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55720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5 0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包括基片、加硬膜和减反射膜层,所述加硬膜包括内侧加硬膜和外侧加硬膜,分别设在基片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减反射膜层包括内侧减反射膜层和外侧减反射膜层,分别设在内侧加硬膜或外侧加硬膜的表面,所述内侧加硬膜和外侧加硬膜均为有机硅加硬膜,基片透光率较好,有机硅加硬膜能够提升镜片的透光率,采用的减反射膜层结构大大降低了镜片的反射率;防蓝光基片有效阻隔有害的高能量紫外光、紫光和蓝光,对445nm~505nm波段的有益蓝光保持高透射率;采用减反射膜层减少眩光,消除杂散光,八层结构大大降低了镜片的反射率;实现了对蓝光和眩光的防护,生产流程简单,制备流程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

A kind of anti reflection and anti blue light lens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眼镜
,具体涉及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有害蓝光会穿过普通镜片对眼睛造成损害,使眼部酸痛干涩,蓝光存在于电脑显示器、手机等数码产品中,对现在人们眼睛的危害极大。眩光是指视野中由于极端的亮度对比,以致引起视觉不舒适和降低物体可见度的视觉条件,镜片自身反射的光是造成眩光的原因之一,一副好的眼镜除了要有良好的减反增透性能外,还要顾及到对蓝光的防护,专利号为CN107728239A,专利名称为一种防蓝光防眩光镀膜树脂镜片及其制备方法中公开了该镜片包括镜片基体,镜片基体的两面均设有加硬层,加硬层的表面设有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但防蓝光防眩光膜层为15层,过多的膜层不仅增加了制备的难度,还使可见光透过率过低,影响了镜片的清晰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及其生产工艺,实现减反射增透、防蓝光、减少眩光的功能,并解决目前镜片可见光透过率低、防蓝光性能差、制备工艺复杂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包括基片、加硬膜和减反射膜层,所述加硬膜包括内侧加硬膜和外侧加硬膜,分别设在基片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减反射膜层包括内侧减反射膜层和外侧减反射膜层,分别设在内侧加硬膜或外侧加硬膜的表面,所述内侧减反射膜层和外侧减反射膜层成分相同,为八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锆层,第二层二氧化硅层,第三层二氧化锆层,第四层二氧化硅层,第五层二氧化锆层,第六层二氧化硅层,第七层氧化铟锡层,第八层二氧化硅层。进一步的,所述内侧加硬膜和外侧加硬膜均为有机硅加硬膜,厚度为1~2μm。进一步的,第一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6~8nm,第二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35~40nm;第三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18~20nm;第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30~40nm;第五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85~90nm;第六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0~14nm;第七层氧化铟锡层厚度为6~7nm;第八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70~74nm。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基材配制:按重量份数计,在室温下将96份的碳本酸丙烯乙酸、过碳酸异丙酯2~3份、引发剂0.02~0.03份、增塑剂0.03~0.04份、蓝光吸收剂0.2~1份均匀搅拌,抽真空混合为单体混合物得到基材;第二步,浇注固化:将处理好的基材浇注到清洗过的镜片模具中,再送入固化设备中,进行浇注固化处理,得到基片;第三步,镜片清洗:将固化成型的基片切边,再进行清洗;第四步,镜片加硬:在加硬设备中采用HCZ117有机硅加硬液对洗净的基片进行加硬处理;第五步,加硬固化:将加硬过的基片送入固化设备中,得到带有加硬膜的镜片;第六步,真空镀膜:将带有加硬膜的镜片送入真空镀膜室,分别在内侧加硬膜和外侧加硬膜表面加镀减反射膜层,得到减反射防蓝光镜片;第七步,镜片检验:对减反射防蓝光镜片进行检验工作,检测防蓝光、可见光反射比、可见光透射比、耐磨、膜层附着力性能是否合格。进一步的,第二步浇注固化处理工艺为先加温至50~60℃,保持2~3h,升温至100~105℃,保持4~5h。进一步的,第四步中加硬处理为在15~20℃温度下将洗净的基片浸入有机硅加硬液,浸润时间3~5分钟,待液面平整无气泡时,平稳地将基片提拉出液面。进一步的,第五步中,固化温度为100~105℃,固化时间为2~3h。进一步的,第六步中,真空镀膜室设定温度40~50℃,真空度为4×10-5~4.2×10-5Pa。进一步的,真空镀膜时加内到外依次镀第一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6~8nm,镀膜速率2.5nm/s~3.5nm/s,第二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35~40nm,镀膜速率5nm/s~6nm/s,第三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18~20nm,镀膜速率2.5nm/s~3.5nm/s,第四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30~40nm,镀膜速率2.5nm/s~3.5nm/s,第五层二氧化锆层厚度为85~90nm,镀膜速率2.5nm/s~3.5nm/s,第六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10~14nm,镀膜速率2.5nm/s~3.5nm/s,第七层氧化铟锡层厚度为6~7nm,镀膜速率0.6nm/s~0.8nm/s,第八层二氧化硅层厚度为70~74nm,镀膜速率2.5nm/s~3.5nm/s。本专利技术具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及其生产工艺,防蓝光基片有效阻隔有害的高能量紫外光、紫光和蓝光,对445nm~505nm波段的有益蓝光保持高透射率;有机硅加硬膜能够提升镜片的透光率,能够提高镜片的抗划伤能力,为镀减反射膜层提供更好的附着力;采用的减反射膜层结构大大降低了镜片的反射率,减少眩光,消除杂散光,八层结构大大降低了镜片的反射率;实现了对蓝光和眩光的防护,生产流程简单,这是由于减反射膜层的膜层较少,所采用材料仅有3种,制备流程简单,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减反射防蓝光镜片的拆解图。图2为减反射膜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外侧减反射膜层、2-外侧加硬膜、3-基片、4-内侧加硬膜、5-内侧减反射膜层、6-第一层二氧化锆层、7-第二层二氧化硅层、8-第三层二氧化锆层、9-第四层二氧化硅层、10-第五层二氧化锆层、11-第六层二氧化硅层、12-第七层氧化铟锡层、13-第八层二氧化硅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完整、详细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如图1和2所示,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包括基片3、加硬膜和减反射膜层,所述加硬膜包括内侧加硬膜4和外侧加硬膜2,分别设在基片3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减反射膜层包括内侧减反射膜层5和外侧减反射膜层1,分别设在内侧加硬膜4或外侧加硬膜2的表面,所述内侧加硬膜4和外侧加硬膜2均为有机硅加硬膜,厚度为1μm;为实现尽可能减少蓝光透过的技术效果,专利技术人通过大量实验研究减反射膜的层数,位置和每层膜的厚度,优选的,所述内侧减反射膜层5和外侧减反射膜层1成分相同,为八层,由内向外依次为厚度为7nm的第一层二氧化锆层6,厚度为36nm的第二层二氧化硅层7,厚度为18nm的第三层二氧化锆层8,厚度为36nm的第四层二氧化硅层9,厚度为88nm的第五层二氧化锆层10,厚度为12nm的第六层二氧化硅层11,厚度为6nm的第七层氧化铟锡层12,厚度为72nm的第八层二氧化硅层13;所述减反射膜层结构独特,只含3种材料,按序设置所述膜层材料,可使通过膜层两侧反射回去的光线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减少镜片光线反射,同时防蓝光防眩光,又能提高膜层粘结力防止膜层脱落。所述氧化铟锡膜层12除了保证镜片的高透光率之外,还能够有效的消除镜片表面累积的静电,并减少镜片表面灰尘吸附。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的生产工艺具体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基材配制:按重量份数计,在室温下将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3)、加硬膜和减反射膜层,所述加硬膜包括内侧加硬膜(4)和外侧加硬膜(2),分别设在基片(3)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减反射膜层包括内侧减反射膜层(5)和外侧减反射膜层(1),分别设在内侧加硬膜(4)或外侧加硬膜(2)的表面,所述内侧减反射膜层(5)和外侧减反射膜层(1)成分相同,为八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锆层(6),第二层二氧化硅层(7),第三层二氧化锆层(8),第四层二氧化硅层(9),第五层二氧化锆层(10),第六层二氧化硅层(11),第七层氧化铟锡层(12),第八层二氧化硅层(1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片(3)、加硬膜和减反射膜层,所述加硬膜包括内侧加硬膜(4)和外侧加硬膜(2),分别设在基片(3)的内侧或外侧,所述减反射膜层包括内侧减反射膜层(5)和外侧减反射膜层(1),分别设在内侧加硬膜(4)或外侧加硬膜(2)的表面,所述内侧减反射膜层(5)和外侧减反射膜层(1)成分相同,为八层,由内向外依次为第一层二氧化锆层(6),第二层二氧化硅层(7),第三层二氧化锆层(8),第四层二氧化硅层(9),第五层二氧化锆层(10),第六层二氧化硅层(11),第七层氧化铟锡层(12),第八层二氧化硅层(1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加硬膜(4)和外侧加硬膜(2)均为有机硅加硬膜,厚度为1~2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其特征在于:第一层二氧化锆层(6)厚度为6~8nm,第二层二氧化硅层(7)厚度为35~40nm;第三层二氧化锆层(8)厚度为18~20nm;第四层二氧化硅层(9)厚度为30~40nm;第五层二氧化锆层(10)厚度为85~90nm;第六层二氧化硅层(11)厚度为10~14nm;第七层氧化铟锡层(12)厚度为6~7nm;第八层二氧化硅层(13)厚度为70~74nm。


4.一种减反射防蓝光镜片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基材配制:按重量份数计,在室温下将96份的碳本酸丙烯乙酸、过碳酸异丙酯2~3份、引发剂0.02~0.03份、增塑剂0.03~0.04份、蓝光吸收剂0.2~1份均匀搅拌,抽真空混合为单体混合物得到基材;
第二步,浇注固化:将处理好的基材浇注到清洗过的镜片模具中,再送入固化设备中,进行浇注固化处理,得到基片(3);
第三步,镜片清洗:将固化成型的基片(3)切边,再进行清洗;
第四步,镜片加硬:在加硬设备中采用HCZ117有机硅加硬液对洗净的基片(3)进行加硬处理;
第五步,加硬固化:将加硬过的基片(3)送入固化设备中,得到带有加硬膜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佟艳群焦飞宏蒋俊平陈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汇鼎光学眼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