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声学装修、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包括吊顶,吊顶与房顶之间留有空间,吊顶的四个侧壁中,其中有三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固接,吊顶的另外一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之间留有空隙,吊顶的这一侧壁与房间的房顶之间通过竖直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与房间的墙壁之间形成空气的回流空间,吊顶内部设置有风机盘管,吊顶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若干送风穿孔板,支撑板上设置有与风机盘管相对应的回风口,穿孔送风板侧部的吊顶设置有用于吸声的吸声吊顶结构。该吊顶实现了空调功能与吸声功能的融合,且互不影响;较好的隐藏了空调的送回风口,提升了吊顶的简洁、美观程度。
An integrated ceiling system with air distribution and sound absorp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
本技术属于声学装修、空调系统
,涉及一种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
技术介绍
在商业、办公、学校等有声学装修要求的建筑中,一般要求吊顶系统同时满足吸声功能和空调系统。那么就亟需一种能够同时满足吸声功能和空调系统的集成吊顶来满足这种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包括吊顶,吊顶与房顶之间留有空间,吊顶的四个侧壁中,其中有三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固接,吊顶的另外一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之间留有空隙,吊顶的这一侧壁与房间的房顶之间通过竖直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支撑板与房间的墙壁之间形成空气的回流空间,吊顶内部设置有风机盘管,吊顶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若干送风穿孔板,支撑板上设置有与风机盘管相对应的回风口,送风穿孔板侧部的吊顶设置有用于吸声的吸声吊顶结构。进一步的,吸声吊顶结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的封闭板材和吸声穿孔板,封闭板材和吸声穿孔板的两侧通过板材固定,吸声穿孔板靠近封闭板材的一侧贴有吸音材料,封闭板材、吸音材料和四周的板材之间形成密封空气腔,空气腔为吸音腔体。进一步的,吸音腔体的厚度为50~100mmm。进一步的,所述吸音材料为桑皮纸。进一步的,风机盘管紧贴支撑板均匀固定,送风穿孔板沿着风机盘管出风口风向方向均匀布置。进一步的,风机盘管设置有两个,送风穿孔板设置有两行,每一行的送风穿孔板的数量为3个,靠近风机盘管的送风穿孔板与风机盘管出风口保持1~2m的距离。进一步的,送风穿孔板的孔型为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中的一种或者多种,送风穿孔板的孔洞直径在10mm以上,孔洞率在8%~23%之间。进一步的,吊顶空间净高在0.5~2米之间。进一步的,送风穿孔板的分布能够满足其漏风量是风机盘管送风量的1.05倍。进一步的,支撑板外侧与其对应的房间的墙面保持0.3~0.5m的距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取消了房间内的送风支管、送风口等结构,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工程成本;(2)本技术在吊顶上实现了空调功能与吸声功能的融合,并且相互不影响;(3)本技术在吊顶上较好的隐藏了空调的送回风口,提升了吊顶的简洁、美观程度。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技术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优选的详细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吸声吊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吊顶;11、送风穿孔板;12、吸声吊顶结构;13、支撑板;131、回风口;14、风机盘管;21、回流空间;121、封闭板材;122、吸声穿孔板;123、桑皮纸;124、吸音腔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构想,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如图1、2所示,一种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包括吊顶1,吊顶1与房顶之间留有空间,吊顶1的四个侧壁中,其中有三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固接,吊顶1的另外一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之间留有空隙,吊顶1的这一侧壁与房间的房顶之间通过竖直的支撑板13固定连接,支撑板13与房间的墙壁之间形成空气的回流空间21。吊顶1内部紧贴支撑板13固定有风机盘管14,风机盘管14出风口不接送风支管直接通入吊顶1内,利用吊顶1空间进行稳压和送风。风机盘管14根据需求设置个数,根据需求均匀分布。吊顶1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若干送风穿孔板11,送风穿孔板11的垂直方向贯通,送风穿孔板11将吊顶1内的空间与房间内的空间连通,风机盘管14产生的风通过送风穿孔板11进入房间内,吊顶1内的冷风可以顺畅的送入室内,送风穿孔板11其孔型可为: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及以上形状混合,其孔洞直径在10mm以上,孔洞率在8%~23%之间。吊顶1空间净高在0.5~2米之间,风机盘管14在吊顶1一侧均匀布置,送风穿孔板11的面积分布能够满足其漏风量是风机盘管14的送风量的1.05倍。送风穿孔板11沿着风机盘管14出风口风向方向均匀布置,靠近风机盘管14的送风穿孔板11与风机盘管14出风口保持1~2m的距离,以防止回流。支撑板13外侧与墙面保持0.3~0.5m的距离,支撑板13上设置有与风机盘管14相对应的回风口131,房间内的空气通过回风口131回风至风机盘管14,回风口131内设置防尘过滤网。没有设置送风穿孔板11的吊顶1设置成吸声吊顶结构1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的封闭板材121和吸声穿孔板122,封闭板材121和吸声穿孔板122的两侧通过板材固定,吸声穿孔板122靠近封闭板材121的一侧贴有桑皮纸123,封闭板材121、桑皮纸123和四周的板材之间形成密封空气腔,空气腔为吸音腔体124,腔体厚度50~100mmm。为了进一步说明及验证本技术所述方法的有效性,采用CFD(ComputationalFluidDynamics)方法对该种气流组织形式进行模拟计算。基本物理模型为:一个8*8米的房间,吊顶1下净空高度3米。风机盘管14两台(单台风量1000m3/h),有效送风面积为0.64m2。...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顶(1),吊顶(1)与房顶之间留有空间,吊顶(1)的四个侧壁中,其中有三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固接,吊顶(1)的另外一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之间留有空隙,吊顶(1)的这一侧壁与房间的房顶之间通过竖直的支撑板(13)固定连接,支撑板(13)与房间的墙壁之间形成空气的回流空间(21),吊顶(1)内部设置有风机盘管(14),吊顶(1)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若干送风穿孔板(11),支撑板(13)上设置有与风机盘管(14)相对应的回风口(131),送风穿孔板(11)侧部的吊顶(1)设置有用于吸声的吸声吊顶结构(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吊顶(1),吊顶(1)与房顶之间留有空间,吊顶(1)的四个侧壁中,其中有三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固接,吊顶(1)的另外一个侧壁与房间的相对应的墙壁之间留有空隙,吊顶(1)的这一侧壁与房间的房顶之间通过竖直的支撑板(13)固定连接,支撑板(13)与房间的墙壁之间形成空气的回流空间(21),吊顶(1)内部设置有风机盘管(14),吊顶(1)上均匀间隔的设置有若干送风穿孔板(11),支撑板(13)上设置有与风机盘管(14)相对应的回风口(131),送风穿孔板(11)侧部的吊顶(1)设置有用于吸声的吸声吊顶结构(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吸声吊顶结构(12)包括从上到下依次间隔设置的封闭板材(121)和吸声穿孔板(122),封闭板材(121)和吸声穿孔板(122)的两侧通过板材固定,吸声穿孔板(122)靠近封闭板材(121)的一侧贴有吸音材料,封闭板材(121)、吸音材料和四周的板材之间形成密封空气腔,空气腔为吸音腔体(12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吸音腔体(124)的厚度为50~100m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兼具空调气流组织及吸声功能的集成吊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索,张华廷,袁长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