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吖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55205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包括箱体、模块连接器和焊接件,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物料输送泵,所述物料输送泵的出料端连通有微生物制剂投放管,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远离物料输送泵出料端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通过模块连接器、高压装置管道、管道接口、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微生物制剂投放管、微生物制剂投放器接口和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的设置,达到了共同构建一种微生物制剂投放管的效果,其中,管道接口能够与模块连接器进行连通,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和微生物制剂投放管能够将微生物制剂投放至河道内部,且微生物制剂能够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脱氮、降磷以及降低COD的效果。

A device for in-situ treatment and restoration of river sedi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修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
技术介绍
在河流湖泊污染治理过程中,底泥污染整治是主要的难点之一,也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水体和底泥之间存在着吸收和释放的动态平衡,当水体存在较严重污染时,一部分污染物能够通过沉淀、吸附等作用进人底泥中;当外源造成的污染得到控制后,累积于底泥中的各种有机和无机污染物通过与上覆水体间的物理、化学、生物交换作用,重新进入到上覆水体中,成为影响水体水质的二次污染源;现有的河道、湖泊,因工业、农业、生活污水的排放,致使河道,湖泊水体遭受到严重的污染破坏,其中河道底泥清淤是当前河道治理的难点,目前还没有切实可行的治理与降解修复工艺和技术,特别是污染河道的河床底部黑臭污泥,目前只能用原始的水抽干后进行挖泥清淤的落后方法,工程量巨大,耗费资金巨大,并且治标不治本,出现了清淤治理后河道又反复变臭的情况,而且国际、国内在治理和修复大面积污染河道活性河底淤泥且不影响到河道船泊航行的技术,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报道。在河道原位治理或修复时,需要用到治理和修复装置,但现有技术中的河道底泥原位治理修复在使用时,容易影响船泊的交通航行,且不能有效的降解和清除污染河道底部的黑臭活性淤泥,被污染的河道河湖泊水体容易释放臭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河道底泥原位治理修复在使用时,容易影响船泊的交通航行,且不能有效的降解和清除污染河道底部的黑臭活性淤泥,被污染的河道河湖泊水体容易释放臭味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包括箱体、模块连接器和焊接件,所述箱体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物料输送泵,所述物料输送泵的出料端连通有微生物制剂投放管,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远离物料输送泵出料端的一端贯穿箱体并延伸至箱体的外部,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位于箱体外部的一端连通有模块连接器,所述模块连接器底部的前侧设置有高压装置管道,所述高压装置管道的顶部连通有管道接口,所述管道接口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所述模块连接器底部的后侧设置有微生物制剂投放管,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的顶部连通有微生物制剂投放器接口,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与高压装置管道之间设置有焊接件,所述高压装置管道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通过焊接件焊接。优选的,所述高压装置管道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根据河道宽度和深度设计焊接后连接而成,所述高压装置管道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的直径为五至三十公分。优选的,所述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与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均匀通过激光打孔器打孔,且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与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的间隔距离为二十公分,所述高压装置管道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之间安装一根自动控制输送管,且输送管的材质为不锈钢。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微生物制剂培养罐,所述箱体内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微生物制剂培养罐,所述第一微生物制剂培养罐与第二微生物制剂培养罐相邻一侧的底部均连通有第一连管,所述第一连管的底部与物料输送泵的进料端连通,所述第一微生物制剂培养罐与第二微生物制剂培养罐相邻一侧的顶部均连通有第二连管,所述箱体的顶部连通有加料管,所述第二连管的顶部与加料管的底部连通。优选的,所述物料输送泵进料端的表面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的型号为2W。优选的,所述箱体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四个所述固定块分别与第一微生物制剂培养罐与第二微生物制剂培养罐远离的一侧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箱体两侧的底部均设置有钢丝绳索,所述箱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置有气垫。优选的,所述箱体前表面的顶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活动门,所述活动门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箱体左侧的顶部安装有开关,所述开关的电性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电磁阀和物料输送泵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根据治理河道宽度、长度以及深度选用直径五公分至三十公分的不锈钢管;S、将焊接模块器后的不锈钢管上按照每隔二十公分用激光打孔机打孔,孔径三至十毫米;S、将制造后的模块器安装在河道底部的两边门型架上,并接通投放装置上。优选的,所述不休钢管为高压装置管道和微生物制剂投放管,所述模块器为模块连接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通过模块连接器、高压装置管道、管道接口、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微生物制剂投放管、微生物制剂投放器接口和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的设置,达到了共同构建一种微生物制剂投放管的效果,其中,管道接口能够与模块连接器进行连通,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和微生物制剂投放管能够将微生物制剂投放至河道内部,且微生物制剂能够对河道底部的淤泥脱氮、降磷以及降低COD的效果,能够恢复河道和湖泊的原来生态面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且因本装置体积较小,能够既不影响船泊的交通航行,又能降解和清除污染河道底部的部分黑臭活性淤泥,使被污染的河道河湖泊水体不再释放出臭味,使沿途河道水体变清,恢复河道河湖泊的原来生态面貌,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2、通过第一微生物制剂培养罐、第二微生物制剂培养罐、第一连管、第二连管、加料管、电磁阀、钢丝绳索和气垫的设置,达到了共同构建一种微生物投放装置,在使用时,利用气垫将箱体整体悬浮于河道中,并利用钢丝绳索将箱体与河岸边的建筑物相连接,并将所需微生物制剂通过加料管放置于第一微生物制剂培养罐和第二微生物制剂培养罐中进行培养,当需要投放微生物制剂时,通过开关启动物料输送泵,利用物料输送泵将河道内的水泵送到高压装置管道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中,使河水与微生物制剂内的微生物菌种进行混合,对河水以及底部的淤泥进行降解,且通过电磁阀的设置,能够在不需要对微生物制剂进行投放时进行切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高压装置管道结构示意图。图中:1、箱体;2、物料输送泵;3、微生物制剂投放管;4、模块连接器;5、高压装置管道;6、管道接口;7、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8、微生物制剂投放管;9、微生物制剂投放器接口;10、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11、焊接件;12、第一微生物制剂培养罐;13、第二微生物制剂培养罐;14、第一连管;15、第二连管;16、加料管;17、电磁阀;18、固定块;19、钢丝绳索;20、底板;21、气垫;22、活动门;23、把手;24、开关。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包括箱体(1)、模块连接器(4)和焊接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物料输送泵(2),所述物料输送泵(2)的出料端连通有微生物制剂投放管(3),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3)远离物料输送泵(2)出料端的一端贯穿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3)位于箱体(1)外部的一端连通有模块连接器(4),所述模块连接器(4)底部的前侧设置有高压装置管道(5),所述高压装置管道(5)的顶部连通有管道接口(6),所述管道接口(6)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7),所述模块连接器(4)底部的后侧设置有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的顶部连通有微生物制剂投放器接口(9),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10),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与高压装置管道(5)之间设置有焊接件(11),所述高压装置管道(5)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通过焊接件(11)焊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包括箱体(1)、模块连接器(4)和焊接件(1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物料输送泵(2),所述物料输送泵(2)的出料端连通有微生物制剂投放管(3),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3)远离物料输送泵(2)出料端的一端贯穿箱体(1)并延伸至箱体(1)的外部,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3)位于箱体(1)外部的一端连通有模块连接器(4),所述模块连接器(4)底部的前侧设置有高压装置管道(5),所述高压装置管道(5)的顶部连通有管道接口(6),所述管道接口(6)的表面开设有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7),所述模块连接器(4)底部的后侧设置有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的顶部连通有微生物制剂投放器接口(9),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的表面开设有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10),所述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与高压装置管道(5)之间设置有焊接件(11),所述高压装置管道(5)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通过焊接件(11)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装置管道(5)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根据河道宽度和深度设计焊接后连接而成,所述高压装置管道(5)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的直径为五至三十公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7)与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10)均匀通过激光打孔器打孔,且第一微生物制剂投放孔(7)与第二微生物制剂投放孔(10)的间隔距离为二十公分,所述高压装置管道(5)与微生物制剂投放管(8)之间安装一根自动控制输送管,且输送管的材质为不锈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河道底泥原位治理和修复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腔的左侧设置有第一微生物制剂培养罐(12),所述箱体(1)内腔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微生物制剂培养罐(13),所述第一微生物制剂培养罐(12)与第二微生物制剂培养罐(13)相邻一侧的底部均连通有第一连管(14),所述第一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吖
申请(专利权)人:张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