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1+N+N+N结构钢帘线,包括中心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中心层由一根直径1加N根直径2的钢丝组成,在所述中间层中N根直径3的钢丝卷绕在中心层周围,在所述外层中直径4的N根钢丝卷绕在中间层周围;所述中心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0μm,所述中间层和外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5μm。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开放的结构,钢丝之间为线接触,大幅提高了钢丝帘线橡胶渗透、破断拉力,提高了该钢丝帘线的耐疲劳性能和载重性能,使轮胎在恶劣环境路况下适应性能较好,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A 1 + N + N + n structural steel cor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N+N+N结构钢帘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钢载重车辆子午线轮胎、工程车辆子午线轮胎胎体和橡胶保护增强层的钢丝帘线,具体为一种1+N+N+N结构钢帘线。
技术介绍
工程子午线轮胎普遍适用于矿山和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带束层是子午线轮胎的主要受力部件,带束层用于承受周期性的拉伸、弯曲和剪切等变形应力。带束层对轮胎的安全性、舒适性、高速性能和耐久性能起着重要作用,尽管这些性能与带束层的裁断角度、宽度以及帘线密度有关,但是与钢帘线的性能关系更为密切。带束层用钢帘线只有具有较高的强度、较高的渗胶性、耐疲劳性能,才能有助于提高带束层的性能,进而提高轮胎质量。公开号CN103485216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4+10+16结构的三层钢帘线,公开号CN20676831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胎体用钢丝帘线,这些现有专利中,由于芯股为四边形,导致钢帘线的渗胶性较差,尤其难以将橡胶渗入钢帘线芯股内层,同时空气渗进后会传导整根帘线,加速帘线老化并缩短轮胎的使用周期。现有的工程胎帘线结构主要有3+6、3+9+15+W、7×7+W等结构,由于单丝之间存在点接触,造成钢丝帘线的疲劳性能下降,影响轮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全钢子午线轮胎用全渗胶的1+N+N+N结构钢帘线,其开放的结构,钢丝之间的线接触,大幅提高了钢丝帘线橡胶渗透、破断拉力,提高了该钢丝帘线的耐疲劳性能和载重性能,使轮胎在恶劣环境路况下适应性能较好,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1+N+N+N结构钢帘线,包括中心层、中间层和外层,所述中心层由一根直径1加N根直径2的钢丝组成,在所述中间层中N根直径3的钢丝卷绕在中心层周围,在所述外层中直径4的N根钢丝卷绕在中间层周围;所述中心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0μm,所述中间层和外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5μm。优选地,所述中心层钢丝直径1、直径2为中间层钢丝直径3的75%~170%,所述外层钢丝直径4为中间层钢丝直径3的75%~170%。优选地,所述中心层、中间层和外层为同向捻S/S/S或Z/Z/Z。优选地,所述中心层捻距为中间层捻距的30~83%,所述中间层捻距为外层捻距的30%~83%。优选地,所述中心层中包括1+N根钢丝,N为4~8;所述中间层中包括N根钢丝,N为5~13;所述外层中包括N根钢丝,N为6~18。优选地,所述中心层由一根直径1加N根直径2的钢丝组成,当N≥6时,直径1﹥直径2,当4≤N<6时,直径1≤直径2。采用上述结构后,保证了钢丝适当的间隙,结构更开放,提高橡胶渗透能力。优选地,所述钢丝中Cu含量为58~74%,Zn含量为26~42%。优选地,所述钢丝选用C含量为0.66~1.20%的帘线或者C含量为0.20~0.65%的帘线。优选地,如果需要钢帘线带外绕丝,则外绕丝直径为0.15~0.25mm,捻向与最外层帘线捻向相反。一种子午线轮胎,使用所述的钢帘线增强骨架材料的高渗胶性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1+N+N+N结构钢帘线,中心层由一根直径1加N根直径2的钢丝组成,在中间层中N根直径3的钢丝卷绕在中心层周围,在外层中直径4的N根钢丝卷绕在中间层周围,这样的结构保证了钢丝之间的合适间隙,消除了密闭间隙,是结构开放的帘线,确保了橡胶的渗透,提高了帘线的疲劳寿命并提高了粘合力,使得该钢帘线性能优异。另外,本专利技术中,钢丝之间为线接触,大幅提高了钢丝帘线橡胶渗透、破断拉力,提高了该钢丝帘线的耐疲劳性能和载重性能,使轮胎在恶劣环境路况下适应性能较好,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钢帘线断面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钢帘线断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条件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1+N+N+N结构钢帘线,特别是一种用作全钢载重车辆子午线轮胎、工程车辆子午线轮胎胎体和橡胶保护增强层,具有强度高、良好渗胶和-疲劳性能的钢丝帘线。如图1所示,所述1+N+N+N结构钢帘线,包括中心层A001、中间层A010和外层A100,所述中心层A001为一根直径1加N根直径2的钢丝,当N≥6时,直径1﹥直径2,当4≤N<6时,直径1≤直径2。采用上述结构后,保证了钢丝适当的间隙,结构更开放,提高橡胶渗透能力。在所述中间层A010中N根直径为3的钢丝卷绕在中心层A001周围,在所述外层A100中直径为4的N根钢丝卷绕在中间层A010周围;所述中心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D1不小于20μm,所述中间层和外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D2、D3不小于25μm;其中,中心层A001中1+N,N为4-8根;中间层A010,N为5-13根;外层A100,N为6-18根。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层A001钢丝直径1、2为中间层A010钢丝直径3的75%-170%,所述外层钢丝直径4为中间层钢丝直径3的75%-170%。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层A001、中间层A010,外层A100为同向捻S/S/S或Z/Z/Z。更进一步地,所述中心层A001捻距为中间层A010捻距的30%-83%,中间层A010捻距为外层A100捻距的30%-83%。采用上述结构的钢帘线,保证了钢丝之间的合适间隙,消除了密闭间隙;并且,该钢帘线具有开放结构,确保了橡胶的渗透,提高了帘线的疲劳寿命并提高了粘合力,保证了钢帘线的性能优异。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帘线的强度等级为NT、HT、SHT、ST、UT、MT。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丝中Cu含量为58~74%,Zn含量为26~42%。实际使用中,还可根据用户需要提供含钴的三元合金镀层。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钢丝选用C含量为0.66~1.20%的帘线或者C含量为0.20~0.65%的帘线。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果需要钢帘线带外绕丝,则外绕丝直径为0.15~0.25mm,捻向与最外层帘线捻向相反,其结构式为:1+N+N+N+W。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子午线轮胎,使用前面所述的1+N+N+N结构钢帘线增强骨架材料的高渗胶性能。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一种1+N+N+N结构钢帘线,其断面结构如图2所示,其具体参数如表1所示。钢帘线1+6+11+110.23+6×0.20+11×0.205+11×0.35ST帘线直径±5%mm1.75捻向S/S/S(Z/Z/Z)结构类型线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1+N+N+N结构钢帘线,包括中心层、中间层和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层由一根直径1加N根直径2的钢丝组成,在所述中间层中N根直径3的钢丝卷绕在中心层周围,在所述外层中直径4的N根钢丝卷绕在中间层周围;所述中心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0μm,所述中间层和外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5μ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1+N+N+N结构钢帘线,包括中心层、中间层和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层由一根直径1加N根直径2的钢丝组成,在所述中间层中N根直径3的钢丝卷绕在中心层周围,在所述外层中直径4的N根钢丝卷绕在中间层周围;所述中心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0μm,所述中间层和外层中同层相邻丝线之间的间隙不小于25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N+N+N结构钢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层钢丝直径1、直径2为中间层钢丝直径3的75%~170%,所述外层钢丝直径4为中间层钢丝直径3的75%~17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N+N+N结构钢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层、中间层和外层为同向捻S/S/S或Z/Z/Z。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N+N+N结构钢帘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层捻距为中间层捻距的30~83%,所述中间层捻距为外层捻距的30%~8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N+N+N结构钢帘线,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正裕,马卫铭,潘振国,刘湘慧,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