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昭君专利>正文

立式管壳冷渣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6048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式管壳冷渣器,包括进料室、热交换室、出料室以及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室内分布有竖立的换热管束,各换热管的上端与进料室相连通,换热管的下方设有控制热传导介质在换热管内滞留的落料控制装置,落料控制装置的下方设有出料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特点是换热管竖立设置,固体介质经过换热管是靠其自重自上而下流动,此过程不需配用动力和推动部件,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紧凑,采用多管式结构,其换热面积大,在同等体积的前提下,有效换热面积是其他同类产品的5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冷却装置,特别是具有固液相换热功能的立式管壳冷渣器
技术介绍
目前,与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套使用的冷渣器主要有水冷绞龙式和旋转滚筒式,这些冷渣器都是通过螺旋式推进输送固体热传导介质的,如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申请号为98237450.X的转筒式冷渣器,也是通过转筒的旋转使高温炉渣沿多层螺旋冷却水管螺距轨道向出渣口翻滚流动。上述冷渣器普遍存在换热效率低、机体磨损严重、使用寿命短、动力消耗大、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换热效率高、配用动力小,使用寿命长的立式管壳冷渣器。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措施是立式管壳冷渣器,包括进料室、热交换室、出料室以及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室内分布有竖立的换热管束,各换热管的上端与进料室相连通,换热管的下方设有控制热传导介质在换热管内滞留的落料控制装置,落料控制装置的下方设有出料室。所述的落料控制装置是由上挡板和下挡板以及位于下挡板上、由传动机构带动的推料板构成,上挡板的落料孔与换热管及下挡板的落料孔错位设置。所述的落料控制装置是由可上下移动将换热管封口或与其保持一定距离的挡板构成,挡板上的落料孔与换热管错位设置。所述进料室的壳体为具有进、出液口的夹套结构,其出液口与热交换室相连通。各换热管的上端设有缩口管头。在进料室内设有使进入的介质均匀分布的推料叶轮。本技术提供的立式管壳冷渣器是通过固、液或固、汽相热交换介质的逆向流动换热的。固体介质进入冷渣器换热管内,靠其自身的重力向下流动,因此不需要动力。为了保证固体介质流动的顺畅,在换热管的上端即进口设置了缩口管头。固体介质流动的速度即滞留在管内的时间是通过落料控制装置控制的,以保证两种介质充分换热。本技术的特点是换热管竖立设置,固体介质经过换热管是靠其自重自上而下流动,此过程不需配用动力和推动部件,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紧凑,采用多管式结构,其换热面积大,在同等体积的前提下,有效换热面积是其他同类产品的5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整机配用动力小,节省能源。如果冷渣器用在固体介质的流量较小的场合,可实现无动力驱动。该冷渣器可以与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合使用,能将1000℃左右的高温炉渣冷却到100℃以下,炉渣热量回收在90%以上,可节约大量燃煤。连续排渣,有利于锅炉稳定运行。还可以用于其它固体介质的冷却与换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落料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另一种落料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无动力立式管壳冷渣器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与循环流化床锅炉配合使用的立式管壳冷渣器,主要由进料室1、热交换室2、出料室3、落料控制装置20以及驱动装置组成,与进料室相对的壳体为带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夹套式结构,进入夹套29内的冷却水可与炉渣进行初步换热,冷却水的出水口与热交换室相连通。进料室壳体顶部设有进料口4,进料室内设有使进入的介质均匀分布的推料叶轮5,叶轮与传动轴6的一端相连接,传动轴的另一端穿过热交换室、出料室经联轴器7与设在冷渣器下面的驱动装置相连接,位于热交换室段的传动轴的外部设有轴承15及密封套16,驱动装置是由变频调速电机8和减速器9组成,两者之间用联轴器28连接。进料室、出料室与热交换室之间通过上、下管板10、11隔离密封,与热交换室相对的壳体侧下部设有冷却水进口12,冷却水在热交换室内进行热交换后从上部的出口13送出,出口处的冷却水温度可达90度以上。热交换室内分布有竖立的换热管束,各换热管14的上端设有缩口管头27,换热管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上、下管板上,且与进料室和落料控制装置相连通,换热管应有规则的分布,如环形分布或散射状分布或其它分布方式,以便与落料控制装置相配合。图2、3给出了一种落料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案,它是由固定在壳体上的上挡板17和下挡板18以及位于下挡板上的推料板19构成,推料板与传动轴连接,上挡板的落料孔21与换热管及下挡板的落料孔22错位设置,炉渣经过上挡板落料孔折流堆积在下挡板上,通过推料板的转动将炉渣从下挡板上的落料孔送到出料室。炉渣落下的量与推料板的转速成正比,控制推料板的转速,可实现控制炉渣在换热管内的滞留时间,充分进行热交换。图4给出了另一种落料控制装置的实施方案,它由可上下移动的挡板23构成,挡板上的落料孔24与换热管错位设置,调整挡板与换热管端部的距离,便可实现对炉渣流速的控制。落料控制装置不限于上述两种结构。出料室底部设有出料口25,室内底面为斜面或在底面上设置将炉渣推至出料口的出料叶轮或采用带舌板的旋转底板结构,上述结构未在图中示出。图5为无动力的立式管壳冷渣器,即进料室与出料室均不设推料板和推料叶轮,落料控制装置为一带孔挡板26,炉渣进入冷渣器内靠其堆积折流和自身重量自上而下流动,实现热交换,其它结构与图1相同。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管壳冷渣器,包括进料室、热交换室、出料室以及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室内分布有竖立的换热管束,各换热管的上端与进料室相连通,换热管的下方设有控制热传导介质在换热管内滞留的落料控制装置,落料控制装置的下方设有出料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壳冷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料控制装置是由上挡板和下挡板以及位于下挡板上、由传动机构带动的推料板构成,上挡板的落料孔与换热管及下挡板的落料孔错位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壳冷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落料控制装置是由可上下移动将换热管封口或与其保持一定距离的挡板构成,挡板上的落料孔与换热管错位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壳冷渣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室的壳体为具有进出液口的夹套结构,其出液口与热交换室相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壳冷渣器,其特征在于各换热管的上端设有缩口管头。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管壳冷渣器,其特征在于在进料室内设有使进入的介质均匀分布的推料叶轮。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立式管壳冷渣器,包括进料室、热交换室、出料室以及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室内分布有竖立的换热管束,各换热管的上端与进料室相连通,换热管的下方设有控制热传导介质在换热管内滞留的落料控制装置,落料控制装置的下方设有出料室。本技术的特点是换热管竖立设置,固体介质经过换热管是靠其自重自上而下流动,此过程不需配用动力和推动部件,运行费用低,使用寿命长,结构简单紧凑,采用多管式结构,其换热面积大,在同等体积的前提下,有效换热面积是其他同类产品的5倍以上,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文档编号F23C10/24GK2607518SQ0321225公开日2004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27日专利技术者孙昭君 申请人:孙昭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式管壳冷渣器,包括进料室、热交换室、出料室以及换热管,其特征在于热交换室内分布有竖立的换热管束,各换热管的上端与进料室相连通,换热管的下方设有控制热传导介质在换热管内滞留的落料控制装置,落料控制装置的下方设有出料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昭君
申请(专利权)人:孙昭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