盘(2)由设置在机箱(1)内的马达(3)驱动,所述马达(3)的输出轴与涡轮蜗杆减速机(4)一端的蜗杆轴传动连接,所述转盘(2)与涡轮蜗杆减速机(4)的涡轮蜗杆输出轴连接,所述转盘(2)中部悬置有与机箱(1)内部固定的第一支撑架(5),所述第一支撑架(5)上一侧设有压合装置(6)且与压合装置(6)相邻的工位上设有抓取装置(7)和转移装置(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合装置(6)包括设置在第一支撑架(5)上的第一气缸(601),所述第一气缸(601)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压板(6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601)两侧对称设有第一导向杆(603),所述第一导向杆(603)上端穿过第一支撑架(5),所述第一导向杆(603)底部与压板(602)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工位成型压合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抓取装置(7)包括设置在第二支撑架(9)上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洪荣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劲嘉新型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