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173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属于辅助施工装置领域。安全线支撑杆包括U形底座、杆本体、穿线件和第一锁紧件。U形底座具有供操作平台沿预设方向卡入的卡槽。U形底座连接于杆本体的底部,杆本体竖向布置,预设方向垂直于杆本体的延伸方向。穿线件连接于杆本体,穿线件具有供安全线穿过的穿线孔。第一锁紧件连接于U形底座,第一锁紧件具有锁紧位置和放松位置。当第一锁紧件位于锁紧位置时,第一锁紧件将U形底座与卡入卡槽内的操作平台锁紧;当第一锁紧件位于放松位置时,U形底座能够与操作平台分离。这种结构安全线支撑杆可方便快捷的实现安装及拆卸。

A safety wire support r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安全线支撑杆
本技术涉及辅助施工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全线支撑杆。
技术介绍
钢结构安装的施工平台离地具有一定距离,属于高空作业范畴。在施工时作业人员在高空活动频繁,由于施工平台狭窄,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为确保高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需要在施工平台上方架设安全线,作业人员在高空施工时将身上佩带的安全带扣在安全线上,万一发生作业人员失足坠落,身体仍然可以悬挂在安全线上,不会坠落到地面发生安全事故。传统的生命线固定方式,采用在操作平台上布置多个支撑杆,然后再将安全线布置在各个支撑杆上。支撑杆采用焊接的方式与施工平台固定,安装及拆卸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线支撑杆,以改善现有的支撑杆安装拆卸极为不便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包括U形底座、杆本体、穿线件和第一锁紧件;所述U形底座具有供操作平台沿预设方向卡入的卡槽;所述U形底座连接于所述杆本体的底部,所述杆本体竖向布置,所述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杆本体的延伸方向;所述穿线件连接于所述杆本体,所述穿线件具有供安全线穿过的穿线孔;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于所述U形底座,所述第一锁紧件具有锁紧位置和放松位置;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位于锁紧位置时,所述第一锁紧件将U形底座与卡入所述卡槽内的操作平台锁紧;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位于放松位置时,所述U形底座能够与所述操作平台分离。上述技术方案中,安装时,将操作平台卡入U形底座的卡槽内,使第一锁紧件位于锁紧位置,以将U形底座与操作平台锁紧,则将整个安全线支撑杆固定于操作平台上;拆卸时,使第一锁紧件位于放松位置,此时,可将U形底座与操作平台分离,从而将整个安全线支撑杆从操作平台上卸下。这种结构安全线支撑杆可方便快捷的实现安装及拆卸。将多个安全线支撑杆固定在操作平台上后,可将安全线依次穿入至各个安全线支撑杆的穿线孔内,以使安全线处于悬空状态,以便于作业人员将身上佩带的安全带扣在安全线上。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锁紧件螺接于所述U形底座。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锁紧件螺接于U形底座上,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现。拧紧第一锁紧件后,第一锁紧件将压紧于卡入卡槽内的操作平台,从而将U形底座与操作平台固定;拧松第一锁紧件后,第一锁紧件将与卡入卡槽内的操作平台分离,此时便可将整个安全线支撑杆从操作平台上卸下。进一步地,所述U形底座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共同界定所述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对设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方,所述杆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锁紧件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述技术方案中,操作平台卡入卡槽内后,第一连接板将位于操作平台的上侧,第三连接部将位于操作平台的下侧,第一锁紧件螺接于第一连接板上,便于作业人员拧紧或拧松第一锁紧件。进一步地,所述穿线件固定于所述杆本体。上述技术方案中,穿线件固定于杆本体,使得穿线件与杆本体具有很好的牢固性。进一步地,所述穿线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杆本体径向的两侧;所述穿线孔包括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杆本体共同界定所述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杆本体共同界定所述第二穿线孔。上述技术方案中,穿线孔包括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固定于杆本体径向的两侧,使得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分别位于杆本体径向的两侧。在实际施工中,可将安全线穿过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内,便于绷紧安全线。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部、第一圆弧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第二直线部共线,所述第一直线部和所述第二直线部均与所述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内轮廓与所述杆本体的外侧壁共同界定所述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直线部、第二圆弧部和第四直线部,所述第三直线部与第四直线部共线,所述第三直线部和所述第四直线部均与所述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圆弧部的内轮廓与所述杆本体的外侧壁共同界定所述第二穿线孔。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部、第一圆弧部和第二直线部,第一直线部与第二直线部共线,这种第一连接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将第一直线部和第二直线部与杆本体固定后,第一圆弧部的内轮廓与杆本体的外侧壁则形成第一穿线孔;第二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直线部、第二圆弧部和第四直线部,第三直线部与第四直线部共线,这种第二连接件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制造。将第三直线部和第四直线部与杆本体固定后,第二圆弧部的内轮廓与杆本体的外侧壁则形成第二穿线孔。进一步地,所述穿线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杆本体,所述穿线件连接有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具有锁紧位置和放松位置;当所述第二锁紧件位于锁紧位置时,所述第二锁紧件将所述穿线件与所述杆本体锁紧;当所述第二锁紧件位于放松位置时,所述穿线件能够沿所述杆本体的延伸方向移动。上述技术方案中,穿线可移动地设置于杆本体,第二穿线件连接有第二锁紧件。在实际施工中,可根据具体需要对穿线件的高度进行调整,穿线件的高度调整后可通过第二锁紧件将穿线件与杆本体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件螺接于穿线件。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二锁紧件螺接于穿线件上,这种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现。拧松第二锁紧件后,第二锁紧件将与杆本体分离,此时便可对穿线件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拧紧第二锁紧件后,第一锁紧件将压紧于杆本体,从而将穿线件与杆本体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穿线件包括套筒、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杆本体的外侧,所述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固定于所述套筒径向的两侧;所述穿线孔包括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半环的内轮廓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共同界定所述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半环的内轮廓与所述套筒的外侧壁共同界定所述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二锁紧件连接于所述套筒。上述技术方案中,穿线件包括套筒、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固定于套筒径向的两侧,第一半环的内轮廓与套筒的外侧壁共同界定第一穿线孔,第二半环的内轮廓与套筒的外侧壁共同界定第二穿线孔,使得第一穿线孔与第二穿线孔分别位于套筒径向的两侧。在实际施工中,可将安全线穿过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内,便于绷紧安全线。进一步地,所述U形底座上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包括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所述第一杆部固定于所述U形底座,所述第一杆部竖向布置,所述第二杆部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第一杆部,所述第二杆部设有凸出部;所述杆本体底部设有插孔,所述第一杆部和第二杆部插设于所述插孔内,所述插孔的孔壁上设有滑槽,所述凸出部卡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滑槽具有限位壁,所述凸出部位于所述限位壁沿所述第二杆部的布置方向移动的轨迹上;当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nU形底座,所述U形底座具有供操作平台沿预设方向卡入的卡槽;/n杆本体,所述U形底座连接于所述杆本体的底部,所述杆本体竖向布置,所述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杆本体的延伸方向;/n穿线件,所述穿线件连接于所述杆本体,所述穿线件具有供安全线穿过的穿线孔;以及/n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于所述U形底座,所述第一锁紧件具有锁紧位置和放松位置;/n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位于锁紧位置时,所述第一锁紧件将U形底座与卡入所述卡槽内的操作平台锁紧;/n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位于放松位置时,所述U形底座能够与所述操作平台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括:
U形底座,所述U形底座具有供操作平台沿预设方向卡入的卡槽;
杆本体,所述U形底座连接于所述杆本体的底部,所述杆本体竖向布置,所述预设方向垂直于所述杆本体的延伸方向;
穿线件,所述穿线件连接于所述杆本体,所述穿线件具有供安全线穿过的穿线孔;以及
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连接于所述U形底座,所述第一锁紧件具有锁紧位置和放松位置;
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位于锁紧位置时,所述第一锁紧件将U形底座与卡入所述卡槽内的操作平台锁紧;
当所述第一锁紧件位于放松位置时,所述U形底座能够与所述操作平台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件螺接于所述U形底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底座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通过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共同界定所述卡槽,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位于所述第三连接板的上方,所述杆本体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锁紧件螺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件固定于所述杆本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穿线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分别固定于所述杆本体径向的两侧;
所述穿线孔包括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杆本体共同界定所述第一穿线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杆本体共同界定所述第二穿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安全线支撑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直线部、第一圆弧部和第二直线部,所述第一直线部与第二直线部共线,所述第一直线部和所述第二直线部均与所述杆本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弧部的内轮廓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连辉余小平杜艳丽胡径闻余龙云张辉王银曾慧葛玉凤段春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第十四冶金建设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