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7151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包括充电头壳体,设置于充电头壳体内的充电电路模块,通过数据线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用于外接充电装换头的USB插接头,设置于充电头壳体上并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的充电探针,设置于充电头壳体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内的充电板,与充电板相连并贯穿至智能水杯中盖壳体表面的探针定位孔套,以及固定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内并与充电头壳体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位置正对的第二磁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实现了智能水杯充电结构的防呆设计,约束充电头与智能水杯的连接方式,其防呆结构简单,便于推广生产。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A magnetic charge structure for intelligent water cu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结构,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
技术介绍
智能水杯作为一种既能保温又能测量饮水量的多功能儿童用水杯,能够实现对儿童饮水量的监测,爸爸妈妈能够明确直观的获知宝宝的饮水量、饮水时间,及时帮宝宝补充水分,使儿童养成正确的饮水习惯。智能水杯在饮水量测试、触摸屏显示时会消耗电量,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智能水杯进行充电,而智能水杯充电接口存在正负极,充电头与充电接口反插将无法进行充电,充电时也不方便使用,且大多数充电结构由于经常的拨插会使充电插口老化,金属弹性降低而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主要解决现有智能水杯充电插口插接使用不便,多次插拔后接口老化易导致接触不良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包括充电头壳体,设置于充电头壳体内的充电电路模块,设置于充电头壳体上并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的充电探针,设置于充电头壳体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内的充电板,与充电板相连并贯穿至智能水杯中盖壳体表面的探针定位孔套,以及固定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内并与充电头壳体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位置正对的第二磁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磁铁的S极与第二磁铁的N极对应,所述第一磁铁的N极与第二磁铁的S极对应。进一步地,所述充电探针所在的充电头壳体一面设置为与智能水杯中盖弧面相贴合的弧面结构。进一步地,还包括通过数据线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用于外接充电装换头的USB插接头。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从充电头壳体的侧面接入充电头壳体内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进一步地,所述充电头壳体上还设置有导向标识。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线与充电头壳体连接处设置有接头保护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并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实现了智能水杯充电结构的防呆设计,约束充电头与智能水杯的连接方式。只有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极性相对时,才能对智能水杯进行充电连接,防止充电头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反接,确保安全用电。其防呆结构简单,便于推广生产。(2)本技术充电探针所在的充电头壳体一面设置为与智能水杯中盖弧面相贴合的弧面结构,对智能水杯充电时,能使充电头与智能水杯贴合更加紧密,充电时不易松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与水杯充电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中盖,2-充电头壳体,3-数据线,4-USB插接头,5-第一磁铁,6-探针定位孔套,7-第二磁铁,8-充电板,9-充电探针,10-导向标识,11-接头保护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包括充电头壳体2,设置于充电头壳体2内的充电电路模块,通过数据线3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用于外接充电装换头的USB插接头4,设置于充电头壳体2上并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的充电探针9,设置于充电头壳体2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5,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1内的充电板8,与充电板8相连并贯穿至智能水杯中盖1壳体表面的探针定位孔套6,以及固定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1内并与充电头壳体2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5位置正对的第二磁铁7。其中,所述第一磁铁5的S极与第二磁铁7的N极对应,所述第一磁铁5的N极与第二磁铁7的S极对应。所述数据线3从充电头壳体2的侧面接入充电头壳体2内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此外,所述充电头壳体上还设置有导向标识10,也能帮助使用者快速识别充电头的正反方向。并且,所述数据线3与充电头壳体2连接处设置有接头保护胶11,避免充电结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外部包胶断裂,使内部线芯裸露,导致无法继续使用。为了使充电头与智能水杯贴合更加紧密,充电时不易松动,所述充电探针9所在的充电头壳体2一面设置为与智能水杯中盖1弧面相贴合的弧面结构。并且,在实际制造过程中,还可在智能水杯中盖上和充电头壳体的弧面结构一侧上设置一对凹凸配合的导向结构,在弧面结构上设置对应的凸起,在水杯中盖1对应位置设置凹槽,便于充电头与水杯的充电连接。充电时,将充电头壳体上的充电探针插入探针定位孔套,若充电正负极极性对应正确,则由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两极异性相吸的作用力,会使充电头与智能水杯快速紧密插接,若充电正负极极性对应错误,则由于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两极同性相斥的作用力,使得充电头与智能水杯插接困难,提醒使用者正确插接。通过上述设计,本技术利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原理,实现了智能水杯充电结构的防呆设计,约束充电头与智能水杯的连接方式。只有在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极性相对时,才能对智能水杯进行充电连接,防止充电头与被充电设备的充电接口反接,确保安全用电。其防呆结构简单,便于推广生产。因此,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和推广价值。上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技术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技术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头壳体(2),设置于充电头壳体(2)内的充电电路模块,设置于充电头壳体(2)上并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的充电探针(9),设置于充电头壳体(2)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5),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1)内的充电板(8),与充电板(8)相连并贯穿至智能水杯中盖(1)壳体表面的探针定位孔套(6),以及固定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1)内并与充电头壳体(2)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5)位置正对的第二磁铁(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头壳体(2),设置于充电头壳体(2)内的充电电路模块,设置于充电头壳体(2)上并与充电电路模块相连的充电探针(9),设置于充电头壳体(2)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5),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1)内的充电板(8),与充电板(8)相连并贯穿至智能水杯中盖(1)壳体表面的探针定位孔套(6),以及固定设置于智能水杯的中盖(1)内并与充电头壳体(2)内部两端的第一磁铁(5)位置正对的第二磁铁(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铁(5)的S极与第二磁铁(7)的N极对应,所述第一磁铁(5)的N极与第二磁铁(7)的S极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智能水杯的磁吸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柳科
申请(专利权)人:小水怪深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