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混合多种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55189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3-24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植物修复农业面源污染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混合多种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水稻土类型河岸植被现状,选择各季节生长,耐水湿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的多年生植物;步骤二、根据排灌渠不同位置种植相应多年生植物,并且保留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湿地植物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及巨大表面,不仅从表层到深层包裹固定河岸沙土,还能吸收和吸附固定水体污染物,达到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和水体污染目的。

A method of restoring paddy soil vegetation by mixing a variety of perennial wetland plan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多种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修复农业面源污染物
,具体涉及一种混合多种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的方法。
技术介绍
农业排灌渠系统水流走向基本固定,农业污染物不可避免进入排灌渠。有些区域排灌渠硬化,或者渠岸植物自然分布或人为破环,没有认识到其对农业污染物的吸收和吸附固定,减小进一步释放到湖泊和河流而扩大污染面。目前尚未系统研究湿地植物资源对农业污染物的吸收和吸附固定,江汉平原农业面源污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这种情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合多种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的方法,在接触农田细小支排灌渠密集栽培春夏秋生长的生物量大,耐水湿速生,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的多年生植物,高效快速吸收和吸附固定农业污染物,这些物种有效拦截、吸收和吸附固定农业污染物,防止进一步排放到湖泊和河流中,扩大污染区域,达到生态修复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混合多种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水稻土类型河岸植被现状,选择各季节生长,耐水湿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的多年生植物;步骤二、根据排灌渠不同位置种植相应多年生植物,并且保留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优选的,主排灌渠长度小于3公里时,所述主排灌渠前1/3渠段栽培春夏秋生长的多年生植物菰草、南荻、芦苇、芦竹,株行距为20-30厘米,所述春夏秋多年生植物生长达100-150平方米再栽培另一物种或几种,轮替进行,所述主排灌渠剩余2/3渠段栽培秋冬春季节生长植物红蓼、虉草、泥蒿、酸模、鹅观草,株行距为10-20厘米,所述秋冬春季节生长植物种植达200-300平方米再栽培另一物种或几种,轮替进行,间或栽培春夏秋生长物种,所述春夏秋生长物种每物种达50-100平方米,并在水面开阔区域栽培莲藕,芡实等;主排灌渠长度大于3公里时,在排灌渠进入湖泊或河流前2公里位置,栽培水体污染指示植物莼菜,并建立水体监测站,在排灌渠进入湖泊或河流前2公里位置以下,在水面和渠岸栽培春夏秋和秋冬春植物构建污染物拦截网。优选的,所述主排灌渠前分布了多支细小支排灌渠,所述细小支排灌渠从沟渠底部至顶端,补充栽培春夏秋生长的生物量大的多年生植物菰草、南荻、芦苇、芦竹,株行距为20-30厘米,所述春夏秋多年生植物生长达100-150平方米,再栽培另一物种或几种,轮替进行。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选取的这些多年生湿地植物具有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具有巨大表面吸收能力可,吸附固定农业污染物,把污染物固定在植物体内部或附着表面,结合这些物种的物候期,使得整个排灌渠全年有植物吸收吸附污染物,可净化水体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如下:实施例1地址选在江汉平原河岸排灌渠,保留排灌渠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在早春杂草萌发的枯水时期,在排灌渠水系系统的细小支排灌渠,结合已有植物,从沟渠底部至顶端,密集补充栽培春夏秋生长的生物量大的多年生植物,株行距20厘米,每物种达100平方米,再栽培另一物种或几种,轮替进行。使这些植物密集丛生于沟渠。在主排灌渠前1/3段继续栽培上述各种物种。在主排灌渠剩余2/3渠段主要密集栽培秋冬春季节生长植物,株行距10厘米,每物种达200平方米,再栽培另一物种或几种,轮替进行。间或栽培春夏秋生长物种,每物种达50平方米,水面开阔区域栽培莲藕,芡实等。实施例2地址选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河岸排灌渠,保留排灌渠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在早春杂草萌发的枯水时期,在排灌渠水系系统的细小支排灌渠,结合已有植物,从沟渠底部至顶端,密集补充栽培春夏秋生长的生物量大的多年生植物,株行距30厘米,每物种达150平方米,再栽培另一物种或几种,轮替进行。使这些植物密集丛生于沟渠。在主排灌渠前1/3段继续栽培上述各种物种。在主排灌渠剩余2/3渠段主要密集栽培秋冬春季节生长植物,株行距20厘米,每物种达300平方米,再栽培另一物种或几种,轮替进行。间或栽培春夏秋生长物种,每物种达100平方米,水面开阔区域栽培莲藕,芡实等。实施例3地址选在长江中下游河岸排灌渠,保留排灌渠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在早春杂草萌发的枯水时期,在排灌渠水系系统的细小支排灌渠,结合已有植物,从沟渠底部至顶端,密集补充栽培春夏秋生长的生物量大的多年生植物,株行距20厘米,每物种达100平方米,再栽培另一物种或几种,轮替进行。使这些植物密集丛生于沟渠。在排灌渠进入湖泊或河流前2公里位置,栽培水体污染指示植物莼菜,并建立水体监测站,在排灌渠进入湖泊或河流前2公里位置以下,在水面和渠岸栽培春夏秋和秋冬春植物构建污染物拦截网。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合多种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根据水稻土类型河岸植被现状,选择各季节生长,耐水湿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的多年生植物;/n步骤二、根据排灌渠不同位置种植相应多年生植物,并且保留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合多种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水稻土类型河岸植被现状,选择各季节生长,耐水湿具发达根系和根状茎系统的多年生植物;
步骤二、根据排灌渠不同位置种植相应多年生植物,并且保留原有各种植物及其数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多种多年生湿地植物修复水稻土类型植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排灌渠长度小于3公里时,所述主排灌渠前1/3渠段栽培春夏秋生长的多年生植物菰草、南荻、芦苇、芦竹,株行距为20-30厘米,所述春夏秋多年生植物生长达100-150平方米再栽培另一物种或几种,轮替进行,所述主排灌渠剩余2/3渠段栽培秋冬春季节生长植物红蓼、虉草、泥蒿、酸模、鹅观草,株行距为10-20厘米,所述秋冬春季节生长植物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朝东张霞魏红波杨小林周存宇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