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属于输送带技术领域,其包括输送支架,输送支架由下到上依次架设有水冷机构和风冷机构,水冷机构包括架设在输送支架下端的至少一个水箱,水箱内成型有水槽,水箱两端并位于水槽上方固定有导料轮;所述风冷机构包括输送支架上端设置的输送带,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输送带的伺服电机,所述输送带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架设于输送支架顶端的风机架,风机架上设置有风机。解决了传统V带冷却装置冷却方式单一和易损换V带等问题,从而提供了一种具有冷却效果明显,V带折损率低的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
A cooling device for V-belt bottom rubber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
:本技术属于输送带
,特指一种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橡胶V带适用面很广,从家用电器到机动车辆以及工农业生产等各项行业,且只要有机械传动的地方就有橡胶V带在传动,在生产V带的过程中,输送机械所运送的V带都是高温物料,以往都是针对传送带进行改进,例如将传送带变为耐高温的材料,但是目前的传送带的耐温性能普遍不好,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骨架无法承受高温,且V带自身耐温性能较差,高温环境下输送容易传送带皲裂的情况,即便后来在生产过程中加设了一道挤出V带后进入冷却装置的环节,但该环节往往采用单一的风扇吹冷,或者利用冷却液进行降温,其都会发生降温不够或者损坏V带的现象,所以能够及时为V带提供冷却并且不损坏V带的装置,成为了生产线中必要的一个环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传送稳定和V带保护效果明显的一种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包括输送支架,输送支架由下到上依次架设有水冷机构和风冷机构,水冷机构包括架设在输送支架下端至少一个水箱,水箱内成型有水槽,水箱两端并位于水槽上方固定有导料轮;所述风冷机构包括输送支架上端设置的输送带,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输送带的伺服电机,所述输送带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架设于输送支架顶端的风机架,风机架上设置有风机。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二水箱位于第一水箱的正上方,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一侧均设有用于水箱内水循环的供水装置。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表面开设有若干通水孔,且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二水箱上方,当V带传送至输送带处时,V带上的水通过所述通水孔滴入所述第二水箱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料滚筒,当V带输送至装有水的水箱时,所述压料滚轴将V带压入水内。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支架的后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风机转速的控制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支架的前端设置有电机架,所述伺服电机放置于电机架上。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1、本技术通过安装输送支架上的水冷机构和风冷机构,能够将挤出的V带出料后能够快速冷却,同时风干V带表面杂质和水渍,使所生产的V带冷却效果明显同时V带质量提升;2、本技术进一步设置的多层水箱的设计能够让V带多次进行冷却,使冷却效果更为卓越;3、本技术将输送带上开设有通水孔,方便V带在上层的风冷机构所掉落的水落入水箱内;4、本技术通过设置在水箱内的压料滚轴,使V带进入水箱时能够充分与水相接触,保障其冷却效果;5、本技术所提供的风机控制器,方便为V带风干时,调试风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水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V带输送工作时的走向示意图。图中:1-输送支架;2-水冷机构;20-水箱;200-第一水箱;201-第二水箱;21-水槽;22-导料轮;23-供水装置;24-压料滚轴;3-风冷机构;30-输送带;31-伺服电机;32-风机架;33-风机;34-通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如其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包括输送支架1,输送支架1由下到上依次架设有水冷机构2和风冷机构3,水冷机构2包括架设在输送支架1下端的至少一个水箱20,水箱20内成型有水槽21,水箱20两端并位于水槽21上方固定有导料轮22;所述风冷机构3包括输送支架1上端设置的输送带30,输送带30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输送带30的伺服电机31,所述输送带30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架设于输送支架1顶端的风机架32,风机架32上设置有风机33。V带从挤出机挤出之后,自带较高的温度,从该冷却装置右下角绕过导料轮22,让V带进入水箱20内设置的水槽21,使其通过水的方式进行冷却,再将V带绕至输送支架1上层,并通过风机33将V带表面的水吹干,众所周知,液体变成气体的过程为一个散热的过程,所以对V带也能打来较好的降温效果,值得一提的是,该V带的运输通过设置在输送支架1上层的运输带来带动,并且该输送带30依靠伺服电机31带动转动,最终风干V带表面水渍,以及降低V带温度达到良好的冷却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20包括第一水箱200和第二水箱201,第二水箱201位于第一水箱200的正上方,第一水箱200和第二水箱201的一侧均设有用于水箱内水循环的供水装置23。供水装置23为独立放置于输送支架的一侧,为两个水箱同时供水,并且能够保障其水的流动性,及时为水降温,并让两个水箱的水量保持平衡。在输送支架1上设置多层水箱20,能够将V带多次进行水冷,提升其冷却效果,并且优选地第二水箱201的横向长度小于第一水箱200的横向长度,让V带输送过程中能够减少缠绕的可能,让其运输更为流畅和稳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带30表面开设有若干通水孔34,且输送带30位于所述第二水箱201上方,当V带传送至输送带处时,V带上的水通过所述通水孔34滴入所述第二水箱201内,在风干过程中,从经过水箱20的V带表面吸附着水,此时依靠通水孔34,避免水在输送带上囤积,并加强风干效果,并且其还能起到良好的节水功能,将滴下的水落入第二水箱20内的水槽中。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水箱20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压料滚轴24,当V带输送至装有水的水箱20时,所述压料滚轴24将V带压入水内,参照图4,由于V带一直是被拉扯的状态,而单单的缠绕在导料轮22,并不能将V带压入水箱20内的水中,值得一提的是,可通过将导料轮设置在水箱内,但其长时间会对导料轮进行腐蚀,损坏零部件,而本设计通过设置于水箱内的压料滚轴24,其将V带压入至水箱20的水内,让V带强行与水接触,保障其冷却。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支架1的后侧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风机33转速的控制器。控制器能够调节风机33对V带风干的速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送支架1的前端设置有电机架,所述伺服电机放置于电机架上。避免伺服电机放置于地面震动而损坏。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技术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支架,输送支架由下到上依次架设有水冷机构和风冷机构,水冷机构包括架设在输送支架下端的至少一个水箱,水箱内成型有水槽,水箱两端并位于水槽上方固定有导料轮;所述风冷机构包括输送支架上端设置的输送带,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输送带的伺服电机,所述输送带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架设于输送支架顶端的风机架,风机架上设置有风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输送支架,输送支架由下到上依次架设有水冷机构和风冷机构,水冷机构包括架设在输送支架下端的至少一个水箱,水箱内成型有水槽,水箱两端并位于水槽上方固定有导料轮;所述风冷机构包括输送支架上端设置的输送带,输送带的一端设置有用于转动输送带的伺服电机,所述输送带上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架设于输送支架顶端的风机架,风机架上设置有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V带底胶出型生产线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包括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第二水箱位于第一水箱的正上方,第一水箱和第二水箱的一侧均设有用于水箱内水循环的供水装置,所述第一水箱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水箱的长度。
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麻飞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东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