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及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6409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8: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在支承体表面上依次具有粘接层和电极复合材料层。该支承体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0MPa以上且1000MPa以下。

Laminations for electrochemical component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components for electrochemical compone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及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及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特别涉及可用于制造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以及使用了该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锂离子二次电池或双电层电容器等电化学元件具有小型轻质、且能量密度高、进而能重复充放电的特性,用于广泛的用途。在此,例如锂离子二次电池用的电极通常具有集流体和配置在集流体上的电极复合材料层(正极复合材料层或负极复合材料层)。而且,电极通过现有的各种形成方法来形成。例如,当在电极上配置电极复合材料层时,通常进行将包括电极活性物质、粘结材料及导电材料等的浆料组合物涂布在集流体上的方法。此外,也提出了如下方法:在与集流体不同的支承体上形成电极复合材料层,得到带电极复合材料层支承体后,使用该带电极复合材料层支承体,对包含集流体的层叠体“转印”电极复合材料层,由此制作电极(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中,对于在带电极复合材料层支承体上的电极复合材料层形成方法,例示了如下3种方法。作为第一例,举出了将电极活性物质、粘结材料及导电材料等混炼而成的电极组合物成型为片材状,将得到的成型物层叠在支承体上的方法(组合物片材成型法)。此外,作为第二例,举出了将包含电极活性物质和包含粘结材料的粘结剂组合物等的浆料组合物涂布在集流体上,使涂布的浆料组合物干燥的方法(涂布法)。进而,作为第三例,举出了将电极活性物质、粘结材料及导电材料等混合、造粒而得到造粒物,将作为该造粒物的复合颗粒成型为片状的电极活性物质层的方法(复合颗粒片材成型法)。其中,在专利文献1中,提及了从能够在支承体表面上均匀地形成电极活性物质层的方面出发,优选涂布法。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具体提出将经过该涂布法形成的带电极复合材料层支承体贴合至集流体,分离支承体,由此形成电化学元件用电极。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7707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此,近年来,为了提高电化学元件的电化学特性,需要提高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端部强度。此外,近年来,以电化学元件的性能均一化为目的,需要具有单位面积重量精度高的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电化学元件。但是使用专利文献1公开的现有的带电极复合材料层支承体,不能以高水平兼顾得到的电化学元件所具有的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端部强度及单位面积重量精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其能够形成具有端部强度及单位面积重量精度高的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此外,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端部强度及单位面积重量精度高的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采用拉伸弹性模量在规定的范围内的支承体作为构成带电极复合材料层支承体,可显著地提高电极等电化学元件用构件所具有的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端部强度及单位面积重量精度,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以有利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为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特征在于,在支承体表面上依次具有粘接层和电极复合材料层,上述支承体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0MPa以上且1000MPa以下。若在拉伸弹性模量为10MPa以上且1000MPa以下的支承体上依次配置粘接层及电极复合材料层,则能够平衡良好地提高使用该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得到的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端部强度及单位面积重量精度。另外,本说明书中,支承体的“拉伸弹性模量”能够根据JISK7127来进行测定。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优选上述粘接层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若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的粘接层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则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用该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得到的电化学元件的单位面积重量精度。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优选上述粘接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若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的粘接层的厚度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在支承体上良好地保持电极复合材料层,并且能够提高使用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转印电极复合材料层时的转印容易性。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优选上述支承体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若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的支承体的厚度为上述范围内,则能够提高使用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转印电极复合材料层时的操作性及转印容易性,并且能够使得到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单位面积重量精度进一步提高。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优选上述电极复合材料层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且20℃以下的有机颗粒。若电极复合材料层包含具有满足上述规定范围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有机颗粒,则能够使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强度提高,并且能够使得到的电化学元件的电特性提高。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有机颗粒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能够使用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记载的测定方法测定。进而,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优选在电极复合材料层中具有分割起点。若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在电极复合材料层中具有分割起点,则通过使用该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能够高效地制造单位面积重量精度优异的电极复合材料层。此外,本专利技术以有利地解决上述问题为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特征在于,其是具有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包含以下工序:将上述任一种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进行切割而得到切割层叠体的切割工序;拉伸上述切割层叠体的上述支承体,沿拉伸方向分割上述电极复合材料层,得到分割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分割工序;使上述分割电极复合材料层和电化学元件用基材粘接得到预构件的粘接工序;以及从上述预构件剥离上述支承体的剥离工序。这样,在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制造电化学元件用构件时,通过在用于转印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工序(即,粘接工序及剥离工序)之前实施切割工序及分割工序,能够提供具有端部强度及单位面积重量精度高的电极复合材料层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优选上述分割电极复合材料层相对于上述电化学元件用基材的占有面积率为50面积%以上且95面积%以下。通过将分割电极复合材料层的占有面积率设为上述范围内,可得到能够提高电化学元件的制造效率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上述分割电极复合材料层相对于电化学元件用基材的占有面积率”意为将电化学元件用基材的具有分割电极复合材料层侧的面的面积作为基准,分割电极复合材料层占有的面积比率,其中,上述电化学元件用基材经过上述剥离工序来得到,其表面具有多个分割电极复合材料层,该占有面积率能够通过本说明书的实施例记载的方法算出。进而,在本专利技术的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中,优选上述粘接工序前与上述粘接工序后进行比较的情况下的电极复合材料层密度变化率为5%以上且20%以下。若使电极复合材料层转印前后的密度变化率为5%以上且20%以下,则能够提高转印容易性,并且能够通过转印在层叠体上良好地配置电极复合材料层。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电极复合材料层密度变化率”能够通过本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其在支承体表面上依次具有粘接层和电极复合材料层,/n所述支承体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0MPa以上且1000MPa以下。/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0712 JP 2017-1362791.一种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其在支承体表面上依次具有粘接层和电极复合材料层,
所述支承体的拉伸弹性模量为10MPa以上且1000MPa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其中,所述粘接层包含活性能量射线固化型粘接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其中,所述粘接层的厚度为1μm以上且50μm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其中,所述支承体的厚度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其中,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包含玻璃化转变温度为-40℃以上且20℃以下的有机颗粒。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元件用层叠体,其中,在所述电极复合材料层中具有分割起点。


7.一种电化学元件用构件的制造方法,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西和幸松村卓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瑞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