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5211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混合料领域,针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容易受到橡胶的影响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橡胶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石油沥青10‑15份;废旧轮胎胶粉5‑8份;集料70‑75份;矿粉4‑6份;硅烷偶联剂0.5‑1份;聚氧乙基甘油醚2‑5份;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0.3‑0.5份;双水杨酸酯0.1‑0.2份。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混合废旧轮胎胶粉、集料、矿粉、聚氧乙基甘油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以及双水杨酸酯形成中间混合物;S2、混合石油沥青、中间混合物以及剩余组分得橡胶沥青混合料。通过采用聚氧乙基甘油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与双水杨酸酯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各组分共混均匀,有利于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

Rubber asphalt mixture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沥青混合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橡胶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橡胶沥青混合料是先将废旧轮胎原质加工成为橡胶粉粒,再按一定的粗细级配比例进行组合,同时添加多种高聚合物改性剂,并在充分拌和的高温条件下,与基质沥青充分熔涨反应后形成的改性沥青胶结材料。虽然橡胶沥青混合料能将废旧轮胎变废为宝,减少了废旧轮胎对自然环境的危害,但是在沥青混合料中加入橡胶粉粒容易影响沥青与集料的黏附性能,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受到影响,因此,仍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沥青混合料,具有有利于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能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具有提高制备所得的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能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沥青混合料,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石油沥青10-15份;废旧轮胎胶粉5-8份;集料70-75份;矿粉4-6份;硅烷偶联剂0.5-1份;聚氧乙基甘油醚2-5份;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0.3-0.5份;双水杨酸酯0.1-0.2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聚氧乙基甘油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与双水杨酸酯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提高增强石油沥青与集料、矿粉的黏结力,使得石油沥青更容易与集料、矿粉混合均匀,从而有利于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扩大,进而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废旧橡胶资源,使得废旧轮胎更加不容易对环境造成影响。同时,通过采用聚氧乙基甘油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与双水杨酸酯互相协同配合,还有利于增强石油沥青与废旧轮胎胶粉、集料、矿粉的相容性,有利于橡胶沥青混合料中的各组分更好地共混均匀,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废旧轮胎胶粉的粒径为8-15mm。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废旧轮胎胶粉的粒径,有利于废旧轮胎胶粉更好地与集料、矿粉堆积密集,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提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料为粒径不大于20mm的玄武岩。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玄武岩作为集料,玄武岩呈多孔状,质地坚硬,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另外,通过控制玄武岩的粒径,有利于集料更好地与废旧轮胎胶粉更好地配合以堆积密集,有利于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均匀混合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玄武岩互相配合,有利于橡胶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堆积更加密集,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提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份数比为4:4:2的比例混合而成。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控制不同粒径的玄武岩的用量比例,有利于橡胶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堆积更加密集,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提高,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群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废旧资源的利用率,使得经济效益更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3-环己基噻吩0.1-0.3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3-环己基噻吩,有利于促进聚氧乙基甘油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与双水杨酸酯的互相协同配合,从而有利于更好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有利于更好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使得经济效益更高。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5-氨基苯并咪唑0.05-0.1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5-氨基苯并咪唑与3-环己基噻吩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更好地促进聚氧乙基甘油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与双水杨酸酯的互相协同配合,从而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更广,使得沥青与集料的黏结力更加不容易受到废旧轮胎胶粉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碳黑1-2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碳黑,有利于更好补强沥青的同时有利于更好地补强废旧轮胎胶粉,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更好,从而有利于扩大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更加不容易受到废旧轮胎胶粉的影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玄武岩纤维0.5-1份。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加入玄武岩纤维,有利于增强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更加不容易开裂,有利于延长橡胶沥青混合料的使用寿命。为实现第二个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在第一反应容器中按质量份数比加入废旧轮胎胶粉,升高温度至180-190℃,并边搅拌边加入集料、矿粉、聚氧乙基甘油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以及双水杨酸酯,搅拌混合均匀,形成中间混合物;S2、在第二反应容器中加入石油沥青,升高温度至200-220℃,再边搅拌边加入S1中制备所得的中间混合物以及剩余组分,搅拌混合均匀,即得橡胶沥青混合料。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先混合形成中间混合物,再将中间混合物和剩余组分与石油沥青混合均匀以制备橡胶沥青混合料,有利于更好地提高废旧轮胎胶粉与沥青的相容性,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中的各组分更容易共混均匀,从而使得废旧轮胎胶粉更加不容易对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强度产生影响,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采用聚氧乙基甘油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与双水杨酸酯互相协同配合,有利于增强石油沥青与集料、矿粉的黏结力,有利于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适用范围扩大;2.通过采用聚氧乙基甘油醚、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与双水杨酸酯互相协同配合,还有利于增强石油沥青与废旧轮胎胶粉、集料、矿粉的相容性,有利于橡胶沥青混合料中的各组分更好地共混均匀,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3.通过采用不同粒径的玄武岩互相配合,有利于橡胶沥青混合料中的集料堆积更加密集,使得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密实度提高,有利于更好地提高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抗压强度以及抗疲劳性。附图说明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n石油沥青10-15份;/n废旧轮胎胶粉5-8份;/n集料70-75份;/n矿粉4-6份;/n硅烷偶联剂0.5-1份;/n聚氧乙基甘油醚2-5份;/n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0.3-0.5份;/n双水杨酸酯0.1-0.2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包括以下质量份数的组分:
石油沥青10-15份;
废旧轮胎胶粉5-8份;
集料70-75份;
矿粉4-6份;
硅烷偶联剂0.5-1份;
聚氧乙基甘油醚2-5份;
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0.3-0.5份;
双水杨酸酯0.1-0.2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所述废旧轮胎胶粉的粒径为8-15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所述集料为粒径不大于20mm的玄武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所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均匀混合而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其特征是:所述集料由粒径为0-3mm的玄武岩、粒径为3-10mm的玄武岩以及粒径为10-20mm的玄武岩以质量份数比为4:4:2的比例混合而成。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和武林生强
申请(专利权)人:宏辉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