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937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10: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括沿后背中部竖直延伸的背侧固定件、左侧贴合件和右侧贴合件,所述左侧贴合件包括左胸贴合件和左腰贴合件,所述右侧贴合件包括右胸贴合件和右腰贴合件,所述左胸贴合件、左腰贴合件、右胸贴合件、右腰贴合件分别与背侧固定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脊柱侧弯矫形器可以更好的贴合患者皮肤表面,达到较好的矫形效果,既能个性化贴合患者皮肤表面,又能根据治疗情况随时调整矫形力度大小及方向,可以根据时间及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动态矫形,纠正施力位置,避免过度矫形及频繁更换矫形器,减少患者治疗费用。

An orthosis for scolio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及其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脊柱侧弯是一种发生在脊柱的三维畸形,可出现在矢状面及冠状面,其中以矢状面畸形居多。在所有类型的脊柱侧弯中,特发性脊柱侧弯占80%,该类型的脊柱侧弯发生于生长发育期间,且病因尚不明确,分为幼儿型、少年型和青少年型。使用脊柱侧弯矫形器可以治疗Cobb角在20°~45°之间的轻中度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目前常用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绝大多数为减材制造或3D打印的一体式矫形器。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及其构建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提供躯干和脊椎骨三维模型;构建背侧固定部,所述背侧固定部沿后背中部竖直延伸;构建左侧贴合部,所述左侧贴合部包括左胸贴合部和左腰贴合部;构建右侧贴合部,所述右侧贴合部包括右胸贴合部和右腰贴合部;构建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所述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位于左胸贴合部或右胸贴合部上,所述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另一胸部贴合部上;构建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所述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位于左腰贴合部或右腰贴合部上,所述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另一腰部贴合部上;构建凸侧顶椎突出区域和顶椎压力释放区域,所述凸侧顶椎突出区域位于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之间,所述顶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之间。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贴合部的构建方法具体包括:构建贴合部基准面,基于基准面构建贴合部。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胸贴合部和右胸贴合部紧密贴合于胸部下缘和肋部,且自胸部经肋部延伸至后背。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腰贴合部和右腰贴合部紧密贴合于腹部和腰部,且自腹部经腰部延伸至后背。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贴合部和/或右侧贴合部的下端开口逐渐增大。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胸贴合部和左腰贴合部之间设有间隙。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胸贴合部和右腰贴合部之间设有间隙。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为孔洞或凹陷,所述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为孔洞或凹陷,所述顶椎压力释放区域为孔洞或凹陷。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肋部,所述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腰部。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器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获得的脊柱侧弯矫形器模型,制备脊柱侧弯矫形器。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由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器模型的构建方法构建获得、或由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的制备方法制备获得,还可选地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将各贴合件分别与背侧固定件连接。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器模型的构建方法、或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使所述设备执行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器模型的构建方法、或所述的脊柱侧弯矫形器的制备方法的步骤。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装置,所述装置可以包括:三维模型提供模块,用于提供躯干和脊椎骨三维模型;背侧固定部构建模块,用于构建背侧固定部,所述背侧固定部沿后背中部竖直延伸;左侧贴合部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左侧贴合部,所述左侧贴合部包括左胸贴合部和左腰贴合部;右侧贴合部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右侧贴合部,所述右侧贴合部包括右胸贴合部和右腰贴合部;第一端椎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所述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位于左胸贴合部或右胸贴合部上,所述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另一胸部贴合部上;第二端椎构建模块,用于构建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所述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位于左腰贴合部或右腰贴合部上,所述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另一腰部贴合部上;顶椎构建模块,用于构建凸侧顶椎突出区域和顶椎压力释放区域,所述凸侧顶椎突出区域位于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域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域之间,所述顶椎压力释放区域位于第一凹侧端椎突出区域和第二凹侧端椎突出区域之间。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括沿后背中部竖直延伸的背侧固定件、用于贴合左侧躯干的左侧贴合件和用于贴合右侧躯干的右侧贴合件,所述左侧贴合件包括用于贴合左侧胸部的左胸贴合件和用于贴合左侧腰部的左腰贴合件,所述右侧贴合件包括用于贴合右侧胸部的右胸贴合件和用于贴合右侧腰部的右腰贴合件,所述左胸贴合件、左腰贴合件、右胸贴合件、右腰贴合件分别与背侧固定件连接,所述左胸贴合件和右胸贴合件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凹侧端椎突出部和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所述左腰贴合件和右腰贴合件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凹侧端椎突出部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所述左侧贴合件和右侧贴合件的贴合面上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凸侧顶椎突出部和顶椎压力释放区,所述凸侧顶椎突出部位于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之间,所述顶椎压力释放区位于第一凹侧端椎突出部和第二凹侧端椎突出部之间。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背侧固定件为柱体。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胸贴合件、左腰贴合件、右胸贴合件、右腰贴合件分别与背侧固定件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侧贴合件和/或右侧贴合件的下端开口逐渐增大。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左胸贴合件和左腰贴合件之间设有间隙。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右胸贴合件和右腰贴合件之间设有间隙。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为孔洞或凹陷。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为孔洞或凹陷。在本技术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顶椎压力释放区为孔洞或凹陷。附图说明图1显示为本技术脊柱侧弯矫形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显示为本技术脊柱侧弯矫形器侧视图。图3显示为本技术脊柱侧弯矫形器立体示意图。元件标号说明1背侧固定件2左侧贴合件21左胸贴合件22左腰贴合件3右侧贴合件31右胸贴合件32右腰贴合件4第一凹侧端椎突出部5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6第二凹侧端椎突出部7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8凸侧顶椎突出部9顶椎压力释放区具体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后背中部竖直延伸的背侧固定件(1)、用于贴合左侧躯干的左侧贴合件(2)和用于贴合右侧躯干的右侧贴合件(3),所述左侧贴合件(2)包括用于贴合左侧胸部的左胸贴合件(21)和用于贴合左侧腰部的左腰贴合件(22),所述右侧贴合件(3)包括用于贴合右侧胸部的右胸贴合件(31)和用于贴合右侧腰部的右腰贴合件(32),所述左胸贴合件(21)、左腰贴合件(22)、右胸贴合件(31)、右腰贴合件(32)分别与背侧固定件(1)连接,所述左胸贴合件(21)和右胸贴合件(31)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凹侧端椎突出部(4)和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5),所述左腰贴合件(22)和右腰贴合件(32)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凹侧端椎突出部(6)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7),所述左侧贴合件(2)和右侧贴合件(3)的贴合面上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凸侧顶椎突出部(8)和顶椎压力释放区(9),所述凸侧顶椎突出部(8)位于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5)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7)之间,所述顶椎压力释放区(9)位于第一凹侧端椎突出部(4)和第二凹侧端椎突出部(6)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脊柱侧弯矫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后背中部竖直延伸的背侧固定件(1)、用于贴合左侧躯干的左侧贴合件(2)和用于贴合右侧躯干的右侧贴合件(3),所述左侧贴合件(2)包括用于贴合左侧胸部的左胸贴合件(21)和用于贴合左侧腰部的左腰贴合件(22),所述右侧贴合件(3)包括用于贴合右侧胸部的右胸贴合件(31)和用于贴合右侧腰部的右腰贴合件(32),所述左胸贴合件(21)、左腰贴合件(22)、右胸贴合件(31)、右腰贴合件(32)分别与背侧固定件(1)连接,所述左胸贴合件(21)和右胸贴合件(31)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凹侧端椎突出部(4)和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5),所述左腰贴合件(22)和右腰贴合件(32)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二凹侧端椎突出部(6)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7),所述左侧贴合件(2)和右侧贴合件(3)的贴合面上还设有相互配合的凸侧顶椎突出部(8)和顶椎压力释放区(9),所述凸侧顶椎突出部(8)位于第一端椎压力释放区(5)和第二端椎压力释放区(7)之间,所述顶椎压力释放区(9)位于第一凹侧端椎突出部(4)和第二凹侧端椎突出部(6)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武刘子凡柳毅浩王彩萍李涛强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