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祖立专利>正文

面食机械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636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9:11
面食机械手是和面、面条加工、食材搅拌等多功能的面食加工机械,在机械手内,单出杆活塞式液压缸带动压盘在工作缸筒内对面揉压,齿轮马达通过转盘上的搅杆在工作缸筒内对面搅动,以上两动作交替作业把面和好。依然在压盘的压力下把和好的面通过工作缸筒底部的漏面孔而形成面条。转臂紧固在机械手上,转臂可绕转肘转动,转肘固定在墙壁或机架上。操作板安装在转肘近旁,该机所有功能操作均在操作板上进行。当机械手转到案板或厨柜台面上方,可把和好的面或搅拌好的食料落入盆里;当机械手转到锅口上方,可把面条直接下到锅里;平时不用,可把机械手转向墙面或机架合适的地方。机箱放在地上或其它隐蔽的地方,但离机械手应最近。在机箱里,紧固着电机泵、阀块、油箱等,阀块上安装有两个电磁阀与一个溢流阀,一个电磁阀负责向单出杆活塞式液压缸供油,一个向齿轮马达供油,在油路中还设置一个单向调速阀以调节活塞杆下行速度。采取机械手与机箱分体布局,机械手本身体积、重量大幅度降低。

Pasta manipu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食机械手
:食品加工机械
技术介绍
:市面上的面食加工一般得三台机器,一台是和面机,面粉加上水进行搅动,使面与水充分调合成絮状。再一台是揉面机,把絮状面经过两辊子反复揉压。最后一台是切面机,把揉好的面切成面条或切成其它形状。在这三台机器中间,还得人配合机器进行繁重劳作。面食机械手可把三机功能集于一身完成,且结构简单、体积小、使用起来,方便多了。
技术实现思路
1、结构(1)机械手:看机械手装配示意图1上基座4呈状(看图2),其中两竖“||”是它的轴承孔,孔的上下端紧装转盘套3两盘;下面的横“-”呈长方形平面,平面上设置两组立柱,一组与轴承孔同心,将来紧装单出杆活塞式液压缸1,另一组立柱紧装齿轮马达19;长方形平面右边长两端设置着地脚螺孔,将来紧装转臂15;轴承孔下端面圆周上钻孔6个,将来紧装工作缸筒10。工作缸筒10(看图11)通过其上端口法兰上的螺孔紧固在上基座4上,圆筒侧壁设进料口;下端口设置长方形平面,紧固着导轨11,下端口圆周上加工有环形槽,装O形密封圈II16。长方形平面右边长两端也设置地脚孔,与上基座右边上的地脚孔一起,共同紧固转臂15。转盘2(看图4)呈脸盆状,脸盆的侧壁就是它的轴,轴内孔为什么那样大,是为了把单出杆活塞式液压缸1装进去,以降低整机高度。把转盘2从上向下装入上基座4的轴承孔,其轴径与转盘套3转动配合。脸盆的盆沿被挡在上基座4轴承孔的上端,盆沿加工有齿,实际是个大齿轮。为防止转盘2向上窜动,其下端外壁紧固着定圈5。脸盆底面加工有孔,紧装笔直状零件搅杆9,底中心也有孔,使活塞杆1-2(看图3)顺利穿过,活塞杆1-2加工有深孔,深孔内紧装压盘套17两盘,活塞杆1-2下端外圆沿圆周还加工有槽。压盘6(看图5)叠装在转盘2的下面,呈“⊥”状,下面的“-”圆盘状,盘上与搅杆9相对应位置加工有孔,使搅杆9顺利穿过,孔与杆滑动配合,孔内壁加工有槽,装O型密封圈I8,圆盘外径与工作缸筒10内腔呈滑动配合关系,外径上还加工有槽,装O型密封圈III20。圆盘上还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加工有螺孔,挂圈7通过螺栓紧固在凸台上,挂圈7的内径嵌入活塞杆1-2下端圆周的槽中,呈转动配合关系。压盘6上的轴呈竖直状,该轴插入活塞杆1-2的深孔中,与压盘套17转动配合,这时活塞杆1-2下端面自然压在压盘6的中央端面上。活塞杆1-2下端面压在压盘6的中央端面上就把液压缸1的下压力直接传给了压盘6。挂圈7的内径嵌入活塞杆1-2下端圆周的槽中就把液压缸1的上提力传给了压盘6,从此液压缸1的下压上提力通过活塞杆1-2就传给了压盘6。定漏盘14(看图8)呈板状,上端面加工有圆形凹槽,边缘加工有豁口,呈片状的转漏盘12(看图6)叠装入凹槽,盘与槽配合精密,呈转动配合,转漏盘12的把手从豁口伸出,人手拿着把手,可使转漏盘12相对定漏盘14转动45°,转漏盘12、定漏盘14都均分1、2、3、4、5、6、7、8八个扇形区,转漏盘12的1、3、5、7区,定漏盘14的2、4、6、8区各相同位置均加工有孔,面条需要啥形状,孔就加工啥形状。当两盘相同数字区对齐时,两盘上下面之间封闭,当转漏盘12相对定漏盘14顺转45°,两盘孔区对齐了,两盘各孔畅通无阻。在定漏盘14之八个扇形区的界线处,加工有槽,装有星形O圈13(看图7),定漏盘14、转漏盘12把星形O圈13夹在中间,就组成了漏盘组件。导轨11紧固在工作缸筒10的下口端面上。当漏盘组件插入导轨11,组件的上端面就紧贴在工作缸筒10的下端面上,O形密封圈II16自然压在转漏盘12的上端面上。和面之初,转漏盘12与定漏盘14同数字区对齐,工作缸筒10下口密封,用于和面阶段。当人手拿着转漏盘12的把顺转45°,工作缸筒10下口开启,用于切面时期。人手拉着把手可把漏盘组件抽出,换成新的组件,漏面孔形状变了,面条形状就可改变。家庭切面用刀,压面铺切面也是用刀,是两个旋转的、犬牙交错的环形刀,而本机切面不用刀,是靠压盘6的下压力把面从漏面孔中挤压出去,漏面孔决定着面条形状,孔形变了,面条形状随之而变。漏面孔形状如馄饨皮,就可以加工馄饨皮,漏面孔形状如饺子皮,就可加工饺子皮(馄饨面页得切成方形,饺子面页得用口杯扣成圆形)。如果要蒸馍烤饼,和好的面可直接在工作缸筒10内发酵,面发起来了,打开和面旋钮M再和一次更好。如果单纯和面或搅拌出料可与蒸馍烤饼用一套漏盘组件,漏面孔直径很大。抽出漏盘组件,还可清洗。单出杆活塞式液压缸1的半腰设置两耳,两耳紧固在上基座4的立柱上,这时液压缸1就进入到转盘2的内孔,活塞杆1-2也穿过转盘2底面的中心孔。当压盘6的轴插入活塞杆1-2的深孔,并装上挂圈7(前有所述)时,压盘6工作就有了力量。和面的揉压;把和好的面压成面条;搅拌的出料;工作结构的清洗都依靠压盘6的下压力来实现。齿轮马达19紧固在上基座4右平面的两立柱上,它的轴紧装和面小齿轮18,该齿轮与转盘2上的大齿轮相啮合,而转盘2底面均匀紧装搅杆9(前有所述),当齿轮马达19旋转时,和面小齿轮18旋转,带动转盘2上的大齿轮旋转,搅杆9旋转,对面搅动,也可实现对食材的搅拌。(2)转臂:看图12转臂15由前臂15-1、转轴15-2、转肘15-3、操作板15-4组成。前臂15-1通过4个六角头螺栓紧固在机械手上,并通过转轴15-2和转肘15-3相联,机械手可绕转肘15-3转动,转肘15-3紧固在墙壁或机架上。在转肘15-3的近旁,安装有操作板15-4,本机各个功能的操作均在该操作板15-4上进行。机箱引出的油管、导线通过塑料管通往操作板15-4,油管继续前行,与机械手相碰面,液压缸1的两根油管与液压缸1AB口相连,齿轮马达19的两根油管与齿轮马达19AB口相连。把机械手转到案板或厨柜台面上方,可把和好的面或搅拌好的食料落入盆中;把机械手转向锅口上方,可把面条直接下到锅里;平时不用,可把机械手转向墙面或机架其它合适地方。(3)机箱:看图13底座21呈长方形板状,阀块22紧固在底座21的后部,在阀块22上紧固着溢流阀38,二位四通电磁阀28,三位四通电磁阀29。二位四通电磁阀28负责向液压缸1供油,三位四通电磁阀29负责向齿轮马达19供油。和面时,每次面粉多少不一,二位四通电磁阀28得电,活塞杆1-2下行,推动压盘6下行,压盘6会压在面团上,当压力增至溢流阀38调定压力时,溢流阀38泄油口开启,活塞杆1-2停止下行,这一特性保证了面食机械手揉压功能的实现。在阀块22中,使各阀P口汇成一路,通向阀块22左端进油口,并直接与电机泵37上的出油口相连,在阀块22中,也使各阀O口相连,通过回油管流回油箱39。液压缸1与二位四通电磁阀28A口油路之间,加装有单向调速阀23,单向调速阀23安装在底座21右后部。在底座21左前部,紧固着电机泵37,电机泵37是由单相电机与齿轮泵的组合,电机轴伸人齿轮泵做主动轴,电机前端盖也是油泵的端盖,油泵紧固在电机前端盖上。油箱39紧固在底座21的右前部。2、液压回路:看液压回路图9当电机泵37得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食机械手,具有动力传动与工作结构,其特征是:上基座(4)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食机械手,具有动力传动与工作结构,其特征是:上基座(4)呈状,其中两竖是它的轴承孔,孔的上下端紧装转盘套(3)两盘,下面的横“-”呈长方形平面,平面上设置两组立柱,一组与轴承孔同心,将来紧装单出杆活塞式液压缸(1),另一组立柱紧装齿轮马达(19),长方形平面右边长两端设置着地脚螺孔,将来紧装转臂(15),轴承孔下端面圆周上钻孔6个,将来紧装工作缸筒(10),工作缸筒(10)通过其上端口法兰上的螺孔紧固在上基座(4)上,圆筒侧壁设进料口,下端口设置长方形平面,紧固着导轨(11),下端口圆周上加工有环形槽,装O形密封圈II(16),长方形平面右边长两端也设置地脚孔,与上基座(4)上的地脚孔一起,共同紧固转臂(15),转盘(2)呈脸盆状,脸盆的侧壁就是它的轴,把转盘(2)从上向下装入上基座(4)的轴承孔,其轴径与转盘套(3)转动配合,脸盆的盆沿被挡在上基座(4)轴承孔的上端,盆沿加工有齿,实际是个大齿轮,为防止转盘(2)向上窜动,其下端外壁紧固着定圈(5),脸盆底面加工有孔,紧装笔直状零件搅杆(9),底中心也有孔,单出杆活塞式液压缸(1)的半腰设置两耳,两耳紧固在上基座(4)的立柱上,这时液压缸(1)就进入到转盘(2)的内孔,活塞杆(1-2)也穿过转盘(2)底面的中心孔,活塞杆(1-2)加工有深孔,深孔内紧装压盘套(17)两盘,活塞杆(1-2)下端外圆沿圆周还加工有槽,压盘(6)叠装在转盘(2)的下面,呈“丄”状,下面的“-”圆盘状,盘上与搅杆(9)相对应位置加工有孔,使搅杆(9)顺利穿过,孔与杆滑动配合,孔内壁加工有槽,装O型密封圈I(8),圆盘外径与工作缸筒(10)内腔呈滑动配合关系,外径上还加工有槽,装O型密封圈III(20),圆盘上还设置有凸台,凸台上加工有螺孔,挂圈(7)通过螺栓紧固在凸台上,挂圈(7)的内径嵌入活塞杆(1-2)下端圆周的槽中,呈转动配合关系,压盘(6)上的轴呈竖直状,该轴插入活塞杆(1-2)的深孔中,与压盘套(17)转动配合,这时活塞杆(1-2)下端面自然压在压盘(6)的中央端面上,定漏盘(14)呈板状,上端面加工有圆形凹槽,边缘加工有豁口,呈片状的转漏盘(12)叠装入凹槽,盘与槽配合精密,呈转动配合,转漏盘(12)的把手从豁口伸出,人手拿着把手,可使转漏盘(12)相对定漏盘(14)转动45°,转漏盘(12)、定漏盘(14)都均分1、2、3、4、5、6、7、8八个扇形区,转漏盘(12)的1、3、5、7区,定漏盘(14)的2、4、6、8区各相同位置均加工有孔,当两盘相同数字区对齐时,两盘上下面之间封闭,当转漏盘(12)相对定漏盘(14)顺转45°,两盘孔区对齐了,两盘各孔畅通无阻,在定漏盘(14)之八个扇形区的界线处,加工有槽,装有星形O圈(13),定漏盘(14)、转漏盘(12)把星形O圈(13)夹在中间,就组成了漏盘组件,导轨(11)紧固在工作缸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祖立
申请(专利权)人:祖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